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三单元总结提升1知识盘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3.主要内容(1)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二、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试点:1978年,安徽凤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推广: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3)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的提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时间:1984年。(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主要内容①所有制改革: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国企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意义: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开始: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1)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1)1985年,开辟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4.内地:1992年,开放沿江城市(武汉等)、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昆明等)和自治区首府。5.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时间:2001年。(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