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单
新闻知识
任务一:厘清消息结构
新闻中最常见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阅读本单元三则消息,厘清每则消息的结构,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篇目 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消 息 二 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 ③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探究发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奖评委会 ④一则消息必定有标题、导语和主体。背景和结语可能会暗含在主体里,也可能没有。
任务二:提取新闻要素
阅读本单元六则新闻,找出每则新闻的六要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篇目 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消 息 二 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夜 长江(在芜湖、安庆之间)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①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②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按遗嘱,诺贝尔奖每年颁发给过去一年在各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
“飞天”凌空 1982年11月24日 达卡多拉游泳场 ③______ ________ 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 —— 在跳水比赛中夺魁
一着惊海天 2012年11月23日 ④_________ ___________ 海军官兵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 航母必须能携带舰载机作战 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01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 中国人民 国行公祭 —— ——
探究发现: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南渡长江 ②1901年12月10日 ③吕伟 ④渤海某海域 ⑤新闻六要素并不完全呈现在每篇新闻中;新闻要素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新闻内容。
任务三:比较新闻体裁的特点
比较阅读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整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篇目 体裁 时效性 篇幅 报道对象 表达方式
消息二则 消息 ①_____ _______ _______ 较短 报道新闻事件整体 以记叙为主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飞天”凌空 新闻特写 一般 比较灵活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记叙、描写为主
一着惊海天 ③______ ________ 较弱 较长 详细记叙新闻事件,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新闻评论 较强 较短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发表评论 ④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强 ②突出呈现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③通讯 ④以记叙、议论为主
任务四:品味新闻语言
阅读五篇课文,品味不同类型新闻的语言特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篇目 语言特点 具体示例
消息二则 用词准确、精练 “西起九江(不含)”中“不含”即不包括,表明九江不在渡江范围内,体现准确性;说“现已占领”而不说“现在已经占领”,体现精练性。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客观、准确、简练、平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天”凌空 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和修辞手法,体现了文学笔法 以“飞天”这个极富动感的静态形象来比喻吕伟起跳时的身姿,既表现其优美,又体现了“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的动作特点。
一着惊海天 细腻、形象,感彩较浓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展示了阻拦索此时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通俗生动,用词准确,有很强的针对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用“发现”一词,体现准确性;介绍文学奖得主普吕多姆的创作成就用“颇有建树”,很有分寸。 ②“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中用“那些”而不用“这些”,在语气上拉开右翼分子与作者、读者的距离,颇有将“表演”远置于聚光灯下彰显其“丑态”的意味。
任务五:体会作者的态度、立场
阅读五篇课文,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篇目 情感态度 典型语句
消息二则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客观介绍诺贝尔奖的颁发事实。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飞天”凌空 展现吕伟高超的跳水技艺,赞扬她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表现民族自豪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着惊海天 再现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爱国情。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说明国行公祭的意义,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决心。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参考答案]①展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表达对人民解放军的赞扬。 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