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3壁虎与小猫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3壁虎与小猫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壁虎与小猫》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壁虎与小猫》。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壁虎和小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对比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并培养对动物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壁虎和小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壁虎和小猫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心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壁虎和小猫的不同之处;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动物的了解较少,对于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壁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壁虎吗?”“壁虎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壁虎可以爬到哪些地方?”“壁虎是如何爬墙的?”通过这些问题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壁虎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
(1)呈现小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猫的特点。教师可以提问:“小猫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小猫有几只脚?”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用手指比划出小猫的形状和特点。
(2)通过对比壁虎和小猫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对比问题,如:“壁虎和小猫的体型大小有什么不同?”“壁虎和小猫的皮肤有什么不同?”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之处,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壁虎和小猫的图片、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进一步巩固对壁虎和小猫的认识。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观察卡片,上面分别写有壁虎和小猫的特点,让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和比较,将卡片分别贴在壁虎和小猫的图片上。例如,学生可以贴上“壁虎:皮肤粗糙、可以爬墙”、“小猫:皮肤柔软、喜欢玩线球”等卡片,以此强化他们对壁虎和小猫特点的理解。
3. 拓展延伸
(1)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壁虎和小猫的有趣知识,如壁虎可以爬到高高的树上、小猫喜欢追逐小鸟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拓展,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于壁虎和小猫的兴趣。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壁虎和小猫的观察和发现。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壁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物等方式,了解更多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4.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壁虎和小猫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比较其他动物。教师可以提问:“除了壁虎和小猫,你们还见过哪些有趣的动物?”“你们觉得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思考和探索。
六、板书设计
黑板上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壁虎与小猫
壁虎:爬墙、皮肤粗糙、身体较小
小猫:喜欢玩线球、皮肤柔软、身体较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壁虎和小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观察和比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