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2014遂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解析】正确答案是D。判断甄别题。抓住“避开蒋介石的魔爪”“生死攸关、征途漫漫”“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等关键词进行判断。
2.(2014年济宁市)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解析】正确答案是D。目的是了解长征途中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学生要通过观察长征路线图、手绘长征简图、制作长征重大事件年代尺等掌握相关知识。
3.(2014年临沂市)“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正确答案是B。简单判断甄别题,学生抓住关键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命运”即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4.某旅游社准备在“纪念新中国诞生65周年”之际推出“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他们的线路不可能经过(  )
A.泸定桥   B.北京  C.遵义  D.会宁
【解析】正确答案是B。考查学生长征路线知识,容易题。学生很容易判断北京不是长征途经过的地方。
5.1960年5月27日,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时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战役没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正确答案是B。考查学生长征重大事件,容易题。四渡赤水反映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指挥红军作战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
6.下图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合影(部分),请判断所在地方(  )
A.甘肃会宁  B.贵州遵义  C.陕西延安  D.陕西吴起镇
【解析】正确答案是A。简单识记题,抓住关键词“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即可判断是甘肃会宁。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图一
《七律·长征》 1936年9月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材料三:新浪网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报道,外国人对长征的评价。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远不仅于此!──美国作家 史沫特莱
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德国社会活动家 王安娜
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英国中国问题专家 迪克·威尔逊
长征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英国评论家 安东尼
阅读材料一,说出红军长征开始、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地方。
阅读材料一中的《七律·长征》,找出诗中提到的地名。
材料二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一次重要会议的地址,说说这次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
从材料三这些外国友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长征精神”指什么?
【参考答案】(1)江西瑞金陕西吴起甘肃会宁(2)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岷山
(3)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这个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开放式题目,不拘泥于参考答案)长征精神表现在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通过长征示意图、毛泽东的诗歌、外国友人评价长征材料分分析,旨在鼓励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材料分析的能力。前三小题难度不大,第四小题答案开放,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言之有理的看法,奖励学生独特创新的回答。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制作长征重大事件年代尺,知道红军长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
2.通过合作学习,说出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把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辛;感受到正确的路线引导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感受中国共产党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为民族勇于求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内探究和课外延伸,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感悟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个人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征途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命运的变化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三、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快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以学激趣”;指导学生阅读“长征示意图”和“四渡赤水示意图”,重视历史地图教学;通过制作年代尺和历史小卡片,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
出示:投影《地球上的红飘带》,背景音乐《长征组歌》
师:这是作家魏巍创作于198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请问这部小说题材取材于中国革命的哪一重大事件?“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什么意思?(比喻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大地留下的足迹)
介绍背景音乐,《长征组歌》之过雪山草地(教师朗诵节选部分歌词: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词作者肖华,共和国上将,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1964年创作《长征组歌》,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猜测《地球上的红飘带》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欣赏《长征组歌》
地球上的红飘带比喻长征形象直观,《长征组歌》浪漫激情,为课堂营造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
新课教学
(一)
环节一:自主阅读了解概况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和红军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并动手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找出和红军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1934年10月)、湘江战役、遵义会议(1935年1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你听说过以上哪些事件?哪些事件你从来没听说过?”在师生问答中,简要了解以上重大事件的概况(有关时间只需了解概况,不需要过多展开,教师适当强调几个重要的时间)同时教师点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指导学生并在黑板上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
2.读图指导,观察《红军长征示意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并找出发生以上重大事件的地名
师生互动,明确长征经过江西、广西、湖南、贵州、云南、西康(民国省份,现撤销)、四川、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师生互动,明确和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瑞金、湘江、遵义、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夹金山雪山、松潘草地、毛儿盖草地、吴起镇、会宁
指导学生并在黑板上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
??
学生联系问题看书,找重大事件,按照时间排序,制作简单的年代尺,可以反复轻声播放《长征组歌》,烘托气氛
???
读图,找相关地名,根据地名说和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
??
同桌交流合作学习,两人互相发表看法
通过快速自主阅读,让学生很快了解本课的一些知识点,“以学为主”“以学定教”,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积极表达的同学,营造课堂轻松快乐平等民主的氛围
继续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历史地图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加深对长征的全景的了解
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在同伴互助中体现合作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打造开放式的课堂,以学为主,教师通过自己的穿针引线帮助学生学习
新课教学
(二)
环节二:同桌合作找变化思原因
1.同桌合作一:说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故事,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同桌合作二:说说湘江战役惨烈的程度并分析原因
同桌合作三:从四渡赤水可以看出,红军作战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在刚才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深入阅读教材,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合作一合作二两个问题学生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后合作交流即可解决
教师把重点放在合作三上,先指导学生观看四渡赤水的视频,然后观察四渡赤水示意图,结合教师自己对四渡赤水的口诀归纳,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四渡赤水中红军的作战策略,从而感叹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为遵义会议的学习铺陈
2.在以上三个合作问题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教师设问: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师生一起总结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变化: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
而发生上述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3.遵义会议的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且制作历史小卡片,并且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快速记忆
??
同桌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
制作历史小卡片,快速记忆,理解遵义会议的重要地位
??
学生齐读
?
指定或推荐学生朗读
?小组通过讨论,结合课内课外知识进行探究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主动表达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长征经典战例,更是学生兴趣所在。而要理清四渡赤水过程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本课尝试先观看视频解析,再观察行军示意图,再辅以口诀简练的归纳和教师适当的讲解,力求化繁为简,突出红军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的战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三个同桌合作问题的交流基础上,为本课重点内容“遵义会议”的解决做好铺垫
遵义会议是本课重点内容,动手动口动脑结合,鼓励当堂记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教学
(三)
环节三课内探究感悟长征精神
学生一齐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指定学生朗读外国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
指导学生小组探究:结合《七律·长征》和外国人对长征的评价,说说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能主动表达,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鼓励,根据课堂时间安排讨论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网络调查中当代青年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力求引起学生的共鸣
出示胡锦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讲话,当前,我们正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
?
?
外国人眼中的长征,增加学生知识面,更加有说服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斯诺的《西行漫记》、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
设置开放性的题目,意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辨
课堂小结
?
回到第一张幻灯片,长征组歌背景音乐,对本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西行漫记》《地球上的红飘带》
有时间的话进行本课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西行漫记》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时最好的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建议采用板图形式:教师在黑板上大致画出黄河、长江的轮廓,作为中国版图的骨架,然后在相应大概位置写上本课重要地名:瑞金、湘江、遵义、赤水、金沙江、雪山、草地、吴起、会宁,让后用红色粉笔把以上地名连成线,成飘带形状。
板书设计二:采用文字形式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设计通过课堂三个环节:“自主学习把握基础知识”“合作学习解决重点”“探究学习延伸提升”,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始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三个环节脉络清晰,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自己从课堂上面面俱到的填鸭式的讲解中走出来,按照“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领会的不讲、偏离重点难点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不讲”原则,力求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同伴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要随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始终做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以学激趣”。
课件18张PPT。红军长征和 遵义会议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  阅读教材,找出和红军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画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第五次“反围剿” ;湘江战役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会宁会师(1936年10月)教参光盘:长征路线示意图flash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   阅读地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找出发生以上重大事件的地名,并动手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瑞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会宁会师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同桌合作一:说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故事,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同桌合作二:说说湘江战役惨烈的程度并分析原因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视频 四渡赤水出奇兵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一渡赤水 放弃渡江 游弋扎西
二渡赤水 避实击虚 拿回遵义
三渡赤水 放弃遵义 假装北上
四渡赤水 回师贵阳 巧渡金沙同桌合作三:从四渡赤水可以看出,红军作战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_____年1月 ______会议会议内容:
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
选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了(会后)____________
会议意义:
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
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
挽救了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小卡片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远不仅于此!”
──美国作家 史沫特莱
“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
──德国社会活动家 王安娜
“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
──英国中国问题专家 迪克·威尔逊
“长征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英国评论家 安东尼
(以上资料来源新浪网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小组探究:结合《七律·长征》和外国人对长征的评价,说说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72.4%的青年人认为,值得现阶段继续发扬的长征精神是“团结一致艰苦奋斗”,64.8%的青年人认为是“不怕困难”。
32.7%和30.7%的青年人认为,长征精神中“独立自主”和“大胆创新”的部分,恰恰是我们在现阶段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网络调查)
请用相关的史实解释材料中提到的长征精神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 70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天,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胡锦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