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九(10)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解析: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答案选:D。2.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想和主张搭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民主,共和B戊戌变法──自强,求富C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D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解析: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的口号是变法强国;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是民主和科学。答案是C。3.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狂人日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的相关史实,据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D符合题意,而A是胡适的作品,BC均是李大钊的代表作品。答案:D。4.敖笑容同学在复习课上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这个名称应该革定为( )A.资产阶级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民族统一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解析: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平等”和“自由”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后,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综上分析,这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5.以下列作、杂志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的杂志、著作所起的作用,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答案:D。二、非选择题6.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14-17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1)材料一所说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3)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4-17世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等信息可以直接得出应该是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德先生”“赛先生”“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出指的是20世纪在中国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其“两面大旗”指的是民主和科学。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材料中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可以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思想解放。答案:(1)人文主义。(2)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3)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忆历史,导入新课?呈现图片材料“感受历史,肩负未来”观看图片,自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利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领导人,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引入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新文化运动新课教学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呈现图片材料:“袁世凯祭天祭孔”“袁世凯复辟称帝”2.中国民众新春对联3.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观念状况是什么?4.陈独秀关于思想解放有关言论学生回答:推崇“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思想解放前的社会心态和政治氛围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观念产生的激烈的冲突让学生认识到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二、新意盎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的《青年杂志》图片、有关人物图片2.进一步设问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是什么?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1.兴起标志:《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3.阵地:《新青年》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使北大成为思想自由的场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形成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让学生学会对教材内容归纳梳理及对有关史料的分析等基本方法1.让学生了解《新青年》在传播新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2.北大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松的环境,体会在《新青年》及北京大学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兴起?三、推陈出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在知道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继续提问:陈独秀提出二者有何意义?新文化运动不但是一场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主要代表是谁?他们都有什么贡献?学生回答:民主和科学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事物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胡适──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1)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号召推到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2)1918年起,《新青年》全部使用白话文3)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它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播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新旧观念的冲突,接受新观念是一种历史趋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内容──文学革命,还能对文学革命的代表胡适,陈独秀,鲁迅有清楚的认识;白话文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四、新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材料展示:1.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2.简讯他们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1.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用材料的形式直接形象的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下面的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2.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课件19张PPT。新文化运动感受历史,肩负未来技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度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大未名湖——最高学府象征。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袁世凯复辟称帝?学.科.网.祭天?祭孔?冲突“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鲁 迅胡 适李大钊陈独秀终身以“新青年”自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国自由主义之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主要活动基地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宽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走近北大推陈出新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科学…… 新道德、新文学…… 前所未有的坚决和彻底……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德先生) (赛先生)“民主”“科学”民主政治、民主思想与意识 是指自然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思想革命)《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创刊号)封面材料二: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以民主反对专制,以科学反对迷信与蒙昧,启发民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材料二: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材料二: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对不起,干不了。” 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新的希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春雷一般……惊醒了无数青年……影响了一代人……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CHINA ——1919社会花絮快报1: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CHINA ——1919简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的青年学生最先走上街头握紧了爱国的拳头。简讯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doc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 《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