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

资源简介

初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最基础的内容,第一、二章,我们学习了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基本规律,第三章我们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及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学习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规律,分析解决处理运动与力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1. 牛顿第一定律
01【学情衔接】
已经学习知道的知识 衔接问题 将要达成的核心目标
1.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理想斜面实验→运动与力的关系、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含义、意义、运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决定因素、运用 1.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及其思想方法、意义和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观点。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含义及意义,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相关的实际问题。 3.理解惯性的概念及决定因素意义,辨别关于惯性的说法,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02【衔接讲解】
一、理想斜面实验→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观点及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吗?
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即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到了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正确认识的。
(1)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2)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
(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此,伽利略第一次正确指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因为滚下或滚上,有重力的分力在作用,是速度改变的原因,而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不变,因为小球受到的合力为零,等同于不受力。
3.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不仅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其意义还在于:
(1)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2)说明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实验+科学推论”的方法,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4.“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的,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意义、运用
历史上很多物理学大家都研究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集大成者。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四层含义:
关键词 四层含义
一切 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具有惯性。
总 指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且不会改变。
除非 指出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是对物体施加外力。
改变 指出了外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四点意义:
揭示力的定义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明确惯性概念 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其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反映特殊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相同。可把“不受外力作用”理解为“合外力为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的。
建立了新观点 牛顿第一定律建立了力和运动关系的新观点,为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决定因素、运用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惯性的表现
在不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如果受相同的力,运动状态难改变的说明惯性大,易改变的说明惯性小。
无论外力多大,物体的速度不会发生“突变”,只能在原速度大小、方向的基础上逐渐改变。速度不能“突变”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
(1)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唯一性:惯性由质量唯一决定,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3)无关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惯性都不变。“做勻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等说法是错误的。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无论是否受力,受什么力,物体都有惯性,惯性都不变。惯性也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
03【典例分析】
【类型一】关于理想斜面实验
【例1】(多选)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力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现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是可以做的实验了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因为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力完全消除,所以这个实验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只能是理想实验。
【答案】BC 
【反思与感悟】“理想实验”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与牛顿第一定律一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定律。
【类型二】关于牛顿第一定律
【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它是理想条件下的运动定律,但不是实验定律,它来源于大量真实的科学实验,但不能用真实的实验来验证,A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的本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B错误,D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定律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运动遵循的规律,二者实质不同,C错误.
【答案】D
【反思与感悟】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同时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一共有三个,第三定律前面已学,是关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三个定律构成了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类型三】对惯性的认识
【例3】对于惯性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B.物体做减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减小,惯性越来越小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就无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等于物体惯性的改变。“克服惯性”、“惯性消失”等说法均是错误的,不管物体是否受外力作用,其惯性是不能被改变的,故B、C错。物体惯性由物体本身决定,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故D正确。
【答案】D
【反思与感悟】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要树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等正确的认识。要理解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要知道其表现形式和决定因素。
【类型四】规律的运用
【例4】在某停车场,甲、乙两辆同型号的车发生了碰撞事故。甲车司机背部受伤,乙车司机胸部受伤。根据两位司机的伤情可以判定,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甲车车头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尾或甲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头
B.甲车车头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尾或乙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头
C.乙车车头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尾或甲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头
D.乙车车头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尾或乙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头
【解析】由于甲车司机的背部受伤,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伤;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撞到乙车上而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伤. 乙车司机胸部受伤,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到乙车上造成胸部受伤;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而和乙车的方向盘相碰而造成乙车司机胸部受伤. 故只有C正确.
【答案】C
【反思与感悟】对惯性现象分析的方法:(1)找出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2)分析物体哪部分受外力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3)分析物体的哪部分没有受外力作用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04【自测练习】
【基础训练】
1.(多选)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实和合理的推论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的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向着某个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
3.在向前行驶的客车上,某时刻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姿势如图3所示,则对客车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客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客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客车可能是突然减速
D.客车可能是突然加速
4.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b面水平并放上一个光滑小球,把物体abc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的直线 B.竖直的直线
C.弧形的直线 D.折线
【提升训练】
5.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
B.只要速度大小和方向二者中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都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
6.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参考答案】
1.【答案】BD【解析】理想实验在实际情况下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其条件永远是理想化的;即使是路面“相当光滑”,也不会达到没有摩擦力的程度;利用气垫导轨当然也不能实现“理想”的条件,仍然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只不过摩擦力很小而已;不过,理想实验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加工出来的,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它能够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2【答案】A【解析】当物体速度增大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必受外力作用,A项正确;物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可以不在此方向上受力的作用,故B项错误;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可能变化,合外力不一定为零,故C项错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并不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故D项错误.
3【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驾驶员和乘客向前倾,说明驾驶员和乘客相对于车厢有向前运动的速度,所以客车可能突然减速、刹车或由静止状态突然倒车,故选项C正确.
4【答案】B【解析】由于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的运动状态不变,故只能竖直向下运动,运动轨迹是竖直的直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
5【答案】D【解析】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A正确;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要从大小、方向两方面去考虑,B正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定有力的作用,物体也一定有加速度,但无法知道加速度是否在改变,所以C正确,D不正确.
6【答案】B【解析】由于汤姆对物理知识了解的不全面,只能依据生活经验认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而宇航员的回答体现了物体靠惯性向前运动,不需要外力维持.选项A、C、D正确。初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最基础的内容,第一、二章,我们学习了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基本规律,第三章我们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及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学习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规律,分析解决处理运动与力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1. 牛顿第一定律
01【学情衔接】
已经学习知道的知识 衔接问题 将要达成的核心目标
1.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理想斜面实验→运动与力的关系、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含义、意义、运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决定因素、运用 1.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及其思想方法、意义和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观点。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含义及意义,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相关的实际问题。 3.理解惯性的概念及决定因素意义,辨别关于惯性的说法,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02【衔接讲解】
一、理想斜面实验→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观点及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吗?
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即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到了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正确认识的。
(1)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2)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
(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此,伽利略第一次正确指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因为滚下或滚上,有重力的分力在作用,是速度改变的原因,而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不变,因为小球受到的合力为零,等同于不受力。
3.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不仅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其意义还在于:
(1)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2)说明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实验+科学推论”的方法,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4.“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的,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意义、运用
历史上很多物理学大家都研究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集大成者。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四层含义:
关键词 四层含义
一切 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具有惯性。
总 指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且不会改变。
除非 指出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是对物体施加外力。
改变 指出了外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四点意义:
揭示力的定义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明确惯性概念 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其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反映特殊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相同。可把“不受外力作用”理解为“合外力为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的。
建立了新观点 牛顿第一定律建立了力和运动关系的新观点,为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决定因素、运用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惯性的表现
在不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如果受相同的力,运动状态难改变的说明惯性大,易改变的说明惯性小。
无论外力多大,物体的速度不会发生“突变”,只能在原速度大小、方向的基础上逐渐改变。速度不能“突变”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
(1)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唯一性:惯性由质量唯一决定,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3)无关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惯性都不变。“做勻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等说法是错误的。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无论是否受力,受什么力,物体都有惯性,惯性都不变。惯性也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
03【典例分析】
【类型一】关于理想斜面实验
【例1】(多选)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力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现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是可以做的实验了
【反思与感悟】“理想实验”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与牛顿第一定律一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定律。
【类型二】关于牛顿第一定律
【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反思与感悟】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同时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一共有三个,第三定律前面已学,是关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三个定律构成了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类型三】对惯性的认识
【例3】对于惯性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B.物体做减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减小,惯性越来越小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就无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反思与感悟】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要树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等正确的认识。要理解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要知道其表现形式和决定因素。
【类型四】规律的运用
【例4】在某停车场,甲、乙两辆同型号的车发生了碰撞事故。甲车司机背部受伤,乙车司机胸部受伤。根据两位司机的伤情可以判定,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甲车车头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尾或甲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头
B.甲车车头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尾或乙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头
C.乙车车头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尾或甲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乙车车头
D.乙车车头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尾或乙车倒车时车尾撞了静止的甲车车头
【反思与感悟】对惯性现象分析的方法:(1)找出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2)分析物体哪部分受外力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3)分析物体的哪部分没有受外力作用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04【自测练习】
【基础训练】
1.(多选)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实和合理的推论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的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向着某个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
3.在向前行驶的客车上,某时刻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姿势如图3所示,则对客车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客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客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客车可能是突然减速
D.客车可能是突然加速
4.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b面水平并放上一个光滑小球,把物体abc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的直线 B.竖直的直线
C.弧形的直线 D.折线
【提升训练】
5.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
B.只要速度大小和方向二者中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都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
6.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