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要讲述了斯诺采访毛泽东,毛泽东耐心的讲了自己琐碎的童年往事,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经历。一、小学读书阶段: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中,父亲毛顺生,母亲文七妹,家境贫寒→中农→富农,有两个弟弟。六岁时开始干农活,八到十三岁入小学堂读书,早晚干活,白天读书,晚上记账。十岁时曾逃学,十三岁与父亲辩论,十三岁后离开学堂,白天干活,晚上记账。同时毛泽东还如饥似渴地读书(如《盛世危言》),小时候的毛泽东最爱看关于选择的故事。情节概括 父母会做生意,但性格粗暴严厉;母亲心地善良,慷慨厚道,虔诚。二、心灵之中萌发反抗意识①讨厌劳动逃离家庭;②法科学生家读书半年;③老先生那里读书;④湖南的饥荒暴动事件和彭铁匠的起义失败,触动了毛泽东反抗的心灵;⑤对村里“吃大户”运动的态度;⑥钦佩小学“激进派”教师的主张;⑦意识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三、十六岁到湘乡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假洋鬼子”处首次听说美国、拿破仑等信息,学到了不少知识。个人问题 斯诺采访毛泽东琐碎的个人问题,毛泽东谈了几个晚上。斯诺采访毛泽东不愿谈个人事情 多是红军和党的故事,自己的事情都不记得。出生地 湖南湘潭韶山,父亲毛顺生,母亲文素勤。家庭背景 从贫而富 贫农→中农(克俭努力)→富农。家庭成员 父母、祖父、弟弟、毛泽东(共五人)。8岁—13岁,本地小学读书。读书生活读《四书》,老师粗暴严厉,常打学生。“逃学”的胜利 十岁逃学 乱跑了三天,不敢回家,迷路。父亲态度 回家之后,父亲态度变得温和了。严厉,暴躁,对钱粮克扣。父亲一次遇虎逃跑,父亲开始信佛。父亲母亲 母亲 和善,宽厚,善待任何人,信佛。家中两党 统治力量的父亲,“统一战线”的母亲和毛泽东。父亲说毛泽东不孝懒惰。辩驳父亲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毛泽东用经书中的知识反驳父亲。以死反抗第一节 童年 13岁一次,父亲责任毛泽东无用。父亲的责备毛泽东反抗,以跳水相威胁。最后妥协,磕头赔罪。家中学者 不喜欢经书,常读《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偷偷读改良主义学者的书籍。酷爱读书 《盛世危言》以为中国之弱,在于缺少先进的工具。读书疑问 中国旧小说和故事中几乎没有农民。在一个失业的法律学生家读了半年书。两个人在一个老学者那里读了经史古籍。长沙饥荒,民众示威游行,“首领”被砍头。饥荒中的反抗许多学生同情,毛泽东则痛恨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几件重要的事情韶山哥老会与地主冲突破,败诉。哥老会的反抗领袖“庞铁匠”造反,后被捕砍头。一个“维新派”将庙宇改成学校,毛泽东赞同。一本小册子一本瓜分中国的小册子,毛泽东: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湘潭米店学徒 当学徒的过程中,知道了一个新学校。离家求学 毛泽东离家,与湘乡的表弟入校求学。离家入学毛泽东16岁,第一次离家五十里远。新民从报 接触到了梁启超编写的报刊,接触了新思想。“假洋鬼子",假辫子,教音乐和英文。假洋鬼子 毛泽东喜欢听关于日本的事情。知道了美国、华盛顿、拿破化、卢梭......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在湖南长沙那段时间的求学和从军经历。一、长沙求学经历①步行到长沙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读书,待了半年。②第一次看到民族革命的报纸《民立报》,了解了七二十烈士的事件;③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④剪辫子事件;⑤听演讲后,决定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二、投军当兵半年①筹钱准备去汉口从军,城外借鞋,因战斗回城里观战;②参加正规军,每月7元,买《湘江日报》,首次知晓“社会主义”这个词。三、看广告找学堂看各种广告寻找学堂,警察学堂、肥皂学校、正法学堂、商业学校、高级商业学校(呆了一个月),最后到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半年,学科受限,不太喜欢,退学。情节概括 四、图书馆自主学习在湖南省立图书馆,每天读书,一读半年。了解了世界地理、历史,接触到哲学、法律、文学、科学等各面的书籍。居湘乡会馆家里不支持,寻找新住所,有了做教书的初衷。五、师范学校学习从1912年到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五年总共花了160块钱,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购买报纸书籍。期间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形成,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趣事有:反对自然科学,讨厌静物写生课,图画考试乱考,“袁大胡子”“杨昌济”老师的鼓励,唐教员给的《民报》的旅行鼓舞,和同学萧瑜在湖南徒步旅行五个县。1917年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影响下,和几个朋友成立“新民学会”,专门谈论国家大事,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比较复杂,有自由主义、民族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但主要的思想是反帝反封建。毛泽东得尝所愿,进入离家一百二十里的长沙的学校读书。长沙求学在这个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读书半年。于右任主编,知晓孙中山的纲领。接触民力报(民族革命日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黄兴)。第一次发表政治意见写的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上,阐明主张。发表政治意见主张:支持孙中山,康有力、梁启超。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剪辫子 毛泽东主动剪去辫子,强迫别的学生也剪掉辫子。第二节 在长沙的日子(1) 剪辫子事件 进行辩论,聆听演说,表明反清政治立场猪尾马大辩论黎元洪的一个官吏的演说,促使毛泽东有了参加革命军的想法。筹钱准备去汉口,城外借鞋准备投军。第一次从军未果因战斗被迫回到长沙城。徐特立血书断指呈文,请求召开国会。参加了正式军队不愿参加学生军,改投正规革命军。投军从戎半年 饷银每月七元,不愿挑水(从挑夫那儿买水用)。军旅生活 读《湘江日报》和小册子,首次知道了“社会主义”。绰号”大学问":帮战友写信,获得尊敬。孙中山、袁世凯议和,退出军队。半年士兵决定回到书本,研究学问。看到制造肥皂对社会的好处,交了一元注册费。肥皂学校决定改变警察学校的志愿,去做肥皂制造专家。一则学习法律三年毕业成京官的广告。政法学校一元注册费,等父亲回信。看广告找学校 一则用经济强国的广告,交了一元注册费商业学校 希望成为经济专家,考取,入学一月。英文教学,感到讨厌,退学。第一名考取,希望那里的国文教员。省立第一中学课程受限,读《御批通鉴》,决定自学,六个月离校。湖南省立图书馆,每天读书,一读半年。图书馆学习自主学习 了解了世界地理、历史,接触到哲学、法律、文学、科学等各面的书籍。居湘乡会馆 了解了世界地理、历史,接触到哲学、法律、家里不支持,寻找新住所,有了做教书的初衷。成功考取 替两位朋友写了论文,三人一起考取。在这里学习五年,政治观开始形成。五年学生1912年考入,1918年毕业。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得分很低。不及格的科目美术:一条直线半个圆(李白“半壁见海日”),一个椭圆便是鸡蛋。湖南师范学校强迫改毛泽东文风,学习韩愈旧古文词藻。中文教员“袁大胡子”感谢,至今能写可观的古文。教授伦理学,灌输公正道德正直的思想。留学生杨昌济毛泽东的论文《心之力》,100分,还是唯心主义者。姓唐的教员 学习旧的《民报》,同盟会纲领。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二节 在长沙的日子(2)想法的原由 《民报》登载两个学生,走遍中国到藏区的事徒步湖南全省 同行“萧瑜”(同学),经五县未花一文钱。徒步全省无论走到哪里,都得到农民的热情招待。组建原则 吃苦耐劳,只谈国事,不论小事。1917年,发展到七八十人。发起组建新民学会 严密组织 许多会员成了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有名人物。会员:何叔衡、蔡和森.....“雨浴""日光浴"风浴”,露天睡觉,冷水里游泳。身体锻炼健康的体魄为后来的长征打下基础。此时,中国各种进步团体开始形成,如“互助社”。进步团体思想形成 喜欢陈独秀《新青年》,爱好胡适的文章。思想形成 反军阀,反帝国主主义。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1918年-1920年之间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的转变过程。一、北京工作学习生活①1918年长沙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借10钱前往北京,住在三眼井。②在杨昌济的帮助下,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每月8元,在这里结识了北大图书馆书任李大钊。③期间参加了哲学会、新闻学会,遇到张国焘;④情感初萌,爱上杨开慧。二、四处游历生活①游历路线:曲阜→泰山→上海浦口→长沙→北京→上海→长沙;②借同学10元,拜孔子,登泰山,情节概括 来到上海。③到浦口车站,没钱买标,鞋子被偷。老朋友借钱买鞋与车票,回到长沙。④五四运动后,长沙组织学生政治运动(罢课)。⑤《湘江评论》主笔,创办文化书社。⑥复回上海结识陈独秀和胡适;⑥回长沙后,组织联盟(边当教员边活动),组织对省议会的冲击,组织学生示威游行。三、成为马克思书义者①1920年冬,首次在政治上组织工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②1920年夏,毛泽东第二次在北京期间,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之后,他在理论上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尽管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③在此期间,与杨开慧结婚。长沙师范学校几年,共花费160块钱。160块钱离开师范学校 包括多次的报名费、买报纸等。读书习惯养成 每月订一份报纸(1元),书摊买报。许多学生借打算到北京学习法文,然后留学。借钱去北京毛泽东不愿出国,借钱来到了北京。杨昌济:师范学校教员,北大教授,杨开慧父亲。杨昌济帮助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每月8元。来到北京 认识了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北大图书馆任职参加了哲学会、新闻学会,旁听大学功课。结识张国焘、康白情、段锡朋,赞同无政府主义的主张。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爱上杨开慧(杨昌济的女儿)第三节 革命的前奏 三眼井的生活 穷苦,七人一间屋。游历路线 曲阜→泰山→上海浦口→长沙→北京→上海→长沙借钱去上海 借同学10元,拜孔子,登泰山,来到上海。离开北京 到浦口车站,没钱买标,鞋子被偷。浦口站被偷老朋友借钱买鞋与车票,回到长沙。五四运动后,长沙组织学生政治运动(罢课)。湘江评论主笔《湘江评论》主笔,创办文化书社。代表新民学会在北京组织反军阀运动。再到北京 反军阀运动担任一个通讯社社长,推动军阀运动。结识陈独秀 上海陈独秀胡适 北大初识,上海再见,讨论湖南改造运动。长沙组织运动 组织联盟(边当教员边活动),组织对省议会的冲击和学生罢课活动1920年,读许多俄国书籍,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马克思主义形成 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结婚 1920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女士结婚。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的人生经历。一、湖南省委任委员①1921年5月-7月,毛泽东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②同年10月,湖南党支部成立,毛泽东任省委委员。二、湖南组织工人运动①1922年5月,毛泽东任湖南省委书记。组建20多个工会,各行工人,进行劳工运动;②1922冬,湖南省长枪决两个工人,引公愤。毛泽东阻止工人反抗,避免流血牺牲。三、国民党上海党中央委员会工作①1923年出席党的第三次大会,决定国共合作,建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②1924年3月,毛泽东,上海,担任国民党上海党部执行委员。情节概括 四、再回湖南组织工人运动①1924年春,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②3月回上海,在共产党工作兼任国民党委员。③冬天因生病回湖南休养,继续组织湖南省的农民运动。五、思想与陈独秀发生分歧①1925年,组织农会遭追捕,逃至广州;②在广州,任《政治周报》主编,在国民党宣传部任部长,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③训练农民运动干部,开办讲习所;④写的两本关于农民运动的小册子被陈独秀否定,未在党的大会上通过。六、执着于农民运动①1926年春前往上海指导共产党农民部工作;②回湖南任农民运动视察员。③1927年5月,出席武汉召开的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毛泽东的农民运动政策被陈独秀再次否定;④担任第一届全国农民协会会长。⑤蒋介石反革命运动开始后,国共合作瓦解,被往四川。生病返湘 1924年冬,因病,再次回到湖南。再回湖南组织农运农民运动 组建农民协会,对抗地主,被通辑,逃至广州《政治周报》主编。国民党内任职 负责农民运动。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广州的任职 根据湖南农民运动,写了两本册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赵恒惕的阶级基础和我们当前的任务》第四节 国民革命时期(1) 两本小册子 陈独秀反对农民运动,拒绝发生这两本书。毛泽东开始不同意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上海农运 1926年3月,广州政变,毛泽东赴上海指导农民运动。1926年,作为农民运动的视察员,再回湖南。主抓农民工作 再回湖南湖南视察,走遍五县,主张重新分配土地。农运主张再被否定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的农运主张被否决。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变,清党运动。陈独秀右倾政策陈独秀的温和右倾机会主义政策遭反对。全国农会会长 毛泽东任第一届会长。全国农民协会成立 组织全国农运,国民学称之为“流氓协会”。陈独秀再次批评毛泽农运观点。蒋介石清党,国共合作破裂。被派往四川陈独秀派毛泽东云四川,责备不应在武汉组织反抗唐生智的暴动。生病返湘 1924年冬,因病,再次回到湖南。再回湖南组织农运农民运动 组建农民协会,对抗地主,被通辑,逃至广州。《政治周报》主编。国民党内任职 负责农民运动。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广州的任职 根据湖南农民运动,写了两本册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赵恒惕的阶级基础和我们当前的任务》两本小册子 陈独秀反对农民运动,拒绝发生这两本书。毛泽东开始不同意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上海农运 1926年3月,广州政变,毛泽东赴上海指导农民运动。第四节 国民革命时期(2) 1926年,作为农民运动的视察员,再回湖南。主抓农民工作 再回湖南湖南视察,走遍五县,主张重新分配土地。农运主张再被否定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的农运主张被否决。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变,清党运动。陈独秀右倾政策陈独秀的温和右倾机会主义政策遭反对。全国农会会长 毛泽东任第一届会长。全国农民协会成立 组织全国农运,国民学称之为“流氓协会”。陈独秀再次批评毛泽农运观点。蒋介石清党,国共合作破裂。被派往四川陈独秀派毛泽东云四川,责备不应在武汉组织反抗唐生智的暴动。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参与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的人生经历,以及苏维埃运动的成长过程。一、革命失败,谁的责任①毛泽东总结了1927年“共产党失败、武汉国共合作政府失败、南京独裁政权胜利”的原因;②陈独秀的“投降机会主义”和独裁;③鲍罗廷对土地政府的摇摆不定,冒失鬼;④罗易是个蠢货。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①朱德、贺龙、叶挺等1927年南昌起义,红军建立,罢免陈独秀;②毛泽东湖南长沙组织秋收起义,总结五点,建立了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③毛泽东被民团抓捕,跳水赤脚翻山岭,逃至农民赤卫队;④宁都改编,新军成立,毛泽东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⑤因秋收起义前未获批准,毛泽东被批评免职,⑥毛泽东组建第一师,自己任师长。三、苏维埃成立情节概括 ①1927年11月,毛泽东在湖南茶陵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②毛泽东任军长(土匪王佐、远文才加入)。四、井冈山会师①1928年5月,与朱德会师井冈山;②与“冒险主义”“退却主义”作斗争;③1928年秋天召开井冈山会义(苏维埃运动胜利决议案获党六大批准)。④朱德突破敌军对井冈山的围堵;⑥井冈山的经验在红军各地推广,各地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五、古田会议①1929年12月,红四军在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表会议,克服了以前许多不良倾向;②1930年江西南部都收入红军之手,建立了中央苏区根据地。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①1930年2月,江西召开党、政、军会议,建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新的纲领政策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革命失败 1927年共产党失败,武汉国共合作失败.…陈独秀 最大责任,“动摇的机会主义”,独裁者。1927失败的责任鲍罗廷 苏联藉政治顾问,动摇的土地政策,冒失鬼。罗易 共产国际的印度代表,蠢货。贺龙、叶挺,第二十军,朱德,南昌起义。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南昌起义 意义:红军建立,罢免陈独秀,放弃国共合作第五节 苏维埃运动(1) 毛泽东成为共产党政治局一员。长沙,毛泽东,五点纲领。红军的建立 秋收起义 ①脱离国民党;②组织工农革命军;③没收地主财产;④在湖南建立共产党政权;⑤组织苏维埃在秋收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工农第一军第一师成员:农民阶级,汉阳矿工,国民党起义部队被民团抓捕 被民团捕获,送至民团总部枪决。毛泽东被捕跳水逃走 趁机跳入池塘,赤脚翻越高山。新军成立,毛泽东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宁都改编宁德重新改编,罗荣桓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秋收起义未获党中央批准,免去毛泽东职务。党内处分毛泽东组建第一师,任师长。第一师井冈山驻扎,湖南茶陵成立第一个苏维埃。第一个苏维埃1927年冬,毛泽东任军长,王佐,袁文才加入。1928年冬,朱毛井冈山会师,成立六县苏区。井冈山会师 朱毛批判“冒险主义”和“退却主义”。井冈山苏区获“莫斯科举行的第六次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井冈山经验推广 各地纷纷效仿井冈山,苏维埃在全国成燎原之势。击退白军 毛泽东两次击退了白军对井冈山的进攻。井冈山 大小五井,天然屏障,农作物富足。红军第四军创立第四军 朱德(军长),毛泽东(党代表)。第五军 彭德怀(军长)。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困难时期 士兵多,粮食少,没有冬服。第五节 苏维埃运动(2)士兵口号"吃南瓜,打倒资本主义”。突破封锁 突破封锁彭德怀留守井冈山,朱德突破敌军封锁。扩大根据地 相继在东固,永定,上杭,龙岩成立苏维埃红四军在古田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克服"组织涣散""土匪性质个人好恶"等问题。古田会议 统一思想 取消一些人的军队领导权。江西的苏维埃 1930年,江西南部苏维埃连成一片。江西苏维埃政府 1930年2月,江西南部会议,建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人领导的红军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以及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一、红军的三大纪律①行动听指挥。②不拿贫农一点东西。③没收地主豪绅的东西要上交。二、红军的八项注意①离开别人家里,应将睡觉用的门板放在原处。②把睡时所有的草褥子卷好交还。③对老百姓要温和客气,随时帮忙。④借东西要归还。⑤损坏的东西要赔偿。⑥买卖要公平。⑦买东西要付钱。⑧讲卫生,盖厕所要离人家远的地方。三、红军的三项守则①对敌人要斗争到死。②要武装群众。③要筹款帮助斗争。四、红军的游击战略情节概括 1929年,毛泽东任红军一军团政委及前委主席。红军游击战术的四个口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最重要的是在进攻时集中主力,在进攻后迅速分散;采用波浪式和潮水式的推进政策来扩大苏区。五、红军攻打大城市失败1929年秋,毛泽东与彭德怀会师后攻打长沙,1930年,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政委,二次攻打长沙失败后撤回江西(李立三的冒进政策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在此期间,家人被何键逮捕,妻子杨开慧和小妹被杀害。六、红军攻打大城市失败从1930年12月至1934年10月,国民党对苏区进行了五次围剿。前四次,红军战持游击战术,反围剿成功。第五次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战术,被迫走上长征的道路。七、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10月,在瑞金召开第二次会议,总结经验后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5年1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遵义。①行动听指挥。红军三大纪律 ②不拿贫农一点东西。③没收地主豪坤的东西要上交。1、离开别人家里,应将睡觉用的门板放在原处。2、把睡时所有的草褥子卷好交还。3、对老百姓要温和客气,随时帮忙。4、借东西要归还。红军八大注意5、损坏的东西要赔偿。6、买卖要公平。7、买东西要付钱。8、讲卫生,盖厕所要离人家远的地方。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①对敌人要斗争到死。第六节 红军的成长(1)红军三项守则 ②要武装群众。③要筹款帮助斗争。李文龙、李绍祖领导的游击队。几种力量加入国民党民团哗变加入红军。朱德(总司令),毛泽东(政治委员)红一军团 组成:第三军、第四军(林彪)、第十二军(罗炳辉)。军力:一万人以上,十个师,本地的独立团、赤卫队、游击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红一军团成立游击战术 进攻时集中兵力,撤退时迅速分散。进攻时集中兵力,撤退时迅速分散。战略战术 采取“波浪形"或“潮汐形"的发展,推进苏区扩大建设。攻击前进,不是稳定巩固。李立三冒进路线 集中兵力攻打大城市。进攻城市失败 1931年,被解除职务,派到莫斯科学习。1929年,红一军团会合彭德怀攻占长沙,但又被迫撤退。攻打长沙失败1930年,毛泽东任红一军政委,攻长沙失败后,退回江西。任职主席 毛泽东任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家人遭杀戮 期间,妻子杨开慧和小妹妹被何健逮捕杀害。时间 1930年末。第一次反围剿 兵力 敌军超10万,红军4万人。国民党军鲁涤平,五路进攻。指挥红军运动战,取得胜利。时间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 兵力 敌军20万,红军兵力有限、物资缺乏。国民党军何应钦(军政部长)指挥红军:14天作战六次,进攻八天,取得决定性胜利。时间 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 兵力 敌军30万,红军3万主力。蒋介石亲自指挥,深入苏区中心。指挥红军:五天之中击溃五路大军,大获全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召开毛泽东任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全国代表大会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宁都暴动 国民党28路军两万人哗变,参加红军。第六节 红军的成长(2) 毛泽东的工作 1932年10月—长征时,致力于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时间 1933年4月。第四次反围剿 国民党军最惨痛的一次“围剿”。红军俘获两个师长,一万三千人。战况蒋介石最好的军队全军覆没。总指军"陈诚”,“一生中最大的耻辱”,被革去职务。时间 1933年10月。国民党 近100万,采用封锁和卫建筑体系,包围苏区,小心前进。第五次反围剿 ①没有能和蔡廷错联合。红军的错误②放弃运用战术,采用单纯的防卫战略。结果 红军失败,1934年10月被迫开始长征。时间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路线 从江西到达陕西北部及中国的大西北。长征简括 困难 无数危险的河流,山川,风雪,敌人围追堵截。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伟大、勇气、决心、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热情。胜利原因2、革命干部干练、英雄、忠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