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树立法律意识。其中《法律是什么》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了解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也要求我们履行义务,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增长,六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虽然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尤其是对“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有什么合法权益”等问题,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但他们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如果一开始学习就碰到非常抽象的法律概念,这势必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怎样才能既讲清楚一些抽象的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教学上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设计了四个闯关活动,分别是“第一关:想想,怎么办?”“第二关:我是小柯南”“第三关:法律人生路”“第四关:法律巧分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我们身边常见的旅游、看病等都与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有关系。通过课前调查活动,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从生到死,法律都在保护着我们,让知法守法的观念厚植于学生心中。
四、课标分析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下第三学段内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在第三学段“法治教育”学习主题中的第一条提出“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树立法律意识。
因此,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是什么,发现法律和生活息息相关,明白法律的存在让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
2.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法律,明白权利与义务,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特别的游戏——法律大闯关。(出示课件)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法律小锦囊,当你遇到困难时可以打开求助。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闯关方式调动学生对学习法律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一关:想想,怎么办?
第1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爸爸驾车行驶在马路上,这时红绿灯变成了红色,我们应该怎么办?假如要是闯了红灯会怎么样?
预设:遇到红灯停车。扣除驾照行驶分,罚款。
生: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第2个问题:假如我在超市里买到一个过期的商品,我想退货但是店员不给我们退,我们该怎么办?
预设:
可以报警。
打工商局电话12315进行投诉。
消费者协会调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相伴。】
第二关:我是小柯南
展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1.睁大你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旅游要注意什么?去医院看病会遇到哪些情况?
预设:旅游时要租车,签订保险,订车票等。
生2:去医院看病要开发票,开处方药。
2.小组讨论: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预设:生1:父母带孩子看病,体现了《婚姻法》中规定的抚养义务。医生和病人在法律上属于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购买药品要接受药品质量监管。
生2:旅游时要遵守交通法规;购买保险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签订旅游合同;文物保护。
3.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必要时可打开法律锦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两个图片都与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有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第三关:法律人生路
1.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预设:生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秩序。
生2: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2.小小展示台: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课前,我让大家提前搜集了资料,现在谁来说一说?
预设: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生1:小学生的权利包括:学生有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的权利;学生有权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有权获得学校提供的在当前情况下好的教育;学生有权得到人格的尊严和公平的对待;学生有权对个人的隐私保密;学生有权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
生2:小学生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师小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成规定的学业,以便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的一项主要义务。
课件出示法律伴随一生,从小到大事情中,权利义务双线并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从生到死,法律都在保护着我们,让知法守法的观念厚植于学生心中。】
第四关:法律巧分辨
1.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
预设: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不一样。违法以后会受到惩罚,甚至会坐牢,但是违反学校纪律没有规定具体的惩戒措施。
2.思辨: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了欺凌怎么办?
预设:告诉家长、老师,寻求他们的帮助;报警,让法律保护我们。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认识到法律不同于其它规则的特征,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在法律与道德区别的比较中,进一步感悟到法律的特殊性。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引导学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突破教学重点。】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老师非常感动,因为老师看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你的身上、在他的身上得以体现。党的18届四中全会也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们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无论高低贵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信我们的法治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学生观看、思考。
【设计意图:总结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设计
1.基础性作业:
请讨论:《小学生守则》《本班班规》是法律吗?为什么?
2.发展性作业:思考并完成下列表格
行为规范的种类 产生 适用范围 实现手段
法律
道德
小学生守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