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汽化与液化 2023-2024学年暑假衔接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讲 汽化与液化 2023-2024学年暑假衔接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讲 汽化与液化
掌握液化和汽化两种物态变化;
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
掌握液化的两种方式;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知识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如下图所示: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知识点二、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知识诠释:
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
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知识点三、蒸发
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知识诠释:
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知识点四、液化
1、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
(2)压缩体积
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知识诠释:
1、“人造雨”的实验中,从水壶口溢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可以液化成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注射器中的乙醚蒸气,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注射器内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压缩体积也能实现液化。
角度1:汽化概念及其理解
【例1】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坑,往坑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使池内海水的温度______,加快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膜,在塑料膜上____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变式1]人们高温作业时大汗淋漓,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B.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升温作用
C.汗液蒸发时放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D.汗液蒸发时放热,对体表有升温作用
[变式2]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沸腾比蒸发现象更剧烈
角度2:液化概念及其理解
【例2】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会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需要定期除霜。小水珠是冷藏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除霜过程是__________过程。(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变式1]如题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 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电冰箱正常工作时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___________,在冷冻室里(内含蒸发器)发生_________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制冷物质被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变式2]如图所示,解放军冬训时,从士兵们口中呼出的“白气”其实是水蒸气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蒸发是液体在______(选填“一定”或“任何”)温度下可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角度3:生活中的液化、汽化现象
【例3】2022年夏秋之际,我省大部分地区久旱无雨,人们常在室内或院子里洒水,这样既能使空气湿润,又能降温,但过一会儿地面上的水就不见了。地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发生了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变式1]如图所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比赛场地的冰面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以制冷使水凝固成冰。
[变式2]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选填“压缩体积”或“增大体积”),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角度4:探究影响汽化快慢的因素
【例4】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通过_________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通过AB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________有关。
(4)生活中液体蒸发的现象,晒衣服时要将衣服展开并放在阳光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
[变式1]小明探究影响蒸发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和b温度计的示数,发现b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a温度计示数,原因是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3)小明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在雨天时差别不大,在晴天时差别却很大。请根据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新猜想∶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变式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如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如下猜想: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 _________ 高低、液体的 ____________ 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_________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_________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分析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_____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
【交流评估】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法.
一、单选题
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医护人员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现象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如图.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
A. B. C. D.
3.小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到酒精中消毒,取出温度计后迅速用电风扇不停地吹,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4.下列做法不可以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雨后,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 B.夏季,人们穿着短袖短裤
C.将新鲜的水果放入保鲜袋中 D.洗发后,用热吹风吹干头发
5.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夏天游泳上岸后,站立在阳光中还“瑟瑟发抖”的情境示意图,分析其原因是(  )
A.凝固放热 B.汽化吸热 C.液化吸热 D.熔化吸热
6.冬天浴室里,有甲、乙两根并行排列的水管,甲的表面有很多小水珠,乙则没有。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判断出(  )
A.甲管装有热水,乙管装有冷水
B.甲管装有冷水,乙管装有热水
C.甲管、乙管都装有热水
D.甲管、乙管都装有冷水
7.如图所示,这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使石油气液化贮存在钢罐里所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8.大年初一早上,小明打开家里的暖水瓶的瓶盖,瓶口不冒“白气”,小明怀疑是暖水瓶不保温,于是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小明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二、多选题
9.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B.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D.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10.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D.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三、填空题
11.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_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过几个小时后,碗壁上的水消失了,原因是水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
12.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不变”),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不变”),这说明___________。
13.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而水在蒸发过程中要 ___________,从而使水的温度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在手附近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要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
14.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先降温再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氢、氧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四、简答题
15.现在吉林省进入深秋了,同学们早上跑步时嘴里会呼出白气,请说明这“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16.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17.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讲 汽化与液化
掌握液化和汽化两种物态变化;
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
掌握液化的两种方式;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知识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如下图所示: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知识点二、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知识诠释:
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
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知识点三、蒸发
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知识诠释:
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知识点四、液化
1、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
(2)压缩体积
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知识诠释:
1、“人造雨”的实验中,从水壶口溢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可以液化成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注射器中的乙醚蒸气,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注射器内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压缩体积也能实现液化。
角度1:汽化概念及其理解
【例1】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坑,往坑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使池内海水的温度______,加快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膜,在塑料膜上____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答案】 升高 蒸发 液化
【详解】(1)[1][2]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温度升高,加快了水的蒸发,形成水蒸气。
(2)[3]水蒸气遇冷会放热液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
[变式1]人们高温作业时大汗淋漓,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B.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升温作用
C.汗液蒸发时放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D.汗液蒸发时放热,对体表有升温作用
【答案】A
【详解】液体温度高有利于蒸发,蒸发具有吸热致冷的作用,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变式2]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沸腾比蒸发现象更剧烈
【答案】B
【详解】A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进行,故B错误,符合题意;
D.沸腾在达到沸点后才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比蒸发更剧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角度2:液化概念及其理解
【例2】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会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需要定期除霜。小水珠是冷藏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除霜过程是__________过程。(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液化 熔化
【详解】[1]冷藏室内壁有时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霜是固态的,除霜时,即使霜熔化为液态。
[变式1]如题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 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电冰箱正常工作时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___________,在冷冻室里(内含蒸发器)发生_________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制冷物质被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液化 汽化 放热
【详解】[1][2][3]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制冷剂在冷凝器里被压缩,放出热量,由气态变为液态,即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来实现的,这一过程要放热;制冷剂在冷冻室里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
[变式2]如图所示,解放军冬训时,从士兵们口中呼出的“白气”其实是水蒸气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蒸发是液体在______(选填“一定”或“任何”)温度下可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答案】 放出 任何
【详解】[1]从士兵们口中呼出的“白气”其实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地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
角度3:生活中的液化、汽化现象
【例3】2022年夏秋之际,我省大部分地区久旱无雨,人们常在室内或院子里洒水,这样既能使空气湿润,又能降温,但过一会儿地面上的水就不见了。地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发生了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汽化
【详解】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要吸热。所以,地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发生了汽化现象。
[变式1]如图所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比赛场地的冰面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以制冷使水凝固成冰。
【答案】汽化
【详解】液态变气态叫汽化,要吸热,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水凝固成冰。
[变式2]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选填“压缩体积”或“增大体积”),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 压缩体积 放出
【详解】[1]使气态物质液化的两种方式: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瓶装喷雾剂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物质液化的。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角度4:探究影响汽化快慢的因素
【例4】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通过_________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通过AB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________有关。
(4)生活中液体蒸发的现象,晒衣服时要将衣服展开并放在阳光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 A、C A、D 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水分蒸发
【详解】(1)[1]要研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需控制水的表面积及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水的温度不同,由图可知符合条件的是A和C。
(2)[2]要研究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需控制液体的温度及表面积的大小相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不同,符合条件的是A和D。
(3)[3]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知道两图的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都相同,液体表面积不同,故可以研究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
(4)[4]晒衣服时为何需要将衣服展开并放在阳光下,原因有两个,一是展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二是阳光下是为了提高液体的温度,都能加快液体的蒸发。
[变式1]小明探究影响蒸发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和b温度计的示数,发现b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a温度计示数,原因是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3)小明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在雨天时差别不大,在晴天时差别却很大。请根据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新猜想∶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小于 吸收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空气湿度
【详解】(1)[1][2]温度计a和温度计b的不同之处是温度计b蘸了酒精,酒精蒸发需要吸收温度计的热量,导致温度计b的示数小于温度计a的示数。
(2)[3]通过b、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c的示数低,b、c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可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
(3)[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 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在雨天时差别不大,在晴天时差别却很大,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
[变式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如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如下猜想: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 _________ 高低、液体的 ____________ 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_________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_________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分析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_____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
【交流评估】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法.
【答案】 温度 表面积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温度 有关 控制变量
【详解】通过观察如图和联系生活实际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两玻璃板上的液滴表面积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需要控制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玻璃板上的酒精在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表面积不同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故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
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
一、单选题
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医护人员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现象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B
【详解】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护目镜的镜片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如图.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水在沸腾过程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最后破裂。
故选D。
【点睛】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3.小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到酒精中消毒,取出温度计后迅速用电风扇不停地吹,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D
【详解】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取出后迅速用电风扇不停地吹,加快酒精蒸发,因为酒精蒸发时要从温度计及周围吸收热量,所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了,当酒精全部蒸发后,温度计又上升到室温,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做法不可以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雨后,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 B.夏季,人们穿着短袖短裤
C.将新鲜的水果放入保鲜袋中 D.洗发后,用热吹风吹干头发
【答案】C
【详解】A.雨后,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季,人们穿着短袖短裤,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新鲜的水果放入保鲜袋中,既减少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又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所以会使蒸发减慢,故C符合题意;
D.用热吹风吹干湿头发,即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又使液体表面的温度升高,使蒸发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夏天游泳上岸后,站立在阳光中还“瑟瑟发抖”的情境示意图,分析其原因是(  )
A.凝固放热 B.汽化吸热 C.液化吸热 D.熔化吸热
【答案】B
【详解】人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从人体吸热,使人感觉到冷,这是汽化现象。
故选B。
6.冬天浴室里,有甲、乙两根并行排列的水管,甲的表面有很多小水珠,乙则没有。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判断出(  )
A.甲管装有热水,乙管装有冷水
B.甲管装有冷水,乙管装有热水
C.甲管、乙管都装有热水
D.甲管、乙管都装有冷水
【答案】B
【详解】水蒸气遇到热水管不易液化,遇到冷水管放热发生液化现象,故甲为冷水管,乙为热水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这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使石油气液化贮存在钢罐里所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答案】C
【详解】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所以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之后贮存在钢罐中,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大年初一早上,小明打开家里的暖水瓶的瓶盖,瓶口不冒“白气”,小明怀疑是暖水瓶不保温,于是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小明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答案】C
【详解】小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明问自己为什么?这是提出问题;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这是猜想;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多选题
9.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B.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D.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答案】AC
【详解】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故A正确;
B.沸腾时温度要达到沸点,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而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B错误;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故C正确;
D.蒸发和沸腾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C。
10.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D.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答案】CD
【详解】A.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故A错误;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等,所以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过程中的规律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D.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
11.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_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过几个小时后,碗壁上的水消失了,原因是水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熔化 液化 汽化
【详解】[1]冰糕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2]碗壁“漏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凝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3]过几个小时后,碗壁上的水消失了,原因是水发生了汽化,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12.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不变”),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不变”),这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不变 变小 酒精蒸发吸热
【详解】[1]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并没有液体发生蒸发,所以温度不变,即温度计示数不变。
[2][3]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拿出来,乙温度计表面有酒精,酒精易蒸发,而蒸发需要吸热,导致温度计的示数变小。
13.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而水在蒸发过程中要 ___________,从而使水的温度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在手附近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要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
【答案】 吸热 液化
【详解】[1]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所以,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水在温度相同,表面积相同时,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水容易凉。
[2]液化是放热的,汽化是吸热的,所以,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液化是放热的,使手的温度升高。
14.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先降温再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氢、氧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答案】 压缩体积 液化
【详解】[1][2]使气体体积减小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而降温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态的氢和氧发生液化变成液态,便于储存。
四、简答题
15.现在吉林省进入深秋了,同学们早上跑步时嘴里会呼出白气,请说明这“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见解析
【详解】吉林省进入深秋了,户外温度很低,人通过呼吸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16.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详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屋子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7.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答案】见解析
【详解】冰棒周围“冒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