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学过程:
(
导入:学生观察鸡尾酒图片引出课题,找出密度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
一. 密度与温度
(
1.
学生自学“密度与温度”部分,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师生交流。
2演示课本实验5-4-3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 动了风车转动的?
)【自主学习】
1、风形成的原因?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 ,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 度较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
2、 温度 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的 热胀冷缩 最显著,它的 密度 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 热胀冷缩 不明显,故 密度 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
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
)
3、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 变大 ,密度变小 ;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 变大 ,密度 变小 。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所以水变成冰体积变大,自来水管会冻裂。
4、水的密度在 4 ℃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由于水的 反常膨胀 ,在严寒的冬天,河面封冻,较深的河底水却保持 4℃ 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
【练一练】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答: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
设问: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
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
【合作学习】
1、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 的 特性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 不同 ,其基本思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数值,再查密度表确定属于那种物质。此法可以来判断物质的真伪,如阿基米德判断皇冠的真伪。
2.要准确地鉴别物质,有时还需要多种方法,例如 气味, 颜 色 ,透明, 硬度 ,以及是否燃烧 等物理性质的差异。
【练一练】
3.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千克,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57立方分米。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作的吗?
(
学生自主了解
)解:已知ρ铅=11.3×103kg/m3;
此铅球的密度为:ρ===7×103kg/m3<ρ铅;
故这个铅球不是用纯铅制成;
三、材料与社会发展
【梳理反思】
一. 密度与温度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课堂检测】
1、空气因受热体积 变大 ,密度变 小 而 上升 。热空气 上升 后,温度较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 风。
2、由于水的 反常膨胀 ,在严寒的冬天,河面封冻,较深的河底水却保持 4℃ 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
3、一个瓶子最多能盛2kg水或1.6kg的某种液体,你能计算出瓶子的容 积为 2×10-3 m3,未知液体的密度为0.8×103 kg/m3
4、右图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观察这个图象,可以得知,水在 4℃ 时的密度最大.
5、实验:将水、食用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向内部凹陷进去。
交流:(1)除了 水 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 变小 。
   (2)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要变 变小 。
   (3)一般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要变 变大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