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2电流和电路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电流及形成条件、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及其组成,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电路的3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能够判断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引领学生从电能及其转化角度看待上述问题,为电能及其转化观念的形成提供支撑。2科学思维:建构电路符号和电路图模型,运用电路图模型解决问题;通过类比、比较、分类、对应、简化、合并……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和论证过程;通过缺点列举法、逆向思考法、反思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3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电路的组成,类比探究电路图的建构,实验探究电路的三种状态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课前自学和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通过电流及电路的应用,让学生提升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通过电池处理等,回收提升保护环境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己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难点: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和对短路、短接的理解和识别;让学生规范地画出电路图。五、教学方法: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六、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整 通过闪电的缺点(不持续),不能让小灯泡持续发光,引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对本节课有整体的把握分一 电流 通过类比得出电流的概念、规定电流的方向。 1.瞬间水流与瞬间电流类比——建构出电流概念,说明了电流有方向; 2.持续水流与灯泡电路类比——建构出电路概念及其组成,列举常见电源。 3.持续水流与灯泡电路进一步类比——建构形成持续电流条件。 教师提问,实际生活中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呢?引出二极管。 学生阅读后提问: 如果发光,说明电流是什么方向?如果不发光,说明电流是什么方向 【反馈练习一】 通过类比,构建电流的概念 自主阅读课本二极管相关知识 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 完成反馈练习一分二:电路的构成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电路构成的要素,并再次强调持续电流的条件。 思考并回答分三 电路图 通过模型建构画出各种原件的符号 教师展示几幅不正确的电路图,由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妥之处,通过头脑风暴总结出画电路图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范例教学 【反馈练习二】 练习画并记忆 练习作图 完成反馈练习二分四、通路、断路、短路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电路的三种状态,其中通路很好理解。 教师展示一个通路,让学生找到各种让灯不亮的办法——断开,由此认识课前自学中的断路概念。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断路说法,比如接触不良 多媒体播放短路的危害的视频 通过拟人和类比引入短接的概念,并且强调短接是被允许的,而断路一定是不被允许的 【反馈练习三】 思考找出让灯不亮的方法,理解断路的概念 观看视频 通过反馈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合 以知识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记忆 小组交流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系统掌握本节知识点测 巡视,帮助 完成检测,自主矫正答案并思考七、作业设计:C作业:抄写本节课笔记B作业:基础演练A作业:基础演练+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