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5海洋里的动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5海洋里的动物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节《海洋里的动物》。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海洋中常见的动物,包括鱼类、海豚、海龟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洋中常见的动物,认识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中常见的动物,认识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洋生物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海洋动物的分类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老师可以用一段小视频或者图片展示海洋动物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海洋动物的了解和感受。
2. 出示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称和特点。例如,出示一张鲨鱼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
1. 分类讲解:将海洋动物分为鱼类、海豚、海龟等几大类,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鱼类有鳞片、用鳃呼吸;海豚是哺乳动物,能够跳跃出水;海龟是爬行动物,有坚硬的外壳等。
2.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它们的外貌和行为特点。例如,播放一段海豚跳跃出水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动作和表情。
第三环节:观察实验
1. 准备一缸水,放入一些模拟海洋动物的塑料玩具,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运动方式。例如,放入一个鲨鱼玩具,让学生观察它的尖牙和游动的方式。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让学生观察鱼类和海豚,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 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将海洋动物进行分类,如将鱼类放在一起,将海豚放在一起等。例如,让学生将几个海洋动物的塑料玩具分类放在不同的区域。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海洋动物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根据图片和介绍资料,归纳总结出每种海洋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鱼类有鳞片、用鳃呼吸,海豚是哺乳动物,能够跳跃出水等结论。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其他小组补充和讨论。例如,一个小组的代表可以说出鱼类的特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其他的特点。
第五环节:激发思考
1. 提出问题:为什么海洋动物要生活在水中?它们如何呼吸?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例如,学生可以说出海洋动物需要水来生活和呼吸,鱼类通过鳃呼吸等。
六、板书设计
海洋里的动物
- 鱼类
- 海豚
- 海龟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海洋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观察、分类和归纳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氛围活跃。但是,教学中还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际操作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式多样,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