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6森林里的动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6森林里的动物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森林里的动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节《森林里的动物》。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森林里的动物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森林里的一些动物,并能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森林里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动物的基础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于森林里的动物可能了解不多,对于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森林动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关于森林里的动物生活的纪录片片段。
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动物,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例如,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之前学过的哪些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
第二环节:新课呈现
1. 老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展示一些森林里的动物,例如老虎、猴子、大象等,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老师可以说:“这是一只老虎,它喜欢生活在森林中,它有条纹。”
2. 老师可以请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形态特点,并引导学生描述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观察到老虎有什么特点?它的身上有什么?”学生可以回答:“老虎有条纹,很有力气。”
第三环节:探究新知
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例如,小组A选择猴子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习性等,并记录下来。例如,小组A的学生观察到猴子喜欢爬树,喜欢吃水果。
3.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进行口头描述,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例如,小组A的学生可以说:“我们观察到猴子喜欢爬树,它们的手脚很灵活,还喜欢吃水果。”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森林里的动物的一些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老师可以说:“我们刚才观察了几种森林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回答:“老虎喜欢生活在森林中,有条纹;猴子喜欢爬树,喜欢吃水果;大象体型庞大,喜欢吃树叶。”
2.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例如“老虎喜欢生活在哪里?为什么?”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第五环节:拓展知识
1.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其他的森林动物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森林动物。例如,展示狮子、熊、鹿等动物的图片。
2.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能够适应森林的生活环境。例如,问学生:“为什么狮子适应生活在森林中?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回答:“狮子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它们可以捕猎食物。”
六、板书设计:
森林里的动物
- 老虎:喜欢生活在森林中,有条纹
- 猴子:喜欢爬树,喜欢吃水果
- 大象:体型庞大,喜欢吃树叶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森林里的一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积极参与了观察和描述活动,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合作观察和描述动物,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在拓展环节中,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思考其他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原因。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实践活动,例如观察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