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力一、说课提纲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方法五、说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一、教材分析《力》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二、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二、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2、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难点:1、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启发和讲解结合法。“复习提问——直观演示——分析讨论——归纳概念·揭示规律——巩固知识”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学生体验、引入新知(二)合作学习、探研新知(三)感悟收获、交流小结(四)作业布置、巩固升华(一)学生体验、引入新知(二)合作学习;探研新知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1:2: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由静止变为运动;b、由运动变为静止;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结论: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2、牛顿是英国著名科学家你知道吗?托起一个苹果的力约1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400N,女子大约是390N。三、力的三要素用力拉拉力器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活动:推门比赛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游戏:用力拉拉力器推门比赛结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就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强调:1、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来表示。2、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他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呢?注意: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三)感悟收获,交流小结知识小结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学生畅谈收获,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作业布置,巩固升华1、力不能脱离________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一定有另一个_________对它施加这种力。2、人用手提箱子,手也受到箱子的拉力,这个拉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3、人推车向前,车受到_______施的向前的推力,同时______也受到________施的向后的推力.4、划船人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是_______。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个鸡蛋相碰,总是一个先破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未破的鸡蛋受力B 只有破了的鸡蛋受力C 两只鸡蛋都受力D 究竟哪只鸡蛋受力说不清楚作业布置,巩固升华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大小力 力的三要素 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