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靖远二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周测试卷(十一)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1484年意大利学者皮科写道,上帝对人这样说:“我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央,以使你观察到这个世界的一切。我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使你死亡或永生。归根结底,你作为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与塑造者,应该用最适合你的方式来构建自己。”这一看法( )A.体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B.开启意大利宗教改革的序幕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武器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2.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 B.理性的胜利 C.教权的退场 D.君权的消亡3.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信仰得救”的思想相矛盾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挑战教会权威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否定信仰上帝5.1687年,牛顿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答了哥白尼革命所提出的各种天文学问题。这个关于自然的数学体系是那样的明澈和有条理,以至于守旧分子们丧失了抵挡的勇气和能力。牛顿之后,反对哥白尼体系的做法成了一种顽固与愚钝的象征。这说明( )A.理性主义推动了政治变革 B.知识权威取代了信仰权威C.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 D.技术革新改变了生产方式6.下面是一幅启蒙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内在逻辑关系小结图,图中有两处空缺。这两处空缺处从左到右应该填写( )A.三权分立 人民主权 B.理性精神 社会契约C.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D.民主自由 依法治国7.“在这个王国里,居民不受现有主权国家的国境等限制,共享探求人类社会共通的普 遍性真理的志向。不过,他们头脑中的普遍性,无论如何都以欧洲世界为思考的前提。” 上述评价中的“王国”是指 ( )A.英国构建的庞大殖民帝国 B.新教领袖的“信仰自由王国”C.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 D.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王国8.18世纪,法国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为改变此状况,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 )A.提倡探索自然 B.宣传理性至上 C.践行信仰得救 D.主张自由竞争9.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和上议院再也无权随意动用国库中的钱财,甚至不能向法国借钱。……如果政府破坏了与下议院的友谊,那它将寸步难行;如果无法与下议院达成和解,那就会拿不到一分钱的财政支持”。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王权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0.1694年,托利党人在英国下院竞选中获得多数席位,但国王威廉三世拒绝托利党人进入内阁,反而以清一色的辉格党人组成内阁。这( )A.说明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侵蚀 B.符合当时英国的政治运作特点C.说明英国民主共和制出现危机 D.符合英国社会的长期发展要求11.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由此可知,英国( )A.平衡了政府财政收支 B.实现了社会的公正C.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12.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法国大革命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拿破仑为此做出的贡献是( )①颁布《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 ②颁布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③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④沉重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势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美国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达成了许多妥协,“五分之三妥协”是其中之一。“五分之三妥协”( )①缓和了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 ②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③实际上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 ④影响到众议院议席的分配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1847年7月9日,大资产阶级代表巴罗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宴会运动,要求政府进行选举改革。此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宴会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尤其是广大工人举行的宴会,公开号召起来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的统治。由此可知法国宴会运动( )A.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B.显示出民众政治参与的强烈愿望C.改变了金融贵族独霸政权的局面 D.深刻影响西欧各国的政治现代化15.1815年5月,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体制;1815年6月,普鲁士公布了德意志人自由迁徙的规定;1819年南德商业同盟建立,1828年中德商业同盟建立,1829年普鲁士与南德商业同盟缔结条约。这些做法的影响是( )A.德意志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B.德意志工业革命迅速发展C.有利于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D.结束了德意志的割据状态16.1787年,在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眼下需要的不是一个有可能成为专制的、独裁的政府,而是一个需要更完善一些的政府,在这个政府下人民能够有“充分的自治和自由”。可见,此人主张( )A.建立政教分离国家 B.用宪法来保障民族独立C.改革原有邦联体制 D.尽力强化中央政府权威二、材料分析题(第17题21分,第18题15分,共3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褪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此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此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并说明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的理解。(9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在1800年的美国大选中,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落选,为了今后联邦党的政治发展和影响,趁着共和党人杰斐逊未就任和新国会未开始正式运作,联邦党人提名数位联邦党人来就任法官一职。而由于时间仓促和交通不便,在新总统上任之后,仍有马伯里等人的法官的委任状未能发出。继任的国务卿麦迪逊在总统的默许下拒发这些任命状,于是马伯里等人在1802年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最高法院依据有关的法律条文要求麦迪逊将扣留的委任状发出。麦迪逊写了一份书面辩护送交最高法院,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只是一个涉及党派权力斗争的政治问题,与法律无关,与最高法院无涉。在这样的背景下,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在他的判决书中体现出充分的政治智慧。马歇尔将整个案件的争议分解为了逻辑上层层递进的三个核心问题并分别予以解释,如表。案件的争议 马歇尔对争议的法律解释马伯里是否具有得到他所要求委任状的权利? 马伯里完全有担任联邦法官的权利。因为委任状已经由总统签暑,并且由国务卿加盖了合众国国印,即马伯里已经被任命了,而且此项任命不可撤销。所以,拒绝发给他委任状,就是侵犯了他的合法权利。如果他有权利,并且这项权利受到侵.犯,国家的法律是.否应为他提供救济? 每一个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都有权要求法律的保护。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提供这种保护。马伯里的合法权利被侵害无疑是可以获得法律救济的。如果法律确实应该为他提供救济,是否应由本法院下达强制执行令? 马伯里之所以将此案向最高法院起诉是依据国会1789年9月通过的《1789年司法条例》,在这个条例中,又规定了最高法院的初审权包括对联邦官员发出强制令。《1789年司法条例》的规定实际,上是扩大了宪法所规定的最高法院的管辖权限。如果最高法院按照《1789年司法条例》的规定来判决,也就等于承认了国会可以任意扩大宪法所规定的权限。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1789年司法条例》对最高法院初审管辖权的规定是无效的,必须被撤销。美国最高法院借此次的裁决,不仅巧妙地避开了与行政部门的正面交锋,而且以对宪法的解释权和对法律的审查权确立了司法部门在三权分立体系中的位置,真正地成为了与立法、行政部门相互制衡和发展的机构。——摘编自师喆《另一种视角下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1)概括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判决中体现的政治理念。(6分)(2)有学者谈及“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认为,“如果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那么马歇尔就确立了美国的制度。”结合材料谈谈该观点的合理性。(4分)(3)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你能看到美国政党政治存什么弊端?并作出合理解释。(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A A B C C C B C B C D C B C题号 16答案 B二、材料分析题(共36分)17.(1)局限性:局限于社会上层;过分推崇个人主义。(6分)关系: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6分)(2)精神内核:理性。(3分)理解:启蒙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和权力制衡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6分)18.(1)理念: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注重保护个人权利。(6分)(2)合理性:马歇尔的判决使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和对法律的审查权,使美国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4分)(3)弊端:党派之间存在权力之争。解释: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了各自的利益,借总统换届之际,在政府机构中安插自己的亲信,扩充本党势力,已成为常态。(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