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1.(3分)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侵袭(xí) 单调(diào) B.含糊(hu)间断(jiàn)
C.依偎(wèi) 剥削(xuē) D.侦探( zhēn)僻静(pì)
2.(3分)下面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沸腾 肿胀 B.元宵 严俊 C.拨弄 防御 D.倾覆 空虚
3.(3分)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堪称一绝 日夜不绝 B.心平气和 和颜悦色
C.有所建树 死得其所 D.不以为然 截然不同
4.(3分)小慧同学按词义对积累的词语进行梳理归类,其中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 )
A.挪移 转移 搬迁 B.惊惶 惊恐 慌张
C.寂寞 孤独 孤寂 D.敏感 灵感 尖锐
5.(3分)下面选项中加点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看待问题总是见微知著,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就无法得到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B.小文同学坚信“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所以阅读时,她总能静下心来,细读慢品。
C.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大江南北处处悬灯结彩,庆祝祖国航天科技再结新果。D.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你不妨从另外的角度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办法。
6.(3分)下面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 。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____。我们家过端午,传统节目是包粽子。妈妈及早就会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先捋平苇叶,放上糯米和红枣,____,一头放进嘴里用牙咬住,沿着另一头去捆扎那米粽,一个个造型独特、翠绿可爱的粽子就装满了盆。
①都会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
②像极了大小不一的红白珍珠
③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
④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7.(3分)如果按照我国传统节日给下列诗句排序,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应该在(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②和④ B.③和① C.④和① D.③和④
8.(3分)下面选项中的诗句,不是描写春天景物的一项是( )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3分)语言表达
今年春天,你出去游玩了吗?哪些景物让你记忆深刻?请你回忆一次游览经历,写一段话,并恰当引用下列诗句。
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4分)英雄是一个人前行的榜样和精神力量。阅读下面两篇短文,感受英雄的魅力与情怀。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交流
材料一:作品梗概
(1)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所乘的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海浪把鲁滨逊卷上了岸,他活了下来。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开始了长达28年的荒岛生活。(2)鲁滨逊把沉船上的物品一一转移到岛上,并用帆布搭建帐篷,作为栖身之处。(3)后来,鲁滨逊在岛上种植大麦、水稻等粮食,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4)过了若干年,鲁滨逊从一群野人手中,救下一个俘虏并给他起名“星期五”。之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朋友。(5)又过了几年,鲁滨逊在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英国船,他和“星期五”终于有机会离开孤岛。
材料二:精彩片段
我感到,小岛这边的环境要比我住的地方好多了。这儿田野开阔,遍地都是绿草红花,处处散发着阵阵芳香,树林也很茂密。我还看到许多鹦鹉,很想捉一只驯养起来,教它陪我说话,我花费了一些力气,用棍子打下了一只小鹦鹉,等它苏醒后,就把它带了回来。几年之后,它才学会说话,会叫我的名字,而且叫的非常亲切,我对这次旅行感到很满意。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我竟然还发现了不少长得像野兔和狐狸的动物。它们长得和我以前见过的完全两样。我打死了几只,但不想吃它们的肉。我没有必要去冒险,因为我不缺食物,甚至可以说我的食物十分可口,尤其是山羊肉、鸽子肉和鳖肉这三种,在加上葡萄干。
(选自《鲁滨逊漂流记》第八章)
材料三:名家评价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这本书将要成为孩子们必读的一本书籍。”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1)阅读材料一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鲁滨逊的经历。(每空不超过 10个字)
①海上遇难,流落荒岛



⑤发现英国船,离开孤岛
(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以及阅读这本书的经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中对小岛的环境描写,表现了鲁滨逊愉快的心情,也透露出他的乐观心态。
②打死以前没见过的动物,又不想吃它们的肉,反映了鲁滨逊对这些动物的厌恶。
③鲁滨逊教鹦鹉说话,是想找个能陪自己聊天的伴儿,让自己不再孤独寂寞。
④卡尔维诺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3)鲁滨逊被人们誉为“荒岛英雄”。请你结合短文以及这本书的阅读经验,为鲁滨逊做人物推荐卡,至少从两个方面介绍鲁滨逊的英雄品质
11.(4分)阅读理解
邓稼先的故事
①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翰墨世家。父亲邓以蛰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爱国学者。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邓稼先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②1941年,17岁的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带着父亲“中国不能没有科学,科学才能救国”的嘱托,开始了专业求学之路。1950 年,刚刚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的邓稼先,回到祖国,投身物理学研究事业。
③1958年的一个深夜,邓稼先悄悄对妻子说:“我接受了一项重大的任务,可以说,这是国家使命!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成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希望你能理解和支持我。”

④“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使命呢?”
⑤“这个,中央有严格的保密规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希望你能理解。”
⑥妻子听后,不再追问,她深情地望着丈夫,哽咽地说,“放心吧,我支持你!”
⑦从此,邓稼先带领科研团队隐姓埋名,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核弹研制工作中,公式推演、海量计算、理论设计、核弹制作……他们艰难又坚定地向科学的顶峰攀登。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成功空爆第一颗氢弹,再次创造了世界奇迹。
⑧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因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直接从高空摔到地面。邓稼先决定前往现场探明原因。大家纷纷劝阻,因为试验的核材料钚杀伤力巨大,一旦侵入人体,会很快被骨髓吸收,造成终身伤害,邓稼先说道“这是我设计、我签字的,我最清楚情况。”他不让别人跟着冒险,自己一个人身穿防护服,向事故中心区走去。他边走边四处搜寻。在飞扬的尘沙中,他终于发现了已经摔碎的弹头。他立刻冲了过去,竟然用双手捧起碎弹片仔细查看,直到确认没有发生最令人担心的情况,才长舒一口气。此时的邓稼先已完全忘记自己捧起的是万分危险的放射物!他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事故区,立即向大家报告了事故现场的情况。接着,他继续带领团队投入到试验中去。
⑨这次强烈的核辐射,给邓稼先造成了致命伤害,让他不幸患上了癌症。当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不要命啊?”他回答:“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但不能没有原子弹。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义无反顾地做这项事业。用尽一辈子,做一种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
⑩1986年7月29日,这位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功勋卓著的核物理学家与世长辞,享年62岁。他给家人的遗言是:“死而无憾!”给同事最后的叮嘱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邓稼先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坚守西北荒漠二十余载,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甚至自己的生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虽已长眠于厚土之中,却名垂青史,成为人民心中不朽的英雄。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隐姓埋名:
②功勋卓著:
(2)本文第③—⑧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邓稼先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空不超过10个字)
①与妻子话别; ② ;③ ;其中 (请填写序号)写得最详细。
(3)关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体会邓稼先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默读第⑧自然段,从“这是我设计、我签字的,可以读出他 。从“立刻冲了过去”“竟然用双手捧起”“仔细查看”“完全忘记”等词句,读出他 。从“拖着疲惫的步伐”“继续带领团队投入到试验中去”等词句,读出他 。
(4)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是邓稼先说的话。请你默读画线部分,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下面选项中对邓稼先话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自然段中的“重大任务”“国家使命”和“它”都是指国家的核弹研制事业。
B.第⑨自然段中“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是说邓稼先不准备再进行核弹研究了。
C.第⑩自然段中“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人家”的意思是指国外的核弹技术。
②请将邓稼先的三段话联系起来想一想,他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中的事例谈一谈。(不少于两个方面)
12.习作
在“难忘小学生活”单元学习中,你是否精心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在收集和筛选成长资料的时候,有没有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一张令你骄傲的获奖证书、一件自己得意的作品....最让你心动?这张照片(证书),分享这个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
写作要求:(1)题目自拟。(2)文从字顺,表达真情实感。(3)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B、D项加点字读音都正确。
C项有误,依偎:指彼此靠在一起。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严峻:严厉。故“严俊”的“俊”错误。
故选: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分析】考查了多义字。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解答】A.堪称一绝:称得上独一无二。
日夜不绝:白天黑夜不间断。绝:断。
B.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生气,和缓。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和:平和。
C.有所建树:有了不起的功绩。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处所。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然:对。
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然:断然。
结合词语释义可知,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项。
故选:B。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4.【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类。
【解答】A、B、C属于同一类。
D.不属于同一类。敏感:指感觉敏锐。灵感:是在创造性劳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敏感,“灵感”是名词。
故选:D。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所给词语的特点确定好分类标准后再进行分类。
5.【分析】考查了成语及名言警句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解答】A.不恰当,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用在此句。
B、C、D恰当。
故选:A。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6.【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草木茂盛”与“浓密的树叶,“鸟儿”“会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泡在瓷盆里”“像极了大小不一的红白珍珠”。
故选:C。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7.【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①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夕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顺序应为: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故选:D。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8.【分析】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B、C、D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A.唐朝白居易的《池上》,是描写夏天的诗。
故选:A。
【点评】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9.【分析】矿产了情景写话。写话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解答】引用下列诗句,把春天的早晨东湖公园里花儿竞相开放的美景描写出来,东湖公园里的月季花朵朵娇艳欲滴,它们都萌发出勃勃生机,一阵阵香气沁人心扉,春风花草香’呀!”
故答案为:
一夜春雨后的清晨,兰花的叶子也更绿了,微风吹来。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真是‘迟日江山丽!”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0.【分析】材料一主要写了鲁滨逊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上长达28年的荒岛生活。他利用沉船上的物品和自己的技能在岛上生存,种植粮食、驯养山羊并教导一名俘虏。最终他在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英国船,离开了荒岛。材料二描述了鲁滨逊在小岛旅行的经历,包括环境的美丽与丰富、看到的野生动物和捉到的鹦鹉,以及对于食物的描述。材料三为名家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
【解答】(1)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作答此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根据“(2)鲁滨逊把沉船上的物品一一转移到岛上,作为栖身之处,鲁滨逊在岛上种植大麦,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鲁滨逊从一群野人手中。之后,搭建帐篷,驯养山羊,取名“星期五”。
(2)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①正确,根据“它们长得和我以前见过的完全两样,但不想吃它们的肉,因为我不缺食物”可知,又不想吃它们的肉,同时怕使用这种没见过的食物会中毒。③正确。
(3)考查了推荐介绍。《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面对孤独、恐惧等种种困难。例如,他一遍又一遍地试验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鲁滨逊坚韧不拔的英雄品质,他通过调查和实验、制作陶器,为自己提供了基本的生存能力、野人时,救下了野人“星期五”可以看出。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②转移物品,搭建帐篷;
③种植粮食,驯养山羊;
④救下俘虏,取名“星期五”;
(2)①√;②×;④√;
(3)
人物推荐卡
姓名:鲁滨逊
职业:荒岛英雄,冒险家
英雄品质:
1.坚韧不拔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面对孤独、恐惧等种种困难。例如,他一遍又一遍地试验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2.智勇双全
鲁滨逊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他通过调查和实验、制作陶器,为自己提供了基本的生存能力、野人时,救下了野人“星期五”。
总结:
鲁滨逊是一个坚韧、聪明,他不畏困难,能够在荒岛上生存下来。他的一切行动都展现出了生命的力量和勇气的美德。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坚韧不拔,并感受到探险与冒险的无限魅力。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1.【分析】《邓稼先的故事》这篇短文,记叙了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功勋卓著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和氢弹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舍生忘死的先进事迹,他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坚守西北荒漠二十余载,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甚至自己的生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虽已长眠于厚土之中,却名垂青史,成为人民心中不朽的英雄。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①隐姓埋名:文中指邓稼先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②功勋卓著:文中指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写了邓稼先的三件事,根据短文内容可概括填空为:①与妻子话别; ,投入研制,亲自探查。②、③空可结合第⑦。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从“这是我设计,我最清楚情况”这句话、负责。从“立刻冲了过去”“竟然用双手捧起”“仔细查看”“完全忘记”等词句,执着追求的精神,读出他为了祖国把自己身体置之度外努力搞科研的拼搏精神。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短文,可以说!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的一生就很有意义!希望你能理解和支持我”这段话是邓稼先接受了国家交给他的“重大任务”“国家使命”和为了“它”死了也值得时与妻子告别的话,但不能没有原子弹,我还会义无反顾地做这项事业,一件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这段话是写邓稼先对待为祖国搞科研的态度,乃至生命!”给同事最后的叮嘱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段话是邓稼先最后留的遗言,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可知。故选B,结合文中邓稼先说的三段话可知,隐姓埋名在大沙漠渡过了整整28年,已经是癌症晚期,心里还装着祖国。他虽然与世长辞。
故答案为:
(1)①文中指邓稼先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②文中指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
(2)隐姓埋名,投入研制 ,亲自探查 ③;
(3)对待科研的态度是认真、负责 不顾危险 为了祖国把自己身体置之度外努力搞科研的拼搏精神;
(4)①B;
②1.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回来时。2.临死前,并叮嘱同事:“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2.【分析】本次作文为话题作文,要求以“成长纪念册”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在“难忘小学生活”单元学习中,你是否精心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在收集和筛选成长资料的时候,有没有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一张令你骄傲的获奖证书、一件自己得意的作品....最让你心动?这张照片(证书)、这件作品....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选取对你有意义,印象深刻的去写。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最后总结,照应前文。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