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2.10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2.10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本单元主要围绕物质的溶解性展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了解物质的溶解性质;
b.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溶解过程;
c. 能够通过实验判断物质的溶解性。
2. 过程与方法:
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b. 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溶解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物质的溶解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物质的溶解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感受物质的溶解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杯沙子,请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水和沙子哪个能溶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
例子:
教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杯水和这杯沙子,告诉我水和沙子哪个能溶解?
学生:水能溶解。
教师:非常好。那么为什么水能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呢?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小瓶子和不同的物质,如盐、糖、沙子、小石子等。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将不同物质加入瓶子中,摇晃观察并记录结果。然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哪些物质不能溶解,并尝试给出原因。
例子:
教师:现在,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些小瓶子和不同的物质。你们将不同的物质加入瓶子中,摇晃观察并记录结果。然后,讨论一下,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哪些物质不能溶解,并尝试给出原因。
第三环节:拓展探究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未进行实验的物质,如小纸片、小木块、小塑料袋等。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经验,预测这些物质能否溶解,并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原因。
例子:
教师: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些未进行实验的物质,如小纸片、小木块、小塑料袋等。你们根据已有的实验经验,预测一下这些物质能否溶解,并进行实验验证。请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物质能溶解或不能溶解。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哪些物质不能溶解,并总结物质溶解的条件。
例子:
教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实验结果,请归纳总结一下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哪些物质不能溶解,并总结一下物质溶解的条件。
六、板书设计
物质的溶解性质
- 能溶解:盐、糖
- 不能溶解:沙子、小石子
物质溶解的条件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物质的溶解性质。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和讨论,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探究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