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学案【课标要求】1.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教学重难点】1.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与合法途径【教学手段】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基础感知】1.通过课本44-45页的学习,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2.通过课本46页的学习,理清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3.通过课本47页的学习,总结劳动致富4.通过课本47-50页的学习,总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5.通过课本44-50页的学习,比较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当绝对贫困消除且走向小康之后,分配不公便成为我国人民幸福的最大制约因素。有专家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通过三次分配来实现的,即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要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要不断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到2035年我们可能实现4亿中等收入人群翻番(至8亿)的目标。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简要说明三次分配对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的积极作用。【练习】1.(2023·浙江省山水联盟8月联考)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下列关于再分配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再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鼓励勤劳致富→促进共同富裕②社会再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促进共同富裕③社会再分配→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高收入人群回报社会→促进共同富裕④社会再分配→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湖南高三9月联考)M公司是国内一家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民营企业。该公司于2017 年和 2021 年两次施行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的激励方法),绑定公司核心员工利益。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员工通过股权激励获得的收益是按劳分配所得②通过股权激励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③通过股权激励能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④ 股权激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安徽省名校联盟联考)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具体形式。工资和经营绩效奖励是对高质量数字劳动者的价值认可和激励。国家层面要完善数字劳动贡献的支持政策及制度,包括数字税收支持数字人才津贴、数字技术科技奖励等;企业层面要完善数字资本收益分配、数字技术入股、数字人才持股计划等。上述探索 ()①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②意在鼓励全体劳动者都能通过创造性劳动致富③能够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反映出收入分配制度使劳动者收入来源多样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山东卷)2022年山东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区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网格员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 ()①挖掘更多就业潜力,落实好保就业目标②丰富社会救助形式,满足群众保障诉求③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④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湖南岳阳模拟)某高中学生小琪的爸爸在一国有企业上班,妈妈开了一家小卖部,家里有一套房子出租,银行里有存款,还买了国债。下表是小琪家里某季度的收人情况:爸爸工资、奖金 妈妈收入 房屋租金 银行利息 国债收益52000元 53500元 18200元 7300元 8500元据此,可以推断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小琪爸爸的收入是劳动性收人,属于按劳动要素所得②小琪妈妈的收入是经营性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所得③房屋出租所得属于不动产收入,体现了促进公平原则④利息和国债收益是财产性收入,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2023·湖北省百校10月联考)当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沉淀了大量的专利,但由于专利授权的限制,这些专利的成果转化效率很低。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强调,支持将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通过许可等方式授权企业使用。与此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也将通过开放专利许可获益。上述举措 ()①能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②有利于激发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价值③充分体现创新发展理念,能壮大企业实力④理顺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3·河北高三9月联考)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已登记注册社会慈善组织90多万家,认定慈善组织近1万家。截至2022年8月底,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累计带动53.77 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累计筹款33.66亿元。发展慈善事业 ()①有利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②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③进行社会救助,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④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改善财富分配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广东高三8月联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异。实现共同富裕,需要( )①调节初次分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公平的激励作用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完善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③再分配中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取缔过高收入④充分发挥和运用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励高收入群体和社会企业更多回报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山东日照高三开学考试)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体系是一个新的挑战。以下对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①初次分配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②第三次分配重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避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③再分配应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收人群体关爱社会④既要看到三次分配之间的联系,又要遵循各自不同的原则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3·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联考)张某将 2022年终奖5万元购买了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2023年将股票售出获利5000元。这里的5000元属于()①按劳分配收人 ②财产性收人③劳动性收入 ④非劳动收人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3·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人。从获得收人的途径看,小吕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要素分配 C.财产性收入 D.转移性收人12.下表是2022 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情况。项目 金额(元) 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 18 463 4.7人均工资性收入 10576 4.7人均财产性收入 1 665 5.2人均经营性收入 2 841 3.2人均转移性收入 3 382 5.6据表,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②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日益完善③再分配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④经营性收入增速较慢是由疫情导致的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决定,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此举旨在 ()①完善初次分配,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人②落实生育政策,减轻特定人群税收负担③通过再分配,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④调整优化我国的税收政策,助力改善民生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 (2023·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立命为生民,奋斗为共富。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这十年,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共同富裕的初步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迈出的有力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结合材料,从个人收人分配与社会保障的角度,谈谈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作出哪些积极有为的努力 答案【深入学习】①初次分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③要发挥第三次分配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作用,以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④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人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人分配差距。【练习】1-5 CCDAD 6-10 CBCBD 11-13 CBC14.①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②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③在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④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⑤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⑥消除贫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⑦实施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正义。(⑥⑦必须有,若从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坚持分配制度等角度作答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