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 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说明:供初二升初三的学生预习可供初三复习2. 扩散2. 扩散(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2)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3)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3. 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3. 分子的热运动(2)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 r0 =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4.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4.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5. 内能5. 内能5. 内能(1)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5. 内能(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5. 内能(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物态)。6. 改变物体内能做功改变内能6. 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内能6. 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2)热量: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b.单位:焦耳(J)。7. 比热容7. 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7. 比热容(2)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与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形状、位置等都没有关系。但是,物质的比热容不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7. 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7. 比热容(3)热量的计算:计算公式:Q=cm△t,其中,吸热公式Q吸=cm(t-t0)放热公式:Q放=cm(t0-t)。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是指温度的变化量,t0表示物质的初温,t表示末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