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二章 声现象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拓展延伸0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形式(2)传播声音的物质3、声速(1)声速的影响因素(2)常见声速(3)回声测距02新课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话,仔细体会手的感觉,然后停止读,体会手两次有什么感觉,两次一样吗?问:第一次手有什么感觉?第二次手有什么感觉?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新课引入03新知探究新知讲解,实验探究一、声音的产生活动体验1:请同学们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然后用手用力敲课桌,请同学们总结听到和看到的现象?总结:课桌发出声音,课桌上的纸屑在跳动,课桌在振动。新知讲解,实验探究一、声音的产生活动体验2:请同学们把直尺用手压在桌面边角,用手拨动直尺,看一下直尺有什么反应?总结:直尺发出声音并在振动。新知讲解,实验探究一、声音的产生活动体验3:如图:我们用细线将乒乓球放到音叉的旁边,用小锤子敲击音叉,请同学们观察乒乓球的反映,总结听到和看到的现象?总结: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声音。明确: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通过实验1、2、3我们可以发现:1.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强化训练判断:有振动就一定有声音产生?对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错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一)固体传播声音:新知讲解二、声音的传播(二)液体传播声音:固体能传播声音,那么液体能传播声音吗?新知讲解结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新知讲解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二、声音的传播(三)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那么空气能否传播声音,有什么变化呢?现象: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新知讲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四)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新知讲解强化训练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 )D.闹钟声音越来越弱,直至几乎听不到声音C.闹钟声音时大时小B.闹钟声音大小不变A.闹钟越来越响D三、声速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新知讲解思考:为了听见远处火车的声音,人们选择趴在铁轨(固体)上听,而不是直接(空气)听。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一样快,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____(快,慢)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有两个:(1)介质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温度 (同种介质在不同温度时,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新知讲解3、15 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一般情况: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最快,在固体中更快。2、相同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可能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试解释为什么?答:2个敲打的声音;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两次声音分别是通过铁管和空气传来的。强化训练(三)回声:新知讲解1.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2.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3.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讨论: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三)回声:新知讲解回声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声音被反射后,声速不变。人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0.1s,所以要区分出回声,障碍物必须距离人__17___m(三)回声:新知讲解回声的利用:1.测量距离:测出发出声音和听到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那么所处位置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就是s=声速×t/2。2.科学运用:声呐装置可谓典型。用回声测海深、测冰山的距离,都是由 不同功能的声呐装置完成的。回声在地质勘探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石油勘探;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的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新知讲解四、科学世界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能听见各种声音,是通过一套复杂的听觉器官--耳实现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耳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耳朵,它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听觉形成的过程大致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知识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 >v气体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种类、温度04拓展延伸目标测试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讲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目标测试2.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C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二章 声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