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 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 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阅读 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有删改)
【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闭。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辱,辱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规划,谋划;②典范,楷模;③规劝,谏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阅读《书杨朴事》和课内链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③,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④。’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书杨朴事》)
【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②杞:地名。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⑤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链接材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及召对( ) (4)无以语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4.联系相关语境,推敲加点语言,赏析表达效果。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上大笑,放还山。
5.《书杨朴事》和《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苏轼相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迄乎成________
(2)可恃而不可恃也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8.本文第二段是如何论证“为学”的重要性的?
9.请举一个事例,论证“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
文言文阅读
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版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②同师事③卢植,由是往依④瓒。瓒使备与田楷徇⑤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⑥,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⑦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涿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人名。③师事:以师礼相待。④依:依附,依靠。⑤徇:夺取。⑤周旋:交战。⑦将:率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自见其耳 顾:回头看
B.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 尝:曾经
C.刘备见而奇之 奇:惊奇
D.云遂从备至平原 遂:于是,就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中山靖王之后也
A.刘备见而奇之
B.山川之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何陋之有
12.下列句子中,与“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C.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13.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幼年丧父,家境非常贫苦,和他的母亲以贩卖草鞋作为职业。
B.刘备向公孙瓒请战,夺取青州,因立战功,公孙瓒把他立为平原相。
C.刘备真诚用心地和赵云结交,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统领骑兵。
D.从刘备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想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2)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
周亚夫破吴
孝景三年①,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②轻,难与争锋。愿以梁③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④,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⑤。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⑥,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⑦。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⑧,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⑨。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①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②剽:勇狂。③梁:梁地。④荥阳:现河南郑州荥阳大部分地区。⑤深壁而守:深沟高垒坚守不出。⑥便宜:有利。⑦后食道:后方粮道。⑧后吴奔壁东南陬: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弃来。⑨却:仇怨。
15.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愿以梁委之 委:__________ (2)上许之 许:___________
(3)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 东北:________ (4)乃引而去 去:___________
16.请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三处)
吴 兵 乏 粮 饥 数 欲 挑 战 终 不 出。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2)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18.选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中不得驱驰 孤军奋战
B.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积劳成疾
C.不闻夫子之诏 三里之城 赤子之心
D.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居心叵测
20.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1.汉文帝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两点。
22.从选文中可以看到,《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下面链接材料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试举出一例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縠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及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文言文阅读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着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效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①,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实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节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②倾官、鹿台:高耸的官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2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责其后服(责备,斥责)
B.遂笑而释之(解释)
C.为臣私计则狂(考虑)
D.忿同猎之徒(忿恨)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陛下得之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B.转祸为福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C.实谓惩其奢淫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D.遂笑而释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25.下列句子,与“后从猎于高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26.从第二自然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2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文言文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沧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故山殊可过
(2)憩感配寺
(3)与山僧饭讫而去
(4)北涉玄灞
(5)多思曩昔
(6)倘能从我游乎
29.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下:近腊月下
与月上下
(2)之: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1.下列能表现冬日清丽的一组句子是( )
①清月映郭 ②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③景气和畅 ④露湿青皋 ⑤步仄径,临清流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32.在这封书信中,第二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试举例说明。
33.试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闻其贤而辟之__________
(2)当之郡__________
(3)何谓无知__________
(4)故旧长者__________
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6.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王义士传
姚鼐
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任侠好义。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 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
3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其妻怪之 ( ) (2)子第语我 ( )
(3)王语之故 ( ) (4)于是皋人感之 ( )
3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高德溥之义 B.其妻怪之
C.诚得一人代之可矣 D.于是皋人感之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40.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41.根据文章内容,对“然乎?戏耶?”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然乎?戏耶?”可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成“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开玩笑?”
B.“然乎?戏耶?”中的“乎”“耶”表示疑问语气,写出王义士不确定妻子的态度。
C.“然乎?戏耶?”隐含王义士赞成妻子的决定。
D.“然乎?戏耶?”与后文“诚然耳。何戏之有?”形成照应,突出王义士的义举。
文言文阅读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③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副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4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43.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湮于沙上(《河中石兽》)
C.乃出私钱赎之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D.裴度亦奏其事 其一犬坐于前(《狼》)
44.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4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4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东坡为钱塘守时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天久雨且寒 不义而富且贵
C.人竟以千钱取一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及其家穿井
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东坡逸事”中“逸事”的意思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B.文中“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随意”一词表现出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C.因为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寒冷,扇子难以出售,所以买扇人不愿意偿还欠债。
D.这则故事讲了“苏东坡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 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②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谐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闲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③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释】①字(zì)牛:母牛。②孳(zī):繁殖。③庵:小草屋。
4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诣:到……去
B.具言所以 具:详细
C.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方位词
D.妻家不知其故 故:缘故
4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百姓怀之 已而之细柳军
B.以衫蒙其头 可以为师矣
C.老母如其言 帝感其诚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虽我之死
5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以德教化和训育当地百姓,百姓都归向他。
B.张允济县里有人因为与妻家争牛,主管们都无法断案,张允济机智地结了案。
C.为了让种葱的老母放心,张允济向她保证如果有盗贼,他会帮助她解决。
D.武阳县在张允济的管理下,可谓路不拾遗。
52.读了本文,你认为张允济是个怎样的人?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①和畅,故山殊可过②。足下方温经,猥③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④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⑤而去。
北涉⑥玄⑦灞(bà),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⑧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⑨,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gòu)⑩。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注释】①景气:景色,气候。②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③猥:不敢不合时宜地。④憩,休息。⑤讫,完。⑥涉,渡。⑦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⑧曩:从前。⑨仄径:狭窄的小路。⑩雊,野鸡鸣叫。
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复与疏钟相间 疏:疏远
D.白鸥矫翼 矫:矫健
5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55.第二段写了哪些声音?有什么作用?
56.作者借这封书信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愿望?
阅读下面交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欧阳修读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②也!”崇宁大观③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5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积累方法 文言词句 词义
参考成语法 前后类如此 画虎类犬 类:__________
课内迁移法 论文及坡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及:__________
查阅词典法 以多相夸 ①用,使用:②认为:③介词,拿、凭借、把等;④因为,由于… 以:______(填序号)
多义辨析法 谓之不韵 ①认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②对……说:权谓吕蒙曰(《孙权动学)》③是: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谓:__________
58.请你根据文意用“/”断句。(限断三处)
是 时 朝 廷 虽 尝 禁 止 赏 钱 增 至 八 十 万 禁 愈 严 而 传 愈 多 往 往 以 多 相 夸。
59.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东坡诗文之绝妙?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翰传
①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②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6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劝之仕( )
②既归(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④鲜习兵( )
6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63.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于 B.以 C.而 D.乃
64.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5.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言文阅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6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举茂才
(2)以此遗之
(3)由是震益见怨
(4)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6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此遗之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以疾也(《三峡》)
6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展早年便精通《欧阳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间的哥哥,他没有听从,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谗害,被遣归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6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7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三峡(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歇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①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②。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粟③。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④,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⑤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⑥奇之士恨焉。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注释】①去:相距,距离。②虞:忧虑。③栗:颤抖。④诡:指怪异的旋流。⑤糜碎:粉碎。⑥嗜:爱好,喜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______
②良多趣味______
③惟川蜀最奇______
④嗜奇之士恨焉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3)【甲】文中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4)为了突出山的特点,两文共同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乙】文中的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7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闻之 闻: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
7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7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7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7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道:道路
B.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湍:急流
C.殆不可数 殆:几乎,差不多
D.若牛马之饮于溪 若:好像
76.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就( )
例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A.负土而出 B.三十而立
C.博学而笃志 D.出淤泥而不染
77.下列句子中,与“若牛马之饮于溪”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尝射于家圃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8.这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7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2)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参考答案:
1.(1) 完,尽 打水,取水 使……愉悦
(2)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司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
(4)嘉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温,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必要的铺垫。
2. 共同,一同 于是,就 等到 代词,代指妻子儿女大哭这件事。 3.(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他)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 4.(1)“亦”是也的意思,说明怀民与作者(苏轼)都没睡,暗示了两人心意相通、情趣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
(2)“大笑”是神态描写,真宗大笑,因为真宗被杨朴机智幽默的回答所感染,不禁大笑,从而看出真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不强人所难 5.苏轼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贬官黄州,却仍能半夜因月色起行,相约好友散步赏月;《书杨朴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却还幽默地以故事安慰妻子。
6. 到。 凭借,依靠。 7.(1)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
(2)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8.通过对比论证,论证了人最终的成就不是取决于资质,而是取决于能否坚持学习。 9.示例:在《伤仲永》一文中,方仲永幼时“指物作诗立就”,因其父“日扳仲水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充分证明了“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
10.C 11.B 12.A 13.B 14.(1)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公孙瓒)任命刘备为平原相。
(2)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
15. 放弃 同意,允许 向东北 离开 16.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17.(1)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前往。
(2)在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18.①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他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划,成功地平定叛乱可以看出;②刚直不阿,从他设有听从皇帝让他去救梁国的命令可以看出:③果断冷静,从营中有乱,他却处变不惊可以看出。
19.C 20.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21.①周亚夫治军有方:军营中“军士吏披甲,锐兵刃,縠弓弩,持满”,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可见训练有素;
②军中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在军营中,文帝也要遵循军令按辔徐行;
③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面对天子不拜而以军礼见。 22.示例:李牧守边多年,匈奴每次入侵,按李牧的命令行事,赵国士兵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后来赵王生气之下派另外的人替代李牧边将的职务,一年多的时间,匈奴每次来犯,赵军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对比的手法更突出李牧是一位优秀将领。
23.B 24.A 25.C 26.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27.(1)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现在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改正隋炀帝的错误,可能吗?
28.(1)很 (2)在……休息 (3)完 (4)渡 (5)从前 (6)跟从 29.(1)末尾 由高处到低处
(2)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30.(1)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2)多次想起从前你我手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如果你不是天性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31.C 32.从视觉方面写,如“清月”“寒山远火”,写出景物的色彩;从听觉方面写,如“吹声”“夜春”“钟声”,写出景物的声响;从感受方面写,如“独坐”“静默”,写出对往昔同游的回忆。 33.第一自然段:游山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冬夜游玩的见闻,忆往昔同游之乐。第三自然段:想共享春山中美景,约裴秀才同游。
34. 听到 到;去 说 老朋友 35.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36.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产开业”,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37. 怪:对……感到奇怪 语:告诉,对……说 故:原因、缘故 感:被……感动 38.A 39.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愿意替她前往。 40.王乃伏地顿首以谢/ 随以告德溥妻/ 使匿于母家/ 而王夫妇即就道。 41.D
42.D 43.C 44.A 45.(1)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2)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46.B 47.C
48.C 49.C 50.(1)你自己有县令,为什么要到我这里呢?(2)(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太太,(她)盖了小草屋看守葱。 51.B 52.我认为张允济是一位机智聪明、体恤百姓、执法公正的好官员。
53.B 54.(1)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
(2)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55.示例:第二段写了深巷的寒犬声、村墟的夜舂声、山寺的疏钟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56.示例:作者在文中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地提出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愿望。
57. 像 到 ③ 认为
58.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59.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可见东坡诗文之绝妙;通过欧阳修的预言,崇宁大观年间士大夫争诵苏东坡诗文禁而不止的事实来反衬东坡诗文之绝妙。
60.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61. 有人,有的 已经 正 少 62.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63.B 64.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65.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66.(1)推举(推荐) (2)留下、传下 (3)这 (4)趁着 67.C 68.C 69.(1)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2)于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宝恨恨地离开了。
70.(1) 同“缺”,中断。 很。 只。 遗憾。
(2)①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②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
(3)寂静凄清;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4)都使用了夸张和侧面描写。“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几万尺深、肝胆颤抖,突出了川蜀山峰的高大险峻。(此句若有学生将“肝胆为之悼栗”一句看成是侧面描写,亦可)“跨马行,则竹问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运用了侧面描写,以人骑马多日行走,仰头看不见山顶,突出川蜀山峰的高峻连绵。
71.B 72.C 73.D 74.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75.A 76.C 77.D 78.示例:“其碳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在溪边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派在山上攀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 79.(1)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2)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