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zhǎ yǎn ( )间,六年的小学时光悄然逝去,让人难以jué chá( )。六年来,难忘校园里的míng mèi( )风光,难忘伙伴间的kuān wèi( )鼓舞,更难忘老师们的殷殷jiào huì( )。愿我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不轻言放弃,勇于探索,追求zhēn lǐ( )。
二、选择题
2.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火炽(chì) 沮丧 虎视耽耽 B.参差(chāi) 慷慨 焉知非福
C.搅和(huo) 次序 见微知著 D.追悼(dào) 悬涯 威风凛凛
3.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面面俱到 野径云俱黑 B.碧空如洗 死去元知万事空
C.但愿如此 但爱鲈鱼美 D.泣涕零如雨 初闻涕泪满衣裳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方球队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没什么可怕的。
B.在这阖家团圆的节日里,战士们仍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岗位。
C.读书能明智,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珍惜每分每秒去读书。
D.一流的研发团队,先进的技术,使比亚迪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独占鳌头。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B.“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C.“妈,妈,要什么时候才……”八儿要哭的样子。
D.李大钊、方志敏、董存瑞、黄继光……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6.下列诗与传统节日不一致的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寒食)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
7.最适合用来表达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的一副对联是( )
A.树下芳草无穷绿,坛前鲜花别样红 B.不舍青青校园草,难忘款款恩师情。
C.楼道直通逐梦路,课堂常聚报国心。 D.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
8.关于辩论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赛前要搜集材料,主要是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
B.搜集的材料要进行梳理、归纳。
C.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D.自由辩论时,要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运用攻击性的语言反驳对方观点。
三、填空题
9.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苏轼坦荡旷达的胸襟;“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曹植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是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_______________”来解读。
(3)经典名著中不乏奇人,施耐庵的《___________》(填作品名)中,花荣射箭技术令人焚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_(填人名)神机妙算,被称为“智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苏七块的____________(填人物本领)堪称绝活。
四、信息匹配
10.按要求填写序号。
下面是小羽同学收集的自己六年小学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资料,想采用“栏目式”做本成长纪念册,请你帮他放入相应的栏目里吧。
①春游照片 ②第一次戴红领巾的照片 ③书法作品 ④老师的寄语
⑤拔河比赛的照片 ⑥同学的祝福 ⑦各类获奖证书 ⑧一张满分试卷
成长足迹:____________ 多彩生活:_____________ 毕业赠言: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材料一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匆匆》)
材料二
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节选自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11.材料一划线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了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之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表示时间飞逝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 ”,错的打“×”。
A.材料一中,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来,体现了时光匆匆,令人眼花缭乱。( )
B.材料二中,作者通过描写母亲劳作的繁多和光线的渐暗,暗示了这次盼望的无果而终,细腻地刻画出了“我”此时的内心情感。( )
1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请联系两则材料具体内容填空。
A.材料一中,作者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走”“溜走”,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的感慨。
B.材料二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从“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到“越来越缥缈”,表现“我”___________的心情变化。
阅读材料。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这既涉及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 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 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 1%。
④但是人类而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 400 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 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 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 4000 年后乃至 4000 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 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 4000 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4.“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张华想了解近400年来地球上资源的消耗情况,你会推荐他重点阅读第____段。
16.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 4000 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文章,你认为可以从哪两个方面回答“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
18.“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19.习作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4月21日,以“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长沙”为主题的 2023年长沙市“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小学六年,你一定读过很多经典的好书,你和书之间一定发生过许多值得回味的故事。请以“我和书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行文通顺流畅,意思清楚明白。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眨眼 觉察 明媚 宽慰 教诲 真理
【详解】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句子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眨、察、媚、慰、诲、真”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虎视耽耽——虎视眈眈;
B.参差(chāi)——cī;
D.悬涯——悬崖;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全,都;
B.天空/没有;
C.只;愿;
D.眼泪;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乌合之众,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结合句子语境,球队是爸爸妈妈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本身具有“临时拼凑”之意,故属于语义重复。故使用不恰当。
B.无怨无悔,意思是没有懊恼和怨恨。结合句子语境,阖家团圆的日子,战士们尽职尽责地坚守着岗位,使用恰当。
C.奋发图强,意思是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谋求强盛。结合句子语境,读书明智,我们应努力奋斗,珍惜时间,使用恰当。
D.独占鳌头,后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结合句子语境,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占据首位,使用恰当。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结合所给句子,句子是提示语在中间的人物语言,因此“她喃喃地说”后面应该使用逗号,上引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故选B。
6.C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传统节日的识记。
A.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诗句描写的是中秋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一致;
B.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诗句描写的是寒食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一致;
C.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诗句描写的是重阳节不是端午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不一致;
D.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句描写的是七夕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一致;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
A.这副对联描写了春天花坛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结合对联中的“不舍”“难忘”“恩师情”可知,这幅对联表达了对老师与母校的感激之情。
C.这副对联表达了学子对理想的追逐与爱国的赤子之心。
D.这副对联用于劝诫人努力学习。
故选B。
8.D
【详解】本题考查辩论。
D.自由辩论时,应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反驳。“攻击性的语言”说法有误。
故选D。
9. 休将白发唱黄鸡 视死忽如归 何当金络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水浒传 诸葛亮 正骨拿环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
(1)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休、将、唱、黄、视、忽、归、何、络、脑”的正确书写。
(2)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穷、变、通、久”的正确书写。
(3)结合日常学习积累,可知施耐庵,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生于兴化白驹镇,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被称为智绝;苏七块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人物,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民国初年,苏七块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在天津卫挂头牌,堪称绝活。
10. ②⑦⑧ ①③⑤ ④⑥
【详解】考查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小羽同学收集的自己六年小学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资料,用“栏目式”做一本成长纪念册,把资料放入相应的栏目即可。
①“春游照片”是反映出校园生活多姿多彩的一面,应放到“多彩生活”栏目里;
②“第一次戴红领巾的照片” 是个人成长重要的纪念,应放到“成长足迹”栏目里;
③“书法作品”是反映出校园生活多姿多彩的一面,应放到“多彩生活”栏目里;
④“老师的寄语”是老师对个人的寄语,应放到“毕业赠言”栏目里;
⑤“拔河比赛的照片”是反映出校园生活多姿多彩的一面,应放到“多彩生活”栏目里;
⑥“同学的祝福” 是同学们对个人的祝福,应放到“毕业赠言”栏目里;
⑦“各类获奖证书”是个人成绩的体现,应放到“成长足迹”栏目里;
⑧“一张满分试卷”是个人成绩的体现,应放到“成长足迹”栏目里;
据此把相应的序号填到相应的栏目里即可。
11. 排比 洗手 吃饭 默默 昙花一现 12. × √ 13. 时光易逝 兴奋、期待到失望
【解析】1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词语积累。
结合材料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可知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洗手”“吃饭”“默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之事,突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表示时间飞逝的四字词语: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通读材料一可知,作者通过排比、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来,突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体现了时光匆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说法有误。
B.通读材料二“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可知说法正确。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材料一“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可知,作者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走”“溜走”,体现了时光匆匆,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B.结合材料二“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可知,作者通过描写母亲劳作的繁多和光线的渐暗,暗示了这次盼望的无果而终,表现“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14.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15.④ 16.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17. 太阳是否能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地球上的资源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维持人类正常生活多长时间 18.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段“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 亿年”可知“这一过程”指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④段“与此同时,近 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可知想了解近400年来地球上资源的消耗情况,应重点阅读第④段。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③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 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 1%”可知答案。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①段“这既涉及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第②段“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第⑤段“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可知答案。
1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结合第④段“但是人类而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 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 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第⑤段“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理解概括作答即可。
19.例文:
我和书的故事
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呷一口清茶,捧一本新书,在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屋中自我陶醉,这就是我的读书生活。
小时候,常依偎在母亲怀里,听她讲那漂亮的白雪公主的童话,那时候啊,就好向往书架上那一本本厚厚的书。从小时候那一个个幼稚的童话到如今那一本本让我叹息却又拍案叫绝的名著,不知不觉有了十多个春秋。曾迷上那复杂的《红楼梦》,只是那时还太小,好多地方都不懂,不了解林妹妹为何整日哭哭啼啼,怡红公子为何常常挨训。到如今,当我再捧起红楼梦时,开始了解黛玉孤高自许下的无奈,宝玉富贵闲人的叛逆。我会为晴雯的反抗叫好,又会为袭人的怯懦而叹息。我开始懂得了曹雪芹先生那“满纸荒唐言”的名著,了解了《红楼梦》的内在。
后来醉心于唐诗宋词之中。会为“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伤感,会为“十年生死两茫茫”而叹息,也会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感染。我开始喜欢上那个“庭院深深”的时代。在寂寥无人的夜晚,触景生情,也会摇头念上一两句“佳句”来。书读多了,有时听风声萧萧,看落叶飘零,不免要涂鸦几笔,只有这时才能体会到书如美酒般甘醇的韵味。
现在,我又沉醉在中外名著中。那书中有坦然的泰戈尔,无奈的普希金,放纵的小仲马,还有痴情的徐志摩,深沉的余秋雨,愤恨的龙应台;有黑暗的法国,奋斗的俄国,还有那从醉生梦死到奋发图强的中国。一本本的书被我读薄,书将我带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却又真实的世界。从此,寂寞的夜里不再有哭泣,只有叹息和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拼搏不息是商人的幸福。而我却要说:拼搏不息是读书人的幸福。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审题可知,要求以“我和书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学生写作时,不仅要写出自己和书的故事是什么或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写出书在你的成长道路上的帮助,或者某一本书在某一方面给你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能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独特的体会,应该说这就是一种创新,是很能启发和感染人的。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
中间:写清楚这件事。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