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附带答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运动现象的分析,把握哲学上运动的概念,阐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规律的概念,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3.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和具体要求,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自主遵循规律。4.理解并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5.结合当前实际,理解我们党和政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新知导学】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____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和_____。(2)运动是____的运动。脱离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①客观性:规律是___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_____。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_____、自觉选择性和___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____和___。(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____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1)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2)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_____,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哲学依据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_____,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哲学依据:物质与____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充分发挥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要求我们把发挥_____和尊重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_____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_____,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阅读导思】环节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材料:《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法国哲学家伯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上述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环节二: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材料1:根据规律的含义判断下列观点哪些是规律?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水往低处流。D.万有引力E.红灯停,绿灯行。F.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材料二: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是因为地球总是在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周期约为1天,公转周期约为1年。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未来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其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习之所以要循序渐进,是因为人的思维要依次经历动作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三个阶段。独立思考:上述材料表明规律存在于哪些领域?人类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吗?环节三:意识的能动作用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零丁洋海域内,它的建设给三座城市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伶仃洋地质地貌特殊,再加上其他因素的限制,专家们大胆提出建设海底隧道,搭配22.9公里的跨海大桥,将原先4个小时的路程缩短为30分钟。结合上述视频和材料,运用教材23页的内容,谈谈如何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环节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提出构想,到正式通车,中国人期盼了35年。当年,外国专家认为这一项工程难度太大,无法想象,也做不到。为了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根据伶仃洋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岛隧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完成了这一“超级工程”,创造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多个世界第一。结合材料,运用教材25—26页的内容,谈谈港珠澳大桥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巩固提升】易错提醒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3.意识能使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5.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6.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7.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8.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客观唯心主义。习题导练考向一 规律是客观的1、 (2020·浙江高考,改编)漫画《意外收获》针砭时弊,富含哲理。从所含哲理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最接近的是( )A.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考向二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2021·辽宁高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比赛。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结合自然地形和赛道要求,中心建成了国内首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赛道如一条“飞龙”,盘旋舞动在崇山峻岭之间,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结合的载体。该中心的设计是( )①将预先目的与特定事物相统一的结果②按照美的规律对设计主题进行的表达③精神自身以某种特定形式进行的外化④受人主观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的展现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三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3、 (2022·湖南高考)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启示我们( )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2021·天津高考)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像牛一样耕耘奋发,是中国人精气神的具体体现。这种对牛的认识( )A.来源于对牛的主观感受B.是客观物质性活动C.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D.是对牛形象的直观反映考向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5、(2020·天津高考)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考向五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6、(2022·全国乙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导学案参考答案【新知导学】一:1.变化;2(1)运动,根本属性,存在方式;(2)物质,物质;3(1)本质的;(2)客观,规律二:1(1)目的性,能动创造性,本质,规律2指导,实践;3(2)正确意识三:1.客观规律,固有的;2.意识四:1.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2.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革命热情;3.唯意志主义,客观条件【议题导思】环节一答案: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承认事物具有运动的属性,但都不认为这一属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是将其归结为事物之外的某种外部原因,从而陷人了唯心主义的立场。慧能、毕尔生和柏格森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他们认为是“心”、概念、精神或直观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黑格尔则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将世界万物的发展归结为独立于事物之外的“绝对精神”。他们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都将物质理解为一种被动的、第二性的存在,忽视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我们不能将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物质运动的原因是物质自身,而不是其他外在的因素。环节二答案:材料一答案A.不是规律,不是必然的。B.是规律。C.不是规律。因为不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D.是规律。E.不是规律,是人们制定的规则。F.不是规律,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材料二答案:(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规律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说明规律具有普遍性。(2)规律是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人类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环节三答案:①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为了更好促进香港、珠海、澳门三座城市的发展。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的地质地貌进行不同设计和建设.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伶仃洋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使得专家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完成这一超级工程。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环节四答案:①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从伶仃洋的实际出发,想办法找对策解决问题。体现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创造性开展工作,自主研发,攻克难题。体现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③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在国外专家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并未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体现出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巩固提升】(一)易错提醒答案:1.纠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纠正: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3.纠正: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能使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4.纠正: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5.纠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6.纠正: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7.纠正: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或者幻想的世界。8.纠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习题导练答案1.答案 D解析 漫画表明,某人通过对枯死的树浇水,出现了想要收获苹果,却意外收获了蘑菇的情况,这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排除。B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C体现了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映,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D符合题意。2.答案 A解析 ③夸大了精神自身的作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不选。该中心的设计受人主观因素影响,但并不是不确定性的展现,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3.答案 A解析 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外力之间的相互否定,②说法错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但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受人们实践水平的制约,并不是都能精确预见,人生往往出乎意料,④说法不科学。故本题选A。4.答案 C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排除。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对牛的认识属于主观活动,不属于人的实践,B错误。人们对牛的品格的认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C正确切题。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人对牛的认识并不是对牛形象的直观反映,D错误。5.答案 A解析 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正确。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排除B。坚持全面协调,体现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排除C。坚持调查研究,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D。6.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起就创办了3个课程群,用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这些都体现了该校坚持唯物主义立场。(2)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该校正是因为树立了正确的意识,从而让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3)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