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秋预习六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知识点整理+教案01知识清单1、《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2、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3、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4、《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5、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6、《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7、《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8、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外祖母。9、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即米哈伊尔的儿子萨沙的性格是沉默忧郁。10、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外祖父。11、《童年》中的“好事情”是一个正直的老工人。12、阿廖沙因为伤了脚趾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13、娜塔丽娅舅妈在大火扑灭后死了。14、阿廖沙第一次看到两个舅舅吵架,是关于分家的事。人物形象★阿廖沙:现实生活的压力把阿廖沙锻炼成长为了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阿廖沙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阿廖沙还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阿廖沙热爱书籍,而书籍在形成阿廖沙的性格。★外公: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不择手段,这是导致他悲惨的下场的原因。★“好事情”: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对于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乐意也没有拒绝。“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字词1.字(1)难读的字淌(tǎnɡ) 溅(jiàn) 喃(nán)(2)难写的字淌:左窄右宽, 右部“尚”的上部是“?”。废:下面是“发”, 不要少写了右上角的“丶”。唉:左窄右宽, 右下是个“矢”字。熬:上大下小, 左上是两横一竖加“万”字。(3)多音字没宁作 柏假2.词(1)必须掌握的词咆哮 惊慌 跌跌撞撞 书记 拥戴 沙哑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搀扶 丈夫渔夫 轰鸣 心惊肉跳 沉思 风暴 抱怨倾听 探望 照顾 敲门 阴冷 宁静 脸蛋自作自受 清新 湿淋淋 渔网 糟糕 倒霉忧虑 后脑勺(2)近义词咆哮~ 怒吼惊慌~ 慌张拥戴~ 爱戴放肆~ 肆意祭奠~ 祭祀势不可当~ 势如破竹跌跌撞撞~ 踉踉跄跄 抱怨~ 埋怨怒吼 ~怒号照顾~照看均匀~匀称沉默~缄默严肃~严厉忧虑~焦虑心惊肉跳~胆战心惊缓慢~迟缓健壮~强壮虚弱~衰弱沉思~思考奇特~奇异平静~寂静不假思索~脱口而出(3)反义词黎明→黄昏 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放肆→拘谨 痛苦→高兴 乱哄哄→静悄悄势不可当→不堪一击 跌跌撞撞→稳稳当当温暖→寒冷 舒适→难受 安静→热闹严肃→和蔼 潮湿→干燥 忧虑→放心清新→浑浊 黧黑→白皙 缓慢→迅速健壮→瘦弱 虚弱→强壮 指手画脚→规规矩矩平静→动静 寂静→热闹 奇特→普通不假思索→深思熟虑(4)词语归类①ABAC式词语:自作自受 自言自语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②描写心理的词语:忐忑不安心惊肉跳类似的词语:心急如焚心花怒放心猿意马 ③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魁梧黧黑类似的词语:眉清目秀冰清玉洁明眸皓齿④描写气势的词语:势不可当类似的词语: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山崩地裂⑤量词:一群野马一张破帆一块围巾一股海风⑥动词:揪出一个小伙子拍击着海岸顾惜身体举起马灯⑦修饰词:窄窄的木桥乱哄哄的人们痛苦地呻吟白茫茫的世界波涛的轰鸣02阅读导图 03作品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并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我们不得不一次次按捺住激动,继续看下去。这种巨大的神奇的感染力,是为许多批评家所称道的艺术效果。有的西方评论者甚至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04经典名言1.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3.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4.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就是“愚蠢”。5.理智要比心灵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6.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走进《童年》整本书阅读,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童年》的兴趣。 2、阅读小说第一章,练习速读,初步了解小说主要人物。 3、学生能自主规划,阅读小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走进《童年》,激起阅读期待 1.谈话导入: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在我的童年时代风靡全中国的歌,歌名叫《童年》。留心听一听歌词,看看这首歌中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哪句歌词能引起你的共鸣?(播放《童年》,一起唱) 2.出示《童年》整本书封面,板书课题《童年》。 3.回忆对高尔基的了解,联系高尔基的出生时代和国家,调动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猜猜《童年》这本书中会写些什么? 4.阅读书中的“导读”部分,了解本书的作者、体裁、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回应猜测。板书:自传体小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印象,引发他们阅读《童年》的兴趣。在初步了解作者后,引导学生猜测书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二、阅读《童年》第一章,初识人物 1.读读书本第一章(1-14页),要求: 2.学生交流反馈。 (1)检查学生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读完。 (2)学生概括第一章主要内容。 (3)学生说出主要人物。 3.学生交流对阿廖沙、外祖母、娶亲、外祖父的印象。 4.借助思维导图,理清小说的人物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五年级学过的速度方法,快速阅读书本第一章,对小说的重要人物有初步的印象,给出思维导图,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支架,扫除障碍。】 三、制定《童年》阅读计划 1.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时间和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制定阅读计划。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但自主性也增强,引导他们合理制定阅读计划,有助于他们在建议的时间内完成《童年》整本书的阅读。 四、作业 1.填完后请同学们把这个表贴在自己觉得最醒目的地方。 2.按计划完成《童年》整本书阅读,可以边读边借助思维导图记录。 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