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3.13《认识液体》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3.13《认识液体》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液体》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液体》。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液体的特点、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液体的特点和性质,认识常见的液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液体。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固体和气体的特点和性质,对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和学习。但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的实例和实验来加深对液体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引入问题:你们平时用到的液体有哪些?你们知道液体有哪些特点吗?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液体,例如水、牛奶、果汁、油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液体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特点,例如流动性、可变形性、不固定形状等。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
1.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液体的特点:流动性、可变形性、不固定形状等。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例如水流动的河流、牛奶倒入杯子的过程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液体的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拿出一些实物,例如水杯、牛奶盒等,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感受液体的特点。
2.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认识液体的性质:能倒、能流动、能变形等。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例,例如倒水、倒牛奶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液体的性质。然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学生的观察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杯子和一瓶水,让学生观察水的特点,然后倒水到杯子里。学生可以观察水的流动性和可变形性。
第三环节:实验操作
1. 实验1:水能倒
a. 准备一个透明的杯子和一瓶水。
b. 让学生观察水的特点,然后倒水到杯子里。
c. 让学生观察水的流动性和可变形性。
教师可以示范先倒一些水,然后让学生轮流倒水。学生可以观察水的流动性和可变形性,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 实验2:水能流动
a. 准备一个漏斗和一瓶水。
b. 让学生将漏斗倒过来,然后慢慢倒水进漏斗。
c. 让学生观察水的流动性和可变形性。
教师可以示范将漏斗倒过来,然后慢慢倒水进漏斗。学生可以观察水的流动性和可变形性,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实验3:水能变形
a. 准备一个水球和一瓶水。
b. 让学生用手轻轻捏住水球,观察水球的变形。
c. 让学生观察水的可变形性。
教师可以示范用手轻轻捏住水球,让学生观察水球的变形。学生可以观察水的可变形性,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第四环节:总结归纳
1. 让学生回答问题:液体有哪些特点和性质?
2.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回顾液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将液体的特点和性质写在板书上。
板书设计:
认识液体
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1. 特点:流动性、可变形性、不固定形状等。
2. 性质:能倒、能流动、能变形等。
常见的液体:水、牛奶、果汁、油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液体的特点和性质,加深了对液体的认识。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趣高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