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3.15认识气体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3.15认识气体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气体》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认识气体》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气体的特点、气体的形态、气体的存在形式以及气体的运动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气体的特点、形态和存在形式;了解气体的运动规律;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实验并总结气体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气体的特点、形态和存在形式;
教学难点:气体的运动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气体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楚。学生喜欢动手实验,但观察和总结能力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些气体的图片,如气球、水蒸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气体的形态特点。
2. 教师提问:我们平时能看到气体吗?气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气体是如何存在的?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
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气体的存在形式和特点。
- 教师展示一瓶水,询问学生水中有什么东西。学生回答水。教师告诉学生水中还有水蒸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教师展示一个气球,问学生气球里面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气体。教师告诉学生气球里充满了空气,空气是一种气体。
2.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气体的特点。
- 教师展示一个气球,问学生气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气球可以变形、可以被压缩。教师告诉学生气体的特点是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可被压缩。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1. 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气球、瓶子、吸管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气球充满气体后松开,观察气球的变化。
- 学生将气球充满气体后松开,观察气球的变化。学生发现气球会迅速缩小,最后变成一个小球。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变小?学生回答气体被压缩。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吸管吹气,观察气体的运动。
- 学生用吸管吹气,观察气体的运动。学生发现气体会从吸管中喷出,形成一股气流。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体会从吸管中喷出?学生回答气体具有自由运动的特点。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1. 教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回答:气体的特点有哪些?气体有哪些存在形式?气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肯定。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气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2. 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体的特点、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
认识气体
1. 气体的特点: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可被压缩
2. 气体的存在形式:空气、水蒸气、烟雾等
3. 气体的运动规律:自由运动、碰撞传递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需要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实验过程,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更加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气体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表现出了积极思考的态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