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_____________单元 十二章 课题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姓名 上课时间基于标准的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陈述】 1.1.3知道物质的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及区别。 2.经历沸腾实验的探究过程,能描述水的沸腾特点。 3.知道物质的沸点。 4.能说出露、雾等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吸、放热情况。 5.能利用汽化、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简单的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汽化吸热,水沸腾和蒸发区别。 难点:能利用汽化、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内容 评价设计引入:老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字,不一会消失了。 汽化和液化概念 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老师强调“汽”不要写成“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湿的字消失了,就是蒸发。 蒸发 看书,划下蒸发概念读一读。 活动1:湿布会渐渐变干,也是蒸发现象。如何干的快一些? 结论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 提问: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加快蒸发的例子? 活动2:用占酒精或者水的棉棒擦一擦胳膊,什么感觉? 活动3:把温度计在酒精中占一下拿出来观察示数的变化。 结论2:蒸发时要吸热。 活动4:举例说明生活中蒸发吸热的例子。(扇扇子凉快、洗完脸后凉爽、擦酒精物理降温) 沸腾 看书,划下沸腾概念读一读。 活动1:播放视频(亦可以演示实验)12-27,加热水,强调:器材自下而上组装。缩短加热时间一般用温水,也可以少用水。 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温度,记录在课本17页。 水沸腾前后观察气泡的变化。 结论1:水在沸腾中温度保持不变。 介绍什么是沸点 结论2:水沸腾条件1、吸热2、达到沸点。 活动2:绘制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图像。 老师分析图像,强调水平段的意义。 读一读17页下边沸点表,记住水的沸点。 练习:21页2、3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看书18页后,讨论回答。 课下任务:看看19页拓展一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认识蒸发和沸腾时温度不变的道理。 五、液化 对比汽化说出液化的概念。 视频:开水壶的壶嘴冒出的“白气”,思考形成的原因。 老师讲授:水蒸气无色透明的,人眼看不见。平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与冷空气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学生活动:看看课本中都举了哪一些液化的例子?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一些? 学生活动:对着手心吹气,感到凉;对着手心哈气,感到热。为什么不同,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练习:21页1 总结:学生 检测:3页1-65 通过活动1、2、3检验目标1的达成 通过活动1、2,练习1检验目标二、三的达成。 通过讨论回答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通过学生活动1、2和练习1检验目标四、五的达成。布置作业:课本概念和结论背过。 导学案4-5页做完。 建立一个错题本,整理本周12.1、12.2、12.3内容的错题。夹到书里随时带来。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汽化和液化概念 汽化两种方式 加快蒸发的方法 蒸发吸热 水沸腾的特点1、吸热2、温度不变 沸点 蒸发和沸腾异同 液化放热 液化现象 “白气”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雾、露珠的形成教 后 反 思 水的沸腾实验应该安排学生的分组实验,练习仪器的组装和温度计的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