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_____________单元 12章 课题 12.2熔化与凝固2课时姓名 上课时间基于标准的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熔化现象,举出生活中的熔化现象,说出熔化的产生条件,温度变化的规律。 2. 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凝固图线的物理意义。 4.能利用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冰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分析熔化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难点: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分析教学内容 评价设计讲述:一般情况下物质分为3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比如水是液态,固态时叫冰,气态时叫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在这3种状态下相互转化。今天学习固态和液态间的转化。 熔化要吸热 学生看书后复述熔化、凝固概念。 问题1:你们见过冰的熔化现象吗?蜡熔化呢? 大地回春,冰雪熔化。吃冰棒。点燃蜡烛淌下蜡油。 问题2:冰块放到你的手心有什么感觉?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就不会有蜡油留下? 总结:熔化要吸热。 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通过问题1和问题2检验目标1的达成。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讨论结果和练习1检验目标1、2的达成。老师讲课本实验12-17。放视频。 注意2点:为什么不直接加热冰,而是用水浴?组装器材由下而上。 强调:要用碎冰,玻璃泡插入碎冰中,烧杯中水面高于冰面。 学生记录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写在课本表格中。同时老师板书到黑板上。 小组讨论: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哪个时候是冰的熔化过程? 总结:冰熔化时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上升。 有个别到普遍性,像铁、食盐,熔化时和冰一样温度不变,叫晶体。像玻璃、塑料,熔化时和石蜡一样温度上升,叫非晶体。 指出熔点概念,晶体有熔点,冰的熔点0摄氏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练习1:课本15页2 凝固 自学课本14页凝固部分,将凝固、凝固点、凝固放热实例划到书上。 找学生复述上述内容。 老师指出0摄氏度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 问题3:14页迷你实验室中的“自制玩具”中,石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对应还是放热? 练习2:课本15页3 作业:练习将熔化图像画在10页坐标系上。下节课评比展示。 第二课时 通过问题3和练习2检验目标4的达成。 通过学案2页图像和课本15页4题检验目标3的达成。复习提问:1、熔化、凝固概念,吸热还是放热? 2、晶体熔化时温度有什么特点?非晶体呢? 展示图像,可以画在黑板上,或者以实物投影。 老师点评后,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图像的不同。分段分析。 练习:学案2页图像题。课本15页4。 熔点表分析,练习:室温下为什么水是液态铁是固态? 为什么灯丝用钨做? 作业:完成课本1-4,学案2、3页。板 书 设 计 12.2熔化与凝固 一、熔化要吸热 二、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冰(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0摄氏度 石蜡(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没有熔点 三、凝固要放热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教 后 反 思 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分析是这节课的难点,课堂画图用的时间较长,将这个任务放到课下作业完成,可以突出第一课时重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