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实验题 专题训练 七年级生物上册 (人教版) (含答案)1.下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瓶中加入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______增强。如果用手触摸盛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减弱,幼苗的_____也会减弱,原因是_______。(3)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________的关系。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水浴加热,碘液染色,你认为____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2)装置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 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3)一段时间后,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动”),是因为D瓶中的叶片进行________(填生理作用)导致的结果。(4)在乙装置中,塑料薄膜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_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必需原料”,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两套装置中均放入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并在玻璃罩口涂上凡士林(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1)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甲、乙两装置,可知该兴趣小组想要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3)将两个装置放在光照充足的相同环境中照射几小时后,各取甲、乙两套装置中的一片叶片放在_________中,水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待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再经过清水冲洗、碘液染色等步骤。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甲装置中叶片_________(选填“不变蓝”、“变蓝”);乙装置中叶片_________(选填“不变蓝”、“变蓝”)。(4)为了探究温度对室内蔬菜产量的影响,该兴趣小组选择菠菜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在温室中种植了相同的菠菜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且相同):组别 A B C二氧化碳浓度 0.05% 0.5% 0.5%温度 20℃ 20℃ 10℃①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菠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要选择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②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室B中的菠菜幼苗长得快,由此可知适当提高温度能_________菠菜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选填“促进”或“抑制”)4.光照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打孔器、烧杯、清水、菠菜叶片、智能LED灯(可调节光照强度)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操作: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洁净烧杯,装入等量清水。②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5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5个烧杯中,叶圆片将全部沉人烧杯底。③将装有叶圆片的5个烧杯分别置于5个智能LED灯下,调节光照强度分别为200μmol/(m2·s)、400μmol/(m2·s)、600μmol/(m2·g)、800μmol/(m2·s)、1000μmol/(m2·s),观察叶圆片上浮情况。④一段时间后,记录叶圆片上浮平均时间。实验结果如下图:(说明:“μmol/(m2·s)”是光照强度单位)(1)菠菜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__,该物质的产生场所是菠菜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2)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在____________μmol/(m2·s)的光照强度下,叶圆片光合作用强度最强。(3)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4)实验讨论:在其他操作均不变的情况下,只将步骤③替换成“在光照强度及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装有叶圆片的5个烧杯分别用发红光、橙光、黄光、绿光和蓝光的LED灯光照射,观察叶圆片上浮情况”,此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5.草莓是大家喜爱的水果之一,被称为“果中皇后”。北京市很多采摘园在大棚里种植了草莓。(1)草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水的吸收主要在根尖的______区进行,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草莓各个部位。(2)工作人员制作了草莓叶的临时切片,观察到叶片结构如图 1,其中[ ]______是无色透明的(方括号中填字母,下划线上填结构名称),利于光线进入叶片内部,其上还分布有许多______,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B 的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使得整个叶片呈现出绿色。(3)为了研究温度对草莓含糖量的影响,工作人员选择了同一种草莓,在不同温度条件、相同的光照强度和栽培条件下,测得草莓含糖量如下:大棚编号 甲 乙 丙白天平均温度(℃) 25 25 25夜间平均温度(℃) 23 20 17含糖量 5.6% 6.1% 6.5%①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②根据实验数据,建议选择______组温度进行栽培,可以得到糖分较多的草莓。(4)工作人员还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①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比较图中的曲线可以发现,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草莓植株的 CO2吸收速率整体下降,同时比较 CO2吸收速率的峰值,不仅数值不同,且峰值出现的______和______也均不同。②但该工作人员的实验方案有不足,应补充处理方式为______的对照组,然后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6.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1)在盛有干种子的瓶中加适量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_____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_____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_____作用增强。(2)经过一段时间后将玻璃瓶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3)取玻罩内的植物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光合作用可以合成_____。请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装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壁会出现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_____进行。(5)1公顷树林的叶片每天能吸收150- 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 400千克的氧气,这说明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起重要作用。7.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这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 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甲、 乙两组装置,请问答:(1) 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中原有的___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3) 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上,各取一片叶,放入_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4) 实验结果: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内的叶片。(5) 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光合作用被人喻为阳光下的魔术,历经200多年一点点被科学家解密。现在同学们也能借助很多小实验自己进行探索。小张同学计划要探究一天内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设计实验步骤如图一:材料准备: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阳光下。(1)每隔3小时取一片叶,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应选_____的叶片。将叶片立刻进行脱色处理,并进行漂洗。装置②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大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2)按时间顺序将叶片排列好(如图一③),滴加碘液。预测叶片颜色变化的规律是_____。(3)小张多次实验后,验证了自己的预测,但是这个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请写出改进做法_____。(4)选取6片图一盆栽天竺葵的未处理叶片,烘干后放在坩埚中点燃,并给三角瓶中50ml的清水加热(如图二)。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水温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图三所示,据图三可以看出,随着叶片的燃烧,水温从18.9℃上升到23.2℃,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_____。(5)由以上实验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提供了物质和_____。9.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_____。(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该实验中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呈蓝色的装置是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_____。(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___散失的。(4)综合上述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_____起重要作用。(5)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_____。(答出一点即可)10.农民刚收获的粮食堆在一起会发热,某同学认为这是小麦自身呼吸所散发的热量。为了“探究小麦种子堆中的热量是否与呼吸作用有关”,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广口瓶,分别编号A、B。②取刚收获的小麦种子若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煮熟后冷却至常温装入A瓶中;另一份______放入B瓶中,在A、B瓶的外面加保温层。③在A、B瓶中分别同时插入温度计,并用带孔的橡皮塞塞紧瓶口。④将两个广口瓶放到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度数。(1)该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2)请补全步骤②中的空缺:______。(3)预期实验结果:A瓶中温度计的度数无变化,B瓶中温度计的度数______(填“升高”或“降低”)。(4)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5)在A、B瓶的外面加保温层的目的是______。11.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时。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密闭装置。(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一致的目的是________。(2)若甲、乙中的枝条实验前都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然后光下照射3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叶片脱色后变为黄白色,因为叶片中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都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组树叶变蓝,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12.为了探究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移栽了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大棚 A B C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温度 20℃ 20℃ 30℃(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防止幼苗的_____受到损伤,影响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2)要研究温度对萝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_____(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_____,理由是_____。(3)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可以说明:在_____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_____(填“高”或“低”),光合作用越_____(填“强”或“弱”),萝卜的产量就越高。(4)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13.馒头是用小麦的面粉制成,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甲: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乙:2mL淀粉溶液+2mL清水→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丙: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100℃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1)在该探究实验中能形成________组对照实验。(2)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小麦(一种单子叶植物)种子的________。(3)制作馒头时,人们常将面粉、水与一种单细胞真菌和成面团,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面团会逐渐膨大、松软。此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4)小麦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________,这与根吸收水分的功能是相适应的。(5)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既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密切相关,又与细胞内能量转换密切相关的两种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1)实验一中,A瓶装萌发种子,B瓶装煮熟种子。燃烧的蜡烛一放入A瓶马上熄灭,这是因为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吸收了________。实验中B瓶起________作用。(2)实验二中,小悦先将C、D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3个小时,然后分别摘取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最后滴加碘液。小悦观察到只有[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变蓝,实验二证明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3)实验三,小悦发现[________]装置与另一装置相比,塑料袋内壁上有更多小水珠,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移栽植物时可摘除部分________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有效提高移栽的成活率。1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体的生理活动,设计了一些小实验,如图1实验装置:①关闭阀门a、b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选取有白斑的叶片进行以下设计:如图2所示,A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B区用铝箔盖起来,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③将装置移至光下6小时。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照6小时后,打开阀门a,待甲试管集满气体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木条能复燃,证明__________________。打开阀门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__________________。(3)光照6小时后,将白斑叶片取下(如图),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_______。D区和E区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选取B区和D区进行对照实验,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A区和D区进行对照实验,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装置(图1)A叶片的e部位遮光后,继续对装置光照3小时,在e部位和f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圆片e和f(采取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转移),烘干称重,圆片e重1克,圆片f重3克,在3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是________克。(5)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成相同的甲、乙两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测得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图3。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达到b后,要使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提出两条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1) 光合作用 发热 呼吸作用产生热量(2) 光合作用 种子呼吸作用减弱使二氧化碳减少,而二氧化碳是幼苗光合作用的原料(3)相互依存2.(1)C(2) 水、光和 二氧化碳 B与C(3) 向左 呼吸作用(4)气孔3.(1)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2)二氧化碳(3) 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不变蓝变蓝(4) B或CC或B促进4.(1) 氧气 叶绿体(2)200(3)当光照到达一定强度时,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弱。(4)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有影响吗?5.(1)根毛/成熟(2) A表皮 气孔(3) 夜间平均温度 丙(4) 时刻 次数 不遮光6. 呼吸 二氧化碳 光合 变浑浊 变蓝 淀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蒸腾 气孔 碳—氧平衡7.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淀粉(有机物) 酒精 乙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8. 大小一致,不被遮挡,生长状况相近且健康 酒精 清水 6时至18时,蓝色逐渐变深;18时至6时,蓝色逐渐变浅 实验前进行暗处理 叶片中有机物燃烧放出的能量,部分转变成了热能 能量9. 氧气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E 叶片 碳﹣氧平衡 合理密植10.(1)小麦种子堆中的热量与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有关(或无关)(意近即可)(2)不做任何处理(意近即可)(3)升高(4)控制单一变量(5)避免热量散失,对结果造成影响11.(1) 二氧化碳 控制单一变量(或控制变量唯一或除有无二氧化碳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2) 将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淀粉)转运并消耗 叶绿素 甲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12. 幼根和根毛 B和C 不能 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这样实验结果不准确 温度 高 强 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13. 2 胚乳 发酵技术 根毛 叶绿体、线粒体14.(1) 氧气 对照(2) D 二氧化碳(3) E 叶 叶(或叶片)15. 使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完全转运或消耗 该叶片在有光条件释放出氧气 该叶片在无光条件释放二氧化碳 A、B、E 水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无叶绿素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 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光照强度 适当升高温度或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阳光 大棚种植,适当提高环境温度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