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单位的换算.2.能对时间和长度进行估测,会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物体的长度.并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3.知道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时间和长度的方法;经历测量时间和测量长度的过程;了解测量时间和长度的特殊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对时间和长度的估测,使用合适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对特殊物体的长度的测量;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单位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1.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 ),简称(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就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等。比秒大的单位有()(),比秒小的单位有()()第一步 知识回顾环节1 师友互查3.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 m d m c m m m u m n m1m=10-3k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第一步 知识回顾环节2 教师检查一.长度单位二.换算关系单位换算的格式500m=_______um500m= 500×106 um= 5×108 um42cm=_______nm42cm= 42×107 nm= 4.2×108 nm三.换算方法数字×进率+单位国际单位,时间的单位是: 秒(s)常用单位 : 时(h)、分(min)、毫秒( ms)、微秒(μs)。光年是长度单位还是时间单位?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1h= 6omin 1min=60s1s= 103 ms 1ms=103μs四.时间单位: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2、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第二步:交流回顾环节1 .师友探究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会认:3、正确使用刻度尺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会放: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会读:2.78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2.78cm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 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认”: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 、、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 (即“紧贴物体且不 ” )。D、“看”: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 值﹑ 值和 组成)。测量要求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紧靠保持平行倾斜与尺面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单位准确估读单位环节2 教师点拨第二步:交流回顾环节1 .师友探究日常生活中的长度中学生的身高课桌的高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新铅笔的长度一元硬币的厚度1.5---1.8m0.75m1.5m17.5cm1.9mm环节2 教师点拨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交 流,确定自己的方案做一做:信息快递: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时就会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还可以采用更精密的仪器。第二步:交流回顾环节1 .师友探究测纸的厚,细丝直径(1)累计法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环节2 教师点拨1、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 的铁路线长2、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2)化曲为直(3)平移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3.误差不是错误: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2.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A、1.8厘米 B、1.85厘米C、7.85厘米D、7.8厘米B第三步 巩固练习环节1 师友练习环节2 教师释疑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2.352.4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1.421.521mm第四步 总结归纳环节1 师友总结环节2 教师归纳1、长度国际单位制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秒表。2、正确使用刻度尺。3、正确使用秒表,准确读出秒表示数。4、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做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2)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1、某同学先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 25.79 cm,25.78 cm,25.81 cm,25.09 cm,25.79 cm,那么此课本的真实长度最接近与( )A、25.793 cm B、25.65 cmC、25.81 cm D、25.79 cmD第五步 当堂检测环节1 师友检测环节2 教师评价2、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 )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B、刻度尺放得不正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刻度尺热胀冷缩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