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之同理心解读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之同理心解读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同理心解读
背景:
自心理信箱活动开展起来,有许多学生通过书信、询问、交流等方式抒发内心的感受,发现其中有很多学生由于其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独立性增强,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出现很多的摩擦和问题。
相对来说初一学生很少,有的甚至不会换位思考,所以就更谈不上和对方相互理解了。缺乏同理心而产生人际交往问题,不仅包括和父母交往上,还和同学同伴的交往上。经常会因为一些观点不同或者自我方面上的解读而造成交往上的矛盾和误会等等。
在线上的咨询中还了解到有的孩子,因为缺少沟通以及缺少同理心的原因,本身二者只是简单的小误会,导致两个人关系破裂,并有点泛化到这位同学后来不喜欢和别人有较为亲密的关系,也不想和别人交朋友,把心封闭。
所以说从发展的角度看,在初一阶段引导学生接纳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搞好同学关系能为今后与他人和睦相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与同学友善相处、共同进退的前提就是能够体察,感受对方,进而“以心换心”,传递彼此的理解和关怀,是很重要的。
因此,确定“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这一活动主题既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引导,也是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同时此阶段的学生除了看问题比较片面单一化,并且情绪还多变。
最终本次的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尝试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接纳“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的人际交往法则;
2、学会积极乐观的看待和思考问题,学会宽容,欣赏他人;
3、使学生了解想法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领悟到不同的想法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4、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同理心,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
试着学会运用自己的同理心;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同理心
三、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纸张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热身活动: 《撕纸游戏》 活动规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老师的指令做相关的动作;在活动中保持安静,不能够提问。活动开始,大家把纸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把左上角的一个角撕掉;然后纸张转180度,把右上角撕掉 。 师:好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纸展开,看看自己的左右前后的同学的撕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都不一样呢? 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因为在撕纸的时候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世界去理解指导语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自己和朋友的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所以呢在很多事情上就需要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 师:说到同理心,可能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同理心呢? 同理心概念: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主题活动,深刻感受同理心 2.1拿破仑 希尔招秘书的故事 2.2心理体验 2.3同理心的需要要素 2.4心理行动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先来简单感受一下,什么是同理心。 课件展示:拿破仑 希尔的故事 拿破仑 希尔是世界著名的励志成功大师。有一年,他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于是他在几家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有两种不一样的信件 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秘书的广告,我希望可以应征到这个职位,我今年××岁,毕业于××学校,我如果能荣幸地被您选中,一定兢兢业业...... 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引来成百乃至上千求职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认真阅读,因此您只需轻轻拨一下这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助您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您丝毫不必怀疑我的工作能力,因为我已经有15年的秘书工作经验。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更喜欢那一封信呢? 很多同学都选择的B。确实拿破仑也和大家一样选择了B。因为B的信件内容就很好地运用了她的同理心。刚刚同学们在选择的时候,其实也运用到了自己的同理心。 师:通过刚才的一个小故事 ,相信大家对于同理心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实际生活出发去感受和运用一下同理心。 情景再现: 情景一:我最近和一个玩得好的朋友吵架了,已经一周没有讲话了。 回复1:你别伤心了。这只是很小的事,不值得你这么伤心,看开一点,很快就会过去的。 回复2:没事的,小问题,我经常和我朋友吵架。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你现在去找她和好,她一定会原谅你的。 回复3:好朋友这么久没有和你联系,你现在肯定心里不好受,有点难过。担心自己是不是要失去这个朋友了,要是我,也会觉得伤心和难过。 情景二:我有一天在自习课时转头向同学借笔,却被老师误会是讲话违反纪律,而当众受到批评,我感到很委屈、伤心。 回复1:别生气了。这只是很小的事,不值得你这么气愤和伤心,笑一笑,很快就会过去的。 回复2:没事的。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你现在赶紧去找老师解释一下,她一定会明白真相的。 回复3:你被老师误会了,又当众受到了批评,心里一定不好受,要是我,也会觉得委屈和伤心的。 活动规则:四人为一个讨论组;每人随机抽一个纸条,抽到烦恼条的同学就把纸上的烦恼向另外3个人倾诉;抽到回复条的三个同学,大概就按着回复条上相应的内容,就倾诉者倾诉的问题进行回复。活动体验时间会5分钟。 问题: 1,你作为倾诉者,在这个活动体验中,这几位回复者的回复,分别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2,你更喜欢哪一位回复者的回复呢?为什么? 学生分享时间 师:那同学们你以前是否有安慰别人的经历呢?失败或者成功? 失败——听得出来你在这件事情上你其实有运用到了自己的同理心,可能我们当时没有把这个效用发挥到最大,那通过我们今天前面学到的内容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对吧。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时光倒流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成功——听到你的成功,老师都为你感到高兴。给你点个赞。希望你继续保持! 师:通过几位同学的分享我们发现,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同学 喜欢的回复方式不一样;同样的回复内容,有的同学喜欢有的则不喜欢。那么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呢? 我们来探索一下 课件呈现:同理心的要素 通过同理心的要素分析我们发现,上面情景中的几种回复方式其实都体现了一定的同理心。但是产生的效果不一样。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运用我们的同理心的时候呢,我们可以先言语表达一下你的关心,然后试着问一下对否是有什么需要。有的时候可能会说,希望你陪我说说话。那我们只需要安静地听他倾诉,耐心听,少说多听。但有的时候对方只需要自己一个人静一静,那我们只要简单地陪伴在他的身边就可以了。这样知道对方的需要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同理心使用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师:相信通过以上的内容和体验,大家对于如何使用同理心应该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了。那我们来学以致用一下吧! 心理行动——人在学校: 哎(叹气),我跟你说我们班上有几个人真的好烦人。不是因为我的皮肤比较黑嘛,然后他们就给我取了一个外号。你知道取得啥吗,叫我“煤球”,还天天喊。真的好烦人。 问题:请同学们试着运用同理心安慰一下小军同学。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送给大家一句话: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对今天的内容进行一个小总结。感受同理心的力量。 师:也许通过今天一节课的时间,我们没有办法把今天所学就能运用得很好。但是只要你愿意去尝试,那你就会发现,别人越来越理解自己,自己也越来越理解别人。你与别人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板书 同理心解读 同理心概念 同理心要素:观察——判断——言语表达;倾听;静静陪伴
反思 学生参与积极性都还可以,内容安排刚刚好,整个课堂学生较为能够一直保持兴趣。 但是在一些问题的深入上没有做好,比如一些问题的挖掘上。此外课堂纪律和组织存在很大问题,没有能够给分享的同学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和氛围。需要以后课前课中都要强调好纪律,课堂才能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