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与矛盾心理。(七下P3~7)生理变化主要表现:①身体外形的变化;②内部器官的完善;③性机能的成熟(七下P3)影响:①积极影响: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七下P3)②消极影响: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七下P4)应对方法:①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②尊重自己和同伴的生理变化,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③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七下P5)矛盾心理主要表现:①反抗与依赖;②闭锁与开放;③勇敢与怯懦 (七下P6·相关链接)影响: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七下P6)应对方法: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如: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②参加体育活动;③学习自我暗示;④试试自我解嘲等)(七下P6~7)易错易混提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不正常的现象”的说法错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现象,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或自傲,也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2.如何正确认识独立思考 (七下P9)(1)表现:步入青春期,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2)内涵: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易错易混提示:独立思考,即不盲从、轻信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但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独特,而刻意表现得与众不同。3.批判性思维(批判精神)的表现及作用。(七下P10~11)(1)表现: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②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2)作用:①有助于我们发现、提出、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②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4.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精神) (如何做到合理批判 )(七下P11)(1)要具有问题意识,在发现、提出、思考、解决问题中培养批判精神。(2)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3)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掌握批判的技巧。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不攻击他人,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易错易混提示: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5.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 (七下P12)(1)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2)青少年思想活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3)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6.青少年应如何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七下P12~13)(1)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2)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3)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考点 异性交往(5年未考)1.如何认识男女性别差异 (七下P14~15)(1)男女性别特征既表现在生理上,也表现在心理和社会行为上。(2)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3)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对于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2.男生女生应如何进行优势互补 (对待男女性别优势应注意什么 )(七下P17)(1)认识自己的优势,发现、欣赏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完善自己。(2)不同性别的个体存在差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3)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与异性交往有什么意义 (与异性交往的益处。)(七下P19)(1)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2)有助于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实现优势互补。(3)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学习进步,增强进取意识。4.与异性交往的要求(做法)。(七下P17~21)(1)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2)与异性交往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与异性交往的原则)(3)慎重对待、理智处理青春期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4)掌握分寸,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5.如何正确看待青春期对异性的情感 (七下P20~21)(1)认识: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2)澄清:正确理解对异性的欣赏和对美好的向往,不要误认为是爱情。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情意味着欣赏和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3)态度: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考点 自信、自强(5年2考,2019、2018)★1.青春的探索为什么需要自信 (自信的作用。)(七下P25)(1)自信带给我们激情、信心和希望。(2)自信让我们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3)自信能够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造可能。2.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七下P26)(1)要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努力战胜自我。(2)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3.青春期的我们需要自强的原因及做法。(七下P26~27)(1)原因: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2)做法:①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要磨砺坚强的意志,培养进取的精神,坚持不懈。易错易混提示:自强不是一味地逞强、盲目蛮干、不接受他人的任何帮助,而是要在他人合理建议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知识拓展1.自信和自负、自卑的关系。①自负、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②自负和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过高或者过低地看待自己,不能实事求是。3.自立的重要性。①有利于锻炼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②有利于增强自信,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4.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①克服依赖心理;②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③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作决定的能力。考点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5年1考,2020)1.“行己有耻”的含义: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知耻和自尊自爱互为表里。(七下P28)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七下P28~29)(1)要有知耻之心,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2)树立底线意识,以不违反道德和法律为底线。(3)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3.“止于至善”的内涵: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七下P29)★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七下P29~32)(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2)见贤思齐,在生活中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3)养成自省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5.榜样有什么积极作用 (七下P30~31)(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考点 情绪、情感(5年5考,2022、2021、2020、2019、2018)1.情绪的特点、种类、影响因素及青春期情绪的特点。(七下P35~36)2.情绪有什么作用 (七下P35)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1)积极作用: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2)消极作用: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3.为什么要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 (七下P39~41)(1)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会影响周围的人。(2)情绪的表达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关乎人际交往。(3)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4)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易错易混提示:我们应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调节情绪。在调节自己情绪的时候,不能妨碍和侵害他人和集体的权利和利益。不能认为“发泄情绪是个人的事,想怎么发泄就怎么发泄,与他人无关”。★4.合理调节情绪的常见方法。(七下P40)方法:1.改变认知评价(含义:是指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说鼓励的话 情境示例;告诉自己,我很棒、我可以、我一定能成功等)2. 转移注意(含义:是指为了避免负面情绪的突然发作和难以控制,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负面情绪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情境示例:通过跳舞、唱歌、散步、画画、爬山、听歌等方式分散注意力;)3.合理宣泄(含义:是指遇到负面情绪时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 情境示例;在合适的场合大哭一场、放声高歌或大声喊叫、找朋友倾诉、跑步等)4.放松训练(含义:是指使有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这里主要指消除紧张 情境示例;深呼吸、肌肉放松、想象放松法,闭上眼睛想象一些美好的地方或事情等)5.情感与情绪的关系。(七下P43~44)易错易混提示:“情绪与情感没有区别。”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情感与情绪有联系,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6.情感有什么作用 (七下P43~46)(1)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2)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3)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4)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5)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使我们的情怀更加宽广、博大。★7.美好情感的作用及获得途径。(七下P47~48)(1)作用: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2)途径:①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②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如: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帮助他人、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欣赏艺术作品等。8.负面的情感体验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七下P48~49)(1)体验负面感受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2)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9.如何传递情感正能量 (七下P49~50)(1)在情感体验中,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主动影响环境。(2)积极表达、回应情感,寻找情感的共鸣。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3)学会关心他人。对人没有偏见,认真倾听和观察;适时并以对方能接纳的方式表示关心;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4)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考点 集体生活(5年未考)1.集体的含义及特征。(七下P53~55)(1)含义: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2)特征: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有组织。2.我们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 (集体的温暖有哪些 )(七下P53~54)(1)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2)个人在集体中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3)在集体中能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4)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3.集体荣誉感的含义、表现及作用。(七下P54)(1)含义: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2)表现: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3)作用: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4.如何正确认识集体的力量 (七下P55~57)(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集体力量的来源)(2)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有限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和优化组合,就会变得强大。(3)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5.集体生活的作用。(集体生活为什么能成就个人 )(七下P58~61)(1)个人在集体中可以涵养品格。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②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2)个人在集体中可以发展个性。①集体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展示和发展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②在集体中,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③努力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考点 个人与集体(5年2考,2021、2018)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七下P62~64)(1)一致时: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2)存在矛盾、冲突时:①原因: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②解决方法: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3)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间冲突的做法)★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七下P64~65)(1)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2)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自觉维护集体利益。(3)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易错易混提示:1.坚持集体主义,要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同时也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过分强调集体利益,无视个人利益”“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个人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都是错误的。2.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在必要时需要牺牲个人利益,但是不能认为“维护集体利益就必然会侵害个人利益”。3.怎样让集体更和谐 (如何让集体的和声更美 )(七下P64~65)(1)需要每个集体成员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保持集体的和谐。(2)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4)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4.为什么会存在角色冲突 (七下P67)(1)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2)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3)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5.如何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更好地融入集体 (七下P68)(1)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3)要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6.集体中的小群体产生的原因和作用。(七下P69)(1)原因:志趣相投、个性相似、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易形成小群体。(2)作用:①小群体成员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归属感和安全感;②小群体成员相互理解、沟通,在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7.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七下P70)(1)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参与集体的建设。(2)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8.小团体主义的形成及对待小团体主义的态度。(七下P70)(1)形成: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2)态度: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考点 建设美好集体(5年2考,2019、2018)1.美好集体的特征。(七下P72~76)(1)有共同的愿景。有共同的梦想、前景、使命、目标和追求,认同正确的价值观。(2)有良好的氛围。①民主的、公正的;②充满关怀与友爱的;③善于合作的;④充满活力的。2.美好集体的作用。(七下P73)(1)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2)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生活信念。3.正确认识集体中的合作与竞争。(七下P75~76)(1)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2)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4.怎样在集体建设中尽责 (七下P77~79)(1)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并坚信集体的愿景和目标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2)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组织领导者,在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努力达成共识。(3)发扬“自治”精神,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4)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包括为形成集体的正气和凝聚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面貌而努力。5.如何为集体建设出力,在担当中成长 (怎样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 )(七下79~82)(1)积极分担集体事务,积极参与,做集体的主人。(2)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3)悉心呵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4)学会承担责任,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5)学会接纳、理解、包容和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和担当。6.在集体中勇于担责的表现和意义。(七下81~82)(1)表现:①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职责不管大小,事情无论巨细,都要主动作为,使集体活动得以有序开展;②勇于担责,不是为了奖赏或避免惩罚,而是出于内心的责任感。(2)意义:①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③能够为自己赢得信任,可以让自己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知识拓展1.竞争有什么作用 (1)积极作用:①竞争是前进的动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②竞争能够激发人的上进心、创造力和潜能;③竞争能让我们的集体充满活力。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④良性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有利于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消极作用:①竞争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②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③有些人由于不能面对失败,怨天尤人,出现嫉妒心理,心理失衡;④恶性竞争阻碍社会发展。★2.合作有什么重要性 (1)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2)在合作中我们能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良好的合作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3.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什么 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是统一的。4.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1)在合作中竞争。①要正确对待竞争,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克服竞争的消极影响;②要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和挫折;③要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尊重规则,不弄虚作假。(2)在竞争中合作。①要树立共同的目标,明确分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②拥有积极开放的心态,相互理解、沟通和宽容,相互帮助,共同进步;③要有团队精神,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精诚合作,无私奉献。(3)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合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充满活力、团结合作、共享共赢的美好社会。考点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5年3考,2022、2021、2019)★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七下P85~86)(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2)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4)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七下P87)★3.法律的特征。(七下P90~92)(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体现在哪里 (七下P92)(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法律和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关系★6.法律具有什么作用(功能) (七下P92~94)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考点 特殊保护(5年5考,2022、2021、2020、2019、2018)★1.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特殊保护 (七下P96~97)(1)必要性:①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社会原因: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侵害未成年人及其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2)重要性: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易错易混提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或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但不等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认为“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能力”。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七下P97~P98)(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3.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七下P99)主体 地位(作用) 判断依据/示例家庭 保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 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示例: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子女谈心,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学校 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施保护的主体是学校、幼儿园、教师,不包括教育部门 示例:学校经常检查教学区域设施安全社会 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提供文化、劳动、受教育权、财产权、人身权的保护等;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示例: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酒吧老板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络 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合法权益 示例:①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②学校统一管理学生带入课堂的手机。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政府 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示例:①政府部门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②交警在学校门口维护交通秩序。③教育部发文保护未成年人司法 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 (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不论什么机关,在司法情境中保护未成年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就属于司法保护 示例:①设立少年法庭。②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④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会对这些未成年人照片进行技术处理,并用化名代替真实姓名等其他组织和个人备注 ①区分社会保护与政府保护 社会保护的行为主体侧重社会组织,如妇女联合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政府保护的行为主体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如教育部门、街道办事处等 ②区分司法保护与政府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如:公安机关在校园周边巡逻,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交通秩序等,虽然行为主体是“公安机关”,即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但“在校园周边巡逻”这件事并不是公安机关在司法活动中执行的,那就不属于司法保护,而属于政府保护)4.未成年人应如何对待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七下P100)(1)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2)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考点 依法办事、善用法律(5年2考,2022、2020)1.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七下P101~102)(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4)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5)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七下P102~103)(1)树立法治意识。(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应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下P103·拓展空间)(1)在学习法律方面: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增强法治意识。(2)在遵守法律方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3)在依法维权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