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知识点清单
目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 现代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作用
低层大气的组成 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氮气()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变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使气温升高
臭氧 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水汽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3. 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三
1. 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 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1)对流层
①高度:低纬度:千米;中纬度:千米;高纬度:千米。
②特点: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容易成云致雨;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气温每升高米,气温约下降,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平流层
①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千米高空。
②特点: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存在臭氧层;水汽、杂质含量很少,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3)高层大气
①范围: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②特点:气压低,空气密度小;气温从下到上先下降后上升;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三、为何各垂直分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不同
1. 各垂直分层的气温分布特点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3)高层大气:自下而上气温先降低后升高。
2. 各垂直分层气温变化的原因
(1)对流层:对流层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绝大部分被氧原子和臭氧吸收;红外线一部分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被反射、散射和衍射,一部分会到达地面;可见光几乎都能到达地面。故对流层大气直接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的能量有限。最终到达地面的主要是可见光、一部分红外线和极少的紫外线,它们加热地面,使地面产生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被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由于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空气也越稀薄,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就会越少,气温也就越低;相反,海拔越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就会越多,气温也就越高。
(2)平流层:在平流层中部有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大量波长大于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使得平流层上热下冷。
(3)高层大气:
①高层大气的下部没有臭氧,不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导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②随后,由于有若干个电离层,这里有大量的氧原子,氧原子可以吸收波长小于微米的太阳紫外线,故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升高。
四、逆温的形成和影响
1. 逆温层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2. 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3. 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
逆温现象其实就是在对流层出现了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季节、大气运动和地形等条件影响形成的。按照形成原因,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和锋面逆温等。由于形成逆温的原因很多,有的理解起来难度还比较大,在此不做具体分析,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慢慢学习和领悟的。
4.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1)容易形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能使得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2)造成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对流运动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加重大气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会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但逆温如果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对流层中,对飞机飞行还是有利的,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及能量分布
(1)紫外线:波长范围微米,能量占比为
(2)可见光:波长范围为微米,能量占比为
(3)红外线:波长范围微米,能量占比为
2. 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过程2: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吸收升温。
3. 大气热量的来源
(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2)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有:
①大气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少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②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量,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4. 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臭氧、二氧化碳、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短波辐射有吸收、反射作用。(1)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散射是指空气分子和微尘把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如黎明和黄昏的天空看起来是橙红色、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都是大气散射作用造成的。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物质基础: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2. 保温作用原理: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产生大气长波辐射,除了小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
下沉,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这就造成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
差异,使得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
2.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3.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城市热岛环流
①形成过程:由于城区建筑密集,多硬化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加之人口密集,产业发达,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为热源多,故城区气温较郊区高。所以,城区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郊区气温相对低,形成高压,在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
②图示:
(2)海陆热力环流
①形成过程
a.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海洋相反,形成高压;吹海风。
b.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而海洋相反,形成低压;吹陆风。
②图示:
(3)山谷热力环流
①形成过程
a.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谷底的空气沿山坡爬升补充,形成谷风。
b.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并沿山坡向下流动,形成山风。
②图示:
4. 在判断局地热力环流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先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白天主要表现为升温,夜晚主要表现为降温,故白天主要考虑升温,夜晚主要考虑降温
②陆地、沙漠等由于比热容小,故升温、降温都较快;而海洋、湖泊、绿洲等由于比热容大,故升温、降温都较慢。
③升温较快的气流上升,降温较快的气流下沉。
④气流上升的地方,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气流下沉的地方,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
(2)抓住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采用连续的思维过程分析解决问题
①白天:主要表现为升温过程。陆地、山坡、沙漠等升温较快,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海洋、湖泊、谷底、绿洲等升温较慢,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由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故此时吹海风、湖风、谷风、绿洲风。
②夜晚:主要表现为降温过程,陆地、山坡、沙漠等降温较快,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海洋、湖泊、谷底、绿洲等降温较慢,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由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故此时吹陆风、山风、沙漠风。
(3)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城区的温度总是高于郊区,故城市热岛环流不会有昼夜的变化,近地面的风总是由郊区吹向城区。
5. 局地热力环流的影响
(1)对气温的影响:由于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而高压往往是气温低的地方,故局地热力环流会使得地区间的温差减小。
(2)对降水的影响: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阴雨天气;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容易形成晴朗天气。
①山谷热力环流:白天山坡气流上升,水汽容易遇冷凝结,故容易形成阴雨天气;夜晚谷底(盆地)气流上升,水汽容易遇冷凝结,故容易形成阴雨天气。这就是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
②城市热岛环流:城区总是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阴雨天气。所以,城区的降水往往比郊区多。
(3)对城市规划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郊区与城区之间总是吹郊区风,故在城区与郊区之间不能建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注意: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但适合建绿地,因为绿地可以净化即将进入城区的空气,同时还可以增加城区的大气湿度,使城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大气产生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可见,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差异而形成的地面受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而水平面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风)的三种力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垂直 与风向相反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与纬度高低有关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影响 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3. 风的两种类型
(1)高空风:受两个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气压左低右高
(2)近地面风:受三个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背风而立,气压左前低,右后高
五、为何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
1.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部分,二是地面长波辐射。由于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红外线部分,所以,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多。而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且能量较多,所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
2. 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原因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就越少,温度也就越低。因此对流层海拔越低,气温越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六、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区别
1.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作用,这两个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分:
(1)从原理上区分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主要包括: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反射主要是云层和尘埃起作用;散射是空气分子和微尘起作用。
②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升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回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2)从所起作用的时间上区分:削弱作用只在白天起作用,而保温作用在昼夜都起作用,夜晚更加明显。
(3)从所起作用的过程上区分:削弱作用发生在“太阳暖大地”的过程中,保温作用发生在“大气还大地”的过程中。
2. 太阳辐射强弱与气温高低的关系
一般而言,太阳辐射越强,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就越多,气温也就越高。但由于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故太阳辐射强的地方,气温不一定都高;同样,太阳辐射弱的地方,气温也不一定低。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但同时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方,但气温却不是最低。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天气状况等;而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对于大多数内陆地区而言,海陆和洋流因素可以忽略不计,故太阳辐射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主要从纬度、地形、天气状况等因素考虑。
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为例,两地纬度相当,纬度因素可以不考虑;但两地的地形和天气状况差异巨大,而这正好是影响两地太阳辐射和气温的重要因素。
(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太阳辐射强;但同时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故气温较低。也就是说,青藏高原尽管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热量多,但热量散失多,因此气温低。
(2)四川盆地海拔低,空气密度大,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故太阳辐射较弱;但同时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强,故气温较高。所以四川盆地虽然太阳辐射弱,地面吸收热量少,但热量不易散失,因此气温高。
七、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 判断气压高低:甲、乙两地的高低空等压面图,可根据“等压面弯曲状况”判断气压高低
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受的空气柱高度不同,从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而气压不断降低,故图中气压,而由于,故可以得知图中四点的气压大小排序为。由此可以从图中得出以下结论:
①近地面和高空都呈现出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气压偏高,向下凹陷的地方气压偏低(即“凸起为高,
凸下为低”,也就是“高高低低”)的规律。
②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的相反(即“高低低高”规律)。
2. 判断气温高低
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的气压高低取决于气温的高低,故可以由气压的高低判断出气温的高低,反之亦然:由于空气“热胀冷缩”,图中甲处近地面气压较高,说明气温较低;乙处近地面气压较低,说明气温较高(即“高低低高”规律)。
3.判断天气状况
  气流的垂直运动状况能够反映出天气状况,故也可以通过气压的高低判断出天气状况。图中甲处近地面为高压,说明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乙处近地面为低压,说明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由此可以总结出近地面气温、气压、天气状况和昼夜温差之间的内在关系:
(1)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
(2)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
八、风速判断
1. 影响风速的因素:影响风速的因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无关(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向而不会改变风速)。
2. 判断风速的大小的方法:判断风速的大小,一定要明确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判断风速的大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在某一地点,海拔不同,风速不同。一般来说,海拔越高,风速越大,这是由于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
(2)若海拔相同,则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而不同的等压线分布图,水平气压梯度力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同一幅图上,比例尺是相同的,所以,等压线密度越大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②在比例尺相同但等压距不同的图上,尽管等压线密度相同,但风速不同,等压距越大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③在比例尺不同但图幅、等压距相同的图上,尽管等压线密度相同,但风速也不同,比例尺越大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