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瓶瓶罐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瓶罐的不同造型特征。2、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在画面中正确的取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构图的审美能力。学情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的第七册,是前几册造型表现教学内容的延续,通过瓶罐自身的高低大小独特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尝试体验感受构图的重要性及构图带来的美感。使学生学会在画面中正确的取景,归纳构图中的主次关系和前后关系与疏密变化,感受绘画作品中的构图美。本课旨在应用所学知识,用线描或水彩的形式表现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描绘事物,为绘画奠定扎实的基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合理的安排画面。教学难点:物体在画面中的前后关系和疏密变化。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到处都会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它们有各种各样形状,作用也不同,请同学们列举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有哪些瓶瓶罐罐 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你们想把这些既美又实用的东西画下来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如何画吧!出示课题:瓶瓶罐罐【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瓶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2【讲授】二、实物展示,引导观察1、出示各种瓶罐实物,引导学生认识瓶罐的造型特征。(1)提问:谁来说说这些“客人”都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讨论。2、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静物。(1)提问:什么样的瓶罐摆放在一起才会美观呢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讨论。3、学生选瓶罐,初步感受静物搭配。4、小结:选择高大的物体做主体,小些的作陪衬,摆放中同时要注意它们的高矮、大小、胖瘦的搭配。【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方便学生认识瓶罐的造型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激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活动3【讲授】三、尝试体验,深化认识1、摆瓶罐画,认知遮挡,感知瓶罐间的前后关系和疏密变化将多个已经画好并剪好的“瓶罐”后面贴上吸铁石,单个的摆在黑板上,请学生选择需要的摆在准备好的白纸上,体验瓶罐在画面中的前后关系和疏密变化。2、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体安排在画面的主要的合适的位置上能使画面的主体突出,物体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设计意图】通过摆瓶罐画,学生认识了瓶罐间的遮挡关系和瓶罐间的疏密变化。活动4【讲授】四、欣赏感受,探究感悟1、作品赏析,通过欣赏名家的绘画作品,加强对构图的认识。2、学生小结:画面的主体物应放在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上,构图要饱满,这样既能突出主体又不会显得呆板,将物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会使画面更具美感。3、教师示范,结合瓶罐的不同特征,边讲边画。(1)着重描绘主体,将整体形象表现完整。(2)陪衬物应注意取舍,主次分明。(3)线描画应注重线条的干脆利落,彩色画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丰富与完整。【设计意图】通过名画作品赏析和教师示范,学生了解了构图的重要性。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活动5【练习】五、学生作业,自主表现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完成作业。2、教师巡回指导。活动6【作业】六、作品展示,交流评价1、学生交流讨论,从物体的组合,位置的摆放,合理的构图的角度交流。2、分小组讨论,评选优秀作品。【设计意图】作业的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加强了同学间的交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7【测试】七、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掌握了物体的组合,位置的摆放,合理的构图。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发现美和创造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