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的爆发和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战的爆发和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请问:
1、第一张图片反映了当时的什么事件?
2、下面图片反映了这一事件后人们怎样的心情、愿望?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一、内战的 爆发
二、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一、解放战争的爆发两种前途、两种命运:
1、光明的前途: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
2、黑暗的前途:国民党代表大会:一党专政
1945年4月底至6月初,中共在延安召开全国七大,指出:中共的任务就是要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和谈阶段:1945年8月底
重庆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蒋介石
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共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未达成:解放区政权、国民大会、军队整编问题。
1946年初1、重庆谈判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2、《停战协定》资料:
1、八月十四日电: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2、八月二十日电: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闵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以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3、八月二十三日电: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讨论:1、蒋介石为什么三次邀请毛泽东去谈判?
2、如果你是毛泽东,是否会去重庆谈判,说明了什么?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
呼声,争取更多时间
准备内战1、捍卫人民利益,
尽可能阻止内战;
2、如果和谈不成功
,以真和谈揭穿蒋
假和平的面目解放战争的过程: 1946年6月,蒋介石指挥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党:

共产党:1、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2、战略方针:全面进攻,速战速决战略防御:灵活机动的
战略战术,以歼灭敌人
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
歼灭敌人为作战原则,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重点进攻比一比:阅读教材P105,比较下,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不同:
国统区经济崩溃:
概况: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厂倒闭。
影响: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
解放区土地改革:
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成果:到1948年底,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影响: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热潮
概况对战争的影响: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1947年10月10日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余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1、序幕:
2、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1948.9-11进攻辽宁西部,先占锦州,后取沈阳,解放东北全境47万余人淮海战役1948.11-1949.1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55余人平津战役1948.11-1949.1以北平、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大部分地区52余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讨论:请思考教材P107思考题,结合这节课的知识回答
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在三年时间内,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1、政治:建立民主政权
2、军事:毛泽东等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3、经济:土地改革
4、社会:人民群众的支持
本课小结1、两种前途、两种命运
2、和谈阶段
时间:1945.8-1946.6
重要事件:
重庆谈判:1945.8月底-1945.10.10 《双十协定》
1946年初,签订《停战协定》
3、内战时期
开始时间:1946.6 开始标志:蒋围攻中原解放区
战略方针:国民党 共产党
战略反攻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4、土地改革
目的、成果、影响、《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0月10日1、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月底—1945年10月10日
蒋介石目的: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也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
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
战略反攻的序幕: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解放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全面进攻,速战速决战略防御:灵活机动的战
略战术,以歼灭敌人的有
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集
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敌人为作战原则,以运动
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