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九上 1.1物质的变化 随堂练习一、单选题1.市售一种防霾新产品“鼻用空气净化器”,其填充物主要成分是SiO2,如图。当空气流经净化器,PM 2.5的吸收率可达99 %,且不产生新的物质威胁人体健康,由此可判断SiO2( )A.各元素质量比为1:2 B.属于氧化物C.易与氧气反应以达防霾目的 D.吸收PM 2.5是化学变化2.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在使用期限内眼镜质量保持不变。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CuO)。在室外强光照射下,溴化银转化成单质溴(Br)和银(Ag),镜片颜色变暗棕色;在室内光线较暗处,单质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下重新生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又变浅。在使用期限内小金佩戴该眼镜后( )www-2-1-cnjy-com A.从室内走到室外,镜片中物质发生化合反应B.从室外走进室内,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室内生成溴化银的质量一定大于室外分解溴化银的质量D.无论环境明暗如何变化,氧化铜的质量始终不变3.2022年11月12日,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1*cnjy*com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4.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种常见变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蔬菜腐烂 B.冰雪消融C.葡萄酿酒 D.菜刀生锈5.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6.《卖炭翁》诗句“伐薪烧炭南山中”中的“伐薪”和“烧炭”过程涉及的主要变化( )A.都是物理变化B.都是化学变化C.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D.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7.炼铁的主要原料有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焦炭、空气、石灰石等,转化过程如图:(1)在此转化过程中体现了焦炭的化学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2)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高纯硅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2.323克/立方厘米,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集成电路的生产中,其熔点1410℃,沸点2355℃,不溶于水、不能与硝酸和盐酸反应,能与氢氮酸和碱液反应。(1)高纯硅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2点)(2)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来源:21cnj*y.co*m】9.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卷中的“青山绿水”,是用矿物质中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灿烂。21*cnjy*com(1)石青是我们熟知的蓝铜矿,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 种元素组成。(2)传统绘画中运用了多种矿物颜料。很多时候矿物入画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矿物颜色,在制作矿物颜料时需要先将矿物研磨成粉,矿物粉末的颜色才是制成颜料的颜色。矿物研磨成粉过程属于 变化。10.科学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可燃性、溶解性、酸碱性、还原性、氧化性。(1)氢气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2)石蕊和酚酞试液可用来检验溶液的 。(3)是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 。三、解答题11.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C5H8NNaO4),由生物发酵制备,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略有甜味或咸味,对光和热稳定,不易分解。(1)谷氨酸钠的上述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谷氨酸钠(C5H8NNaO4)由 种元素组成。(3)谷氨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12.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酒精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写一点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时,手会有冷的感觉。这是人体皮肤中的 组织在起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应贴的警告标志是 。(4)若实验室用1份体积的水和3份体积的纯酒精充分混合配成消毒液。已知ρ浓=1×105千克/米’,ρ。m=0.8×103千克/米3,则该消毒液的密度会略微 (选填“大于”或“小于”)0.85×103千克/米3,其理由是 。【版权所有:21教育】答案解析部分1.B(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3)分析能否与氧气反应;(4)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根据化学式 SiO2 可知,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8×1);(16×2)=7:8,故A错误;B.根据化学式 SiO2 可知,二氧化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它是氧化物,故B正确;C.二氧化硅与氧气不反应,故C错误;D.吸收PM2.5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2.D(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物;(2)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3)根据质量守恒的知识判断;(4)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A.从室内走到室外,溴化银转化成单质溴(Br)和银(Ag),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从室外走进室内,单质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下重新生成溴化银,单质银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而溴化银中银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B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室内生成溴化银的质量一定等于室外分解溴化银的质量,故C错误;D.无论环境明暗如何变化,氧化铜的为催化剂,即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3.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出处:21教育名师】总装调试、燃料注入、船箭分离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点火发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4.B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A、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 葡萄酿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菜刀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5.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A、试管水分变干只是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铁架台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量筒摔坏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6.D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伐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7.(1)还原性(或可燃性)(2)根据炭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及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1)在此转化过程①中焦炭体现了可燃性, ②中体现了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2) ③中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1)还原性(或可燃性);(2)。8.(1)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为 2.323 克/立方厘米,熔点 1410℃,沸点 2355℃,不溶于水(2)置换反应(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分析。(1) 高纯硅的物理性质有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为 2.323 克/立方厘米,熔点 1410℃,沸点 2355℃,不溶于水;(2)由所给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为 2.323 克/立方厘米,熔点 1410℃,沸点 2355℃,不溶于水 ;(2) 置换反应 。21教育网9.(1)四或4(2)物理(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1)石青主要成分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2) 矿物研磨成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四或4;(2)物理。2·1·c·n·j·y10.(1)可燃性(2)酸碱性(3)溶解性根据氢气的可燃性、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及气体收集方法由溶解性决定分析。(1) 氢气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可燃性;(2)石蕊和酚酞试液遇酸碱性溶液可呈现不同颜色,可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是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确定;故答案为:(1)可燃性;(2)酸碱性;(3)溶解性。21·世纪*教育网11.(1)对光和热稳定,不易分解(2)五(3)13.6%(1)根据化学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分析;(2)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1) 谷氨酸钠对光和热稳定,不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2) 谷氨酸钠由碳、氢、钠、氮、氧五种元素组成;(3) 谷氨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1) 对光和热稳定,不易分解 ;(2)五;(3)13.6%。21·cn·jy·com12.(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或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或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2)神经(3)B(4)大于;分子间有空隙,导致总体积略微偏小(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2)根据神经组织的作用分析;(3)根据酒精的易燃性分析;(4)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1)由所给资料可知,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 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时,手会有冷的感觉 是由于人体皮肤中的神经组织在起作用;(3)酒精为易燃性液体,故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应贴的警告标志是B;(4)因分子间存在间隔,当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体积和,所以测得消毒液的密度会略微大于 0.85×103千克/米3 。故答案为:(1) 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或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或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神经;(3)B;(4)大于;分子间有空隙,导致总体积略微偏小。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