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做最好的自己课件-中职高二心理健康(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篇做最好的自己课件-中职高二心理健康(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
第二篇
做最好的自己
第一课 正确认识自己
一、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因而青少年也很容易出现自我意识方面的困惑,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距离太大
2.缺乏自主性
3.自我菲薄或自我陶醉
4.沉溺于自我分析
5.以自我为中心
第一课 正确认识自己
二、怎样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对自身行为进行适宜的调控,实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走向全面发展与成功。那么,怎样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1.正确地认识自我
第一,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找准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位置。
第二,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第三,独立、稳定地认识自我。
2.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只有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
3.有效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地改变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
第一课 正确认识自己
三、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通过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认识自我
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要做到全面、客观,注意摒弃过于情绪化的体验和理想化的希望。一般而言,在冷静时进行的自我反省,具有较大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借助他人认识自我
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往往会有一些偏差,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高估”或“低估”了自己;也可能是因为他人误解了我们。因此,我们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学会拿别人的意见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相对比,找到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并弄清楚相同和不同的原因,减少这种偏差。
第一课 正确认识自己
3.在比较中认识自我
在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定位就越恰当。要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4.以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来认识自我
活动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志着自身的价值,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活动成果认定的。理想的活动成果、良好的活动效果可以使个体增强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能力,以活动的经验来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激发自信,开发潜能。
总而言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健全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的,它是每个追求卓越、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的终生课题。
第一课 正确认识自己
第二课 学会接纳自己
一、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接纳,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认可、肯定和喜悦的态度。
悦纳自我表现在有愉快感和满足感,对生活乐观,能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厌恶来否定自己。
悦纳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关键和核心。
第二课 学会接纳自己
二、积极接纳自己的方法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作为一个有爱、有能力的健康的人,要喜悦地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不妨尝试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1.了解自己
客观适度的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自我交往的第一步。
2.悦纳自己
要全面包容自己,既接纳优点也不排斥缺点。悦纳自己是自信的表现,自信可以使人漂亮。请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不管自己是否美丽出众,因为自己是世界上的唯一。
3.训练自爱
下面是一张自爱的清单。
第二课 学会接纳自己
(1)爱惜自己的身体。
(2)别人对你表示友好和接纳,不要采取怀疑的态度,而以“谢谢”来表示接受。
(3)不要不承认自己的缺点,也不要过于自责。
(4)明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和行为方式。
(5)不要逃避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6)谨防嫉妒。
第二课 学会接纳自己
4.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
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和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我尊严的情绪体验。
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是在封闭的自我意识中形成的,是依存于与他人的接触,想象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而形成的。
5.培养自豪感与成功感
珍惜自己取得的每一个成功,哪怕是一点点成功,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一、认识自卑
自卑是与自信截然相反的心理品质,是对自己的轻视和否定,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的程度,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时,才能归之为心理障碍。
(一)自卑的种类
1.生理型自卑
生理型自卑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生理上的某种缺陷并因此自卑。据调查了解,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个子矮、体形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有残疾或缺陷等而产生精神压力,进而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2.家庭型自卑
家庭型自卑是指因为自己的家庭出身或家庭成员的原因而造成的自卑。例如,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出生于工人、农民家庭,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没权、没钱、离异或感情不好等而自卑。
3.能力型自卑
能力型自卑是指因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特长而造成的自卑。
4.心理型自卑
心理型自卑是因性格(如内向、胆怯)、气质(抑郁型、胆汁型)、意志品质差、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因素造成的自卑。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5.社会型自卑
社会型自卑是指因感觉自己人际关系不好、没有魅力、没有朋友等原因而产生的自卑心理都属于社会型自卑。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二)自卑的表现
自卑是个体内在的一种自我情绪体验方式,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有所体现。对学生而言,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争
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全感,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些学生感到自卑后会反抗。抗争分为积极抗争和消极抗争。积极抗争的表现是自卑者在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以后,能够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自身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百倍的努力获取成功来维护自尊。消极抗争表现为一些学生为免受他人伤害,四处寻找发泄的机会,老找别人的麻烦,夸大自己的优点,隐藏自己的缺点。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2.退缩
退缩分为积极退缩和消极退缩两种。积极退缩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是为“后扬”而采取的“先抑”。消极退缩的人则不然,他们在心目中断定自己低人一等,为避免竞争失败给自己造成伤害,就退缩在沉默与寂寞的壳里,宁愿不去寻找机会,也不肯进行任何情感上的冒险。
3.丑化自己
丑化自己是对任何事情都一笑了之,把自己当成舞台上表演的小丑,总做一些博得别人发笑的事情。
4.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的表现有利有弊,它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却也不会让自己做出惊人的成绩来。
5.抑郁
由于自卑感作祟,有些学生失去人生的希望,认为社会上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多愁善感,悲观主义,看自己一无是处,整日陷入忧愁之中。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三)消除自卑的心理
1.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
2.学会正确地归因
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3.提高自信心
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应有勇气,坚信自己能做好。
4.体验成功
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
5.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三)消除自卑的心理
6.建立新的兴奋点
当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或改做其他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7.正确地补偿自己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补偿: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就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二是扬长避短,如苏格拉底其貌不扬,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工夫,最后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
8.注意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三)消除自卑的心理
9.选准参照系
在与别人比较时,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或事进行比较。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自卑。
10.广交朋友,开放自我
培养乐群的个性,广交朋友,开放自我是远离自卑的重要武器。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二、认识自负
自负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
(一)自负的表现
1.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2.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3.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二)矫正自负的心理
1.接受批评
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
2.与人平等相处
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 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3.提高自我认识
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4.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自己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自负是目光短浅,自卑是目光阴暗,自负的人最不能承受打击,而自卑的人最不能看到自己的实力。自卑是意志瓦解的催化剂,摆脱自卑需要顽强的自信。自负是进步的敌人,消除自负更需极为谦逊的品质。
第三课 消除认知障碍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