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23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23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节《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固体也会受热胀冷缩的现象,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出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固体也会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了解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3. 能够简单解释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固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和规律。
教学难点: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物体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对于观察和实验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固体受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热水瓶和一个冷水瓶,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觉得这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瓶和冷水瓶的瓶口大小不一样?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冷水瓶放在冷水中会变大?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1:热水瓶的瓶口比冷水瓶的瓶口要小。
老师:非常好!那你们为什么觉得冷水瓶放在冷水中会变大呢?
学生2:因为冷水瓶里的水会冷缩,所以瓶子会变大。
老师:很好,你已经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冷缩。那么,你们知道固体也会受热胀冷缩吗?
学生们思考片刻。
学生3:老师,固体也会受热胀冷缩吗?
老师:是的,固体也会受热胀冷缩。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总结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第二环节:实验观察
1. 准备实验材料:一根钢尺、一盆热水、一盆冷水。
2. 将钢尺的一端放入热水中,另一端放入冷水中,观察钢尺的变化。
3.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观察和总结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老师:现在,我将一根钢尺的一端放入热水中,另一端放入冷水中,请大家仔细观察钢尺的变化。
学生们观察钢尺的变化。
学生4:老师,钢尺的一端变长了。
学生5:另一端变短了。
老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学生们开始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总结的规律。
学生6: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是:当固体受热时,它会膨胀变长;当固体受冷时,它会收缩变短。
老师:非常好,你总结得很准确。那么,你们知道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是什么吗?
第三环节: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
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让他们思考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是什么?
2. 解释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当物体受热时,分子活动加剧,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物体体积膨胀;当物体受冷时,分子活动减弱,分子之间的间距缩小,物体体积收缩。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固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那么你们知道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是什么吗?
学生7:是不是因为固体里的分子活动加剧,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所以固体会膨胀?
老师:非常好!你已经说得很对了。当固体受热时,分子活动加剧,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所以固体会膨胀。那么,当固体受冷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8:当固体受冷时,分子活动减弱,分子之间的间距缩小,所以固体会收缩。
老师:非常好!你们已经理解了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
第四环节:例子解释
1. 准备一根铁丝和一根橡皮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觉得这两样东西哪个更容易受热胀冷缩?为什么?
2. 解释:铁丝比橡皮筋更容易受热胀冷缩,因为铁丝是金属,金属的热胀冷缩性比较强。
老师:同学们,我拿出了一根铁丝和一根橡皮筋,请你们观察一下,你们觉得哪个更容易受热胀冷缩?为什么?
学生们观察铁丝和橡皮筋。
学生9:铁丝更容易受热胀冷缩,因为铁丝是金属,金属的热胀冷缩性比较强。
老师:非常好!你已经说得很对了。铁丝是金属,金属的热胀冷缩性比较强,所以铁丝更容易受热胀冷缩。
六、板书设计: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 实验观察和总结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 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固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和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简单解释固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出固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例子解释环节,学生通过观察铁丝和橡皮筋的特点,理解了金属的热胀冷缩性比较强。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有机衔接,通过实验和例子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体受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