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20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20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液体的热胀冷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还不够了解,对于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示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液体在加热或降温时发生变化的情况?”
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液体在加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在降温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现在我将一瓶装满水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加热,你们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4.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是不是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
1. 老师向学生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当液体受热时,分子活动加快,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体积膨胀,这就是液体的热胀现象。当液体冷却时,分子活动减慢,分子之间的距离缩小,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冷缩现象。”
2. 老师通过示范实验来观察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a. 实验1:老师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水。先让学生观察烧杯中的水的水平面位置,然后将烧杯放在火上加热一段时间,再观察水的水平面位置。
b. 实验2:老师准备一个玻璃管和一些水。先让学生观察管中的水的水平面位置,然后将管子放在火上加热一段时间,再观察水的水平面位置。
3.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在实验1中,烧杯中的水的水平面位置上升了。在实验2中,管中的水的水平面位置上升了。”
4.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热后水的水平面位置会上升呢?”
第三环节:实践探究
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玻璃烧杯、一根塑料管和一根金属管。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分别将烧杯、塑料管和金属管中装满水,然后将它们放在火上加热一段时间。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5.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总结,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规律。
2.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液体在加热时会膨胀变大,在冷却时会收缩变小。”
3.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1. 热胀:液体受热分子活动加快,体积膨胀
2. 冷缩:液体冷却分子活动减慢,体积收缩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总结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在实践探究环节,学生有机会亲自进行实验观察,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