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1.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法一1). 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2). 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方法二1) . 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2) . 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3) . 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2.小孔成像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3.做小孔成像实验1). 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2). 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3). 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4). 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4.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1.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队尾的学生只能看到前一位学生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站直了,这是因为( )。A.光的反射 B.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C.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D.光沿直线传播2.“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人叫匡衡,他勤奋好学。 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他就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隔壁家烛光就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他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3.我们在完成小孔成像的实践活动时,没有用到的材料是( )。A.纸杯 B.酒精灯 C.蜡烛4.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是运用到了“光沿直线传播”,下列做法没有运用到这一原理的是( )。A.木工用眼看木料刨得直不直 B.射箭比赛时瞄准C.工人砌墙时,吊线锤看墙直不直 D.放学排路队5.如图所示,皮影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小子焱观看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皮影人偶→幕布→观众眼睛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小子焱眼睛C.光源→幕布→皮影人偶→小子焱眼睛 D.幕布→光源→皮影人偶→小子焱眼睛1.本身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光发出后沿_____________传播。2.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它的原理是_________。3.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光斑,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是_________现象,它的原理是_______。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不变。( )3.利用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判断队伍排列是否整齐。( )4.透过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可以通过移动屏改变像的大小。( )5.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光是怎样传播的?小明做了以下实验。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1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0厘米,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如图1。 1.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片中小孔的高度必须________。2.在图1实验中,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3.请你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光的前进路线。4.小明将第2张卡纸的位置改变了一下,如图2这一次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5.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光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6.在图2中,将第2张卡纸向_______移动,可以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效果。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上述实验结论解释的是( )。A. B. C.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A和底端B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参考答案DBBCB1.光源 直线2.光沿直线传播3.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1.相同 2.能 3. 4.不能 5.直线 6.左边 7.A答:因为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当光线穿过小孔的时候,原来物体下方的光线跑到了幕的上方,而在物体上方的光线跑到了幕的下方。所以是倒立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