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说明:1、全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2、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题,每小题1分,15—35题,每小题2分,共55分)1. “l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比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南斯拉夫某城一块碑文上的一句话,它记述的史实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萨拉热窝事件C.珍珠港事件 D.涂油子弹事件2.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以后每四年一届,在以往的30届奥运会中,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有( )A.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 B.遭遇世界经济危机C.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3.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又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4. 2010年10月3日,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第92个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德国此项赔款的依据是 ( )A.《九国公约》 B.《四国条约》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5. 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的原因是 ( )A.巴黎和会的召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人们对一战心有余悸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6.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宣扬“十四点原则”的实质是 ( )A. 为了实现世界持久的和平 B. 为了实现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C. 为了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D. 为了建立公正平等的世界秩序7.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8. 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右边材料出自 ( )A.孙中山 B.黄兴C.严复 D.康有为9.《上海洋场竹枝词》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渡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此诗描述了近代中国由西方传入的( )21教育网A.轮船 B.火车 C.电影 D.电报10.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 ( )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11.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护国军力量强大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1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民国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13.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14.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④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⑤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15. 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16.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17. 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 ( )①德意志帝国 ②沙皇俄国 ③奥匈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8.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更密切 ②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③美国爱好和平,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④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便于美国谋取战后霸权、捞取战利品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9. 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资本(万元)日产量(万袋)1911年10约6004.31919年120约450018.8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 下列对巴黎和会认识正确的有 (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 ③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④会议损害了中国的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1.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 ( ) ①革命性已经丧失 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 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④ 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的三个主要派系是 ( )①奉系 ②直系 ③桂系 ④皖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3. 孙中山说:“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 )A.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24. 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其原因不包括 ( )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语话文增刊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C.刊登广告,便利了民众生活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25. 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及其惨烈,它的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该战役是 ( )21·cn·jy·comA.索姆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26.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大会,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妥协,会议最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中国却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因为 ( )A. 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被转让给日本 B.中国是战败国,只有任人宰割C. 中国瓜分世界和殖民地的愿望没有达成 D.中国台湾被割让给日本2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展开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盟会报刊?????????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 B.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C.国民革命运动 D.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8. 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29. 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体现在 ( )①向清政府提供政治贷款 ②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 ③夺取铁路沿线的土地和矿藏的开发 ④向中国贩卖鸦片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0. 《兴中会章程》中说:“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这表明兴中会的建立是有感于 ( )A.清统治的腐朽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传统文化的衰落 D.国内民族矛盾的尖锐31. 观察下图,这是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一座历史纪念碑。该碑是为了纪念 ( )2·1·c·n·j·yA.武昌起义 B.辛亥革命C.保路运动 D.南昌起义32. 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二十一条”的原因是 ( )A、迫于日本的武力威胁 B、为求助于日本共同镇压革命党人C、日本是中国的盟国 D、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33.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混战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对于该局面形成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之争凸显 ②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4. 下列各项中,属于“护国运动”爆发背景的是 ( )A.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1913年,袁世凯向五国财团借款C.革命党人公开抵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35.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36题14分,37题17分,38题14分,共45分)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情况 项 目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1425材料二: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 材料三: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签定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列宁:靠《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2)材料二中的“ 邻国 ”分别指谁? 材料二德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4分)(3)德与“邻国”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4)材料三中的《和约》是指什么《和约》?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6分)37.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02 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只有八家, 1904 年至 1911 年七八年间,先后开办的工厂共三十三家…… “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纲》(下册) (1)有学者认为:1911 年武昌首义,决不是偶然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7分)21cnjy.com材料二:1912 年2 月13 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中华革命纪事》www.21-cn-jy.com(2)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指什么?(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分)(4)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史实说明袁世凯是否有“尽忠民国?(至少写出三点)(4分)38. (14分)“海纳百川”是上海的精神,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创造了辉煌的“海派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上文出自哪一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材料二:下列图片记录了上海文化与经济生活的变迁:(2)右图反映了近代上海文化生活的发展。在当时,电话、电报的使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还知道有哪些生活方式传入上海,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经济生活?(至少举两例)(4分)材料三: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3)右图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举两点)(2分)材料四:下图反映了近代上海人寻找出路的轨迹:(4)荣氏兄弟在上海创立的福新面粉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为什么会在1912年创办呢?(4分)参考答案37. 答:(1)正确。(1分)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2分)21·世纪*教育网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2分)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2分)(2)答: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这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分)www-2-1-cnjy-com(3)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②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③帝国主义的压力;④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4)没有;(1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到北京;废除了《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了《中华民国约法》;镇压革命党;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复辟帝制;(写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