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理解并区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4)树立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观念。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区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2.教学难点: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课前预习】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1、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真理是标志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的正确反映。)
(1)真理的客观性
〖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 。真理只有一个。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 。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①真理都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 ;
②真理都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来 说的,都是 、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坚持 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 。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的过程 的;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 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 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 。
这就决定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再从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 ;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 。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 , 。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 。
【自主探究】
第一区:理解并掌握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一: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材料二: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探究任务]
1. 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2.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第二区:理解并掌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毛泽东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探究任务]
1. 外国的疫情趋向于严重,而中国在抗疫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那是否等于中国的抗疫经验可以直接运用于其他国家呢?这说明了什么?
2. 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同样为传染性病毒,是否直接把抗击非典的经验用来抗击新冠病毒?为什么?
3.材料二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第三区:理解并掌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奔月的梦想。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个梦想无法成为现实。
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年3月1日,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年10月,我国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未来,将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采集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历时20年。
[探究任务]
1.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20年,说明了什么?
2.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吗?为什么?
【小结提升】
【达标检测】
1.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事实
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暴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潮性研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
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6.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 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狭义相对论认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不可超越。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超光速”现象——“量子纠缠”。由于缺乏检验能力,爱因斯坦曾一度怀疑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直到1964年,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对近距离量子纠缠进行了成功测试。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则完成了千公里级的超远距离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再次验证了量子纠缠“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这启示我们( )
①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②真理性认识往往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③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一定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真理没有不被怀疑的特权,因为其根源在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组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该观点( )
①认识到实践具有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②反对从观念到观念,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思辨哲学
③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④认为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退化的生理过程。伴随衰老,一些慢性疾病也会随之产生。我国科学家在对大脑衰老的研究中揭示了神经系统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并发现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基因BAZ2B与基因EHMT1。该成果有望实现延缓衰老,并为防治部分老年性疾病提供新思路。该研究表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抓住本质联系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实践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 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宇宙年龄究竟几何 这一问题一直让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美国科学家对宇宙中最古老的光进行了重新观测,根据得到的观测结果,再加上一些宇宙几何学方面的计算,他们给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龄:137.7亿岁,误差不超过4000万岁。这说明(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
②真理是具体的,在特定阶段人们无法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③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④认识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班级: 姓名: 学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4. A 5. C 6. B 7. A 8. A 9.D 10. B
自主探究一:
1.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自主探究二:
1. 中国的抗疫经验不可以直接运用于其他国家。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 不能直接把抗击非典的经验用来抗击新冠病毒。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自主探究三:
1.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20年,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因为认识是没有止境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