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马可波罗的故乡 ——水上都市威尼斯马可 . 波罗的故乡 ——水上都市威尼斯这里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又是怎样的呢?它的地理位置怎样?(结合教材世界政区图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位置等角度说明。)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有人说:威尼斯古城是小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合作探究的要求:1、各小组自选一个话题,展开活动。2、小组成员要合理安排好,要有 专人负责记录、整理。3、活动结束后,选派一名同学作介绍。 祝大家合作愉快!!!!威尼斯的祖先在118个小岛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岛与岛之间建起桥梁,这样一座城市就逐渐形成了。有400座石拱桥,177条水道,总长45千米的运河,2300条水巷。因水而生岛以桥连,水为通道城市特点:威尼斯为什么能曾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运交通。因水而兴阅读卡 威尼城的兴起 600多年前,地中海是连接亚、非、欧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位于其北岸的威尼斯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为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后来,威尼斯成为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业港口,还一度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这里的居民多以商业和航海业为主。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 。因水而美 雄伟壮丽的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829年,重建于1043到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据说其中埋葬了耶酥门徒圣马可而得名。位于圣·马可广场上的钟塔,高98.6米。当年伽利略曾在这里向总督展示自己的望远镜。 威尼斯共有400余座各式各样的桥。 这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叹息桥。(此桥为当年犯人被押赴刑场时的必经之路,故称为“叹息桥”。)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贡多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游客乘火车或驾着汽车来到桥头,就要下车,即使是国家元首也要弃车入市,或安步当车,或搭上每10分钟一班的公共汽船,或多花几个钱雇一条私人快艇,或乘长11米、宽1.4米的“贡多拉”单桨平底木船邀游水域。 贡多拉2月的威尼斯还是冬天,少许有些寒意,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们此时都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欢节正在那里达到高潮。让中国游客感到亲切的,应该还有每年8、9月份的中国电影屡次获奖的威尼斯电影节。做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所设最高奖为“圣马可金狮奖”。金狮奖的由来是因为圣.马可,圣.马可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他是威尼斯的保护神。赞美威尼斯水淹圣马可广场搭“桥”行走水没圣马可广场威尼斯的灭顶之灾水的威尼斯城目前每年有200天被浸泡在水里,而在17世纪初,这一数字只有7天。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持续的降雨使得威尼斯泻湖地区海水涨潮时发生倒灌,游客只能踮起脚尖漫步著名的圣马可广场。许多古老的建筑物的地下基础结构被腐蚀,变得不坚固,造成大批古建筑下沉。2001年,科学家们发现,威尼斯自1727年以来的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响外,也有人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层塌陷,整个水城正一点点没入水中。有人甚至预言说,80年后的威尼斯将成为水下之城。材料一: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洪灾,城内水位升高了1米。2001年,威尼斯又遭受了 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灾,洪水持续四天四夜,使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在水中,威尼斯最大的广场20世纪每年遭遇洪水袭击10多次,近些年来,每年遭受100多次洪水袭击。材料二:根据地球板块理论,威尼斯每100年大约下沉1.3厘米,但是二战后,为满足发展需要,威尼斯人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降30厘米。材料三:威尼斯面积不到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到6万人,然而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为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令威尼斯不堪承受。回答:⑴三则材料分别反映出威尼斯忧在何处? ⑵通过三则材料分析威尼斯的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治理水灾 请同学们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以四人为一讨论小组,提出一些治理威尼斯水灾的建议,畅想威尼斯美好的未来。。 “摩西”工程于2003年开工,计划修建79道水下屏障。当涨潮威胁威尼斯时,可以将这些水下屏障升高。整个工程预计在2010至2011年间完成,总耗资52亿美元。?“摩西”工程:海水灌注法 :?这项计划总耗资1.17亿美元,需要挖12个直径为30厘米、深为700米的大洞,再将海水注入其中。这项计划将使“水城”升高30厘米,几乎相当于威尼斯在过去300年中下沉的水平。??威尼斯古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因水再兴拓展延伸请为我市的合理用水设计一条公益广告。“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摆在第一位;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 谢谢各位再见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水上都市》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读:课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运用各种地图和图表了解一个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并分析自然与人文特征相互关系的方法。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教材以水为纽带,展示了“水上都市”威尼斯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重点介绍威尼斯城的形成、发展、特色以及人们的生活与水的关系,理解它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的历史与现实。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濒临海域等自然环境特征。2.掌握威尼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主要特点。3.通过水城威尼斯的繁荣与面临的问题,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各种地图、图表资料,描述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特点。2.通过收集、整理、呈现各种资料,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描述威尼斯水城风光的特色。3.运用地理事实探究、讨论,分析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4.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生活的区域所面临的危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 2.通过对威尼斯因水而忧及我们生活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难点:水城威尼斯面临的问题,理解水对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4.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展示一段威尼斯水城风光的视频资料设问:看了这段视频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叙说)大家看到的这些内容都和什么有关?(学生说“水”)谁能猜到这会是什么地方呢?(大部分学生可能说出威尼斯)承转: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上都市——威尼斯,一起来探究威尼斯到底和水有什么样的关系。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从威尼斯水城风光引入新课,通过视频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从而激起他们对威尼斯学习的探究欲望。设问:这么美的地方哪儿呢?多媒体展示意大利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位置图学生活动:学生在这些地图上去寻找威尼斯的准确位置,气候类型及特点。设计意图:本环节简单但关键,学生可以从威尼斯临近地中海的地理位置中进一步感受威尼斯与水的关系,同时勾起学生对威尼斯兴建的好奇心,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伏笔。活动一:自主合作探究:有人说威尼斯古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你能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作简要说明吗?(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各讨论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自主探究相关内容。小组1:介绍威尼斯因水而生。出示威尼斯城区图并结合地图作适当的资料补充。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众多关于威尼斯兴建的想象和推测中走出来,准确了解威尼斯的因水而生,也让学生从威尼斯的兴建中体会到威尼斯人的智慧和威尼斯城建筑的奇妙。小组2:介绍威尼斯因水而兴。 补充马可.波罗相关历史资料,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空间,增加学生由地理到历史学习的一个兴趣,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小组3:介绍威尼斯因水而美。出示有关威尼斯风景的美丽的图片:威尼斯日出、威尼斯落日、威尼斯夜景、威尼斯巷道、威尼斯交通工具船、威尼斯日常出行的场景、威尼斯旅游等,每一张图片都与水紧紧相连。过渡:对美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赞美的欲望,或吟诗,或作赋,或歌唱,或感叹,今天我们就来个简单易行的游戏:好词送给威尼斯——快速抢说。同学们用你认为最贴切的好词赞美威尼斯的美丽。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威尼斯“因水而美”的学习,借用学生之口,达成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小组4:介绍威尼斯因水而忧。过渡:美丽的东西我们总是希望他永恒,但事实有时与人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这座水城如今最大的敌人也是水,水带给威尼斯人忧虑,也带给威尼斯城忧患,威尼斯除了面临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涨外,还忧在何处?补充资料:材料一: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洪灾,城内水位升高了1米。2001年,威尼斯又遭受了 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灾,洪水持续四天四夜,使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在水中,威尼斯最大的广场20世纪每年遭遇洪水袭击10多次,近些年来,每年遭受100多次洪水袭击。材料二:根据地球板块理论,威尼斯每100年大约下沉1.3厘米,但是二战后,为满足发展需要,威尼斯人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降30厘米。材料三:威尼斯面积不到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到6万人,然而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为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令威尼斯不堪承受。回答:⑴三则材料反映出威尼斯忧在何处?(地面下沉、洪水泛滥、环境污染)⑵通过三则材料分析威尼斯的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以四人为一讨论小组,提出一些治理威尼斯水灾的建议,畅想威尼斯美好的未来。(向学生介绍两种解决威尼斯忧患的办法:摩西工程、海水灌注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威尼斯有关的信息在课堂上难以收集,更没有办法让他们从心理接受上美丽的威尼斯会有令人担忧的事情发生,所以,在整合课程资源的时候,特别选取三段通俗易懂而又有典型性的材料,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的水之忧。过渡:威尼斯是水城,在欧洲,它的水患似乎离我们很远,大家静心想一想,我们平湖这个地方是不是也与水联系紧密呢。对,平湖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水网密布,水资源特别丰富。我们平湖有没有因水而忧呢?(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承转:水曾给这个城市带来过贸易的繁荣,水也曾多次肆虐过这座城市,我们一定要从水城威尼斯的发展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去年12月浙江开始启动“五水共治”行动。你知道这一行动的具体内容吗?活动二:请同学们为我市的“五水共治”行动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学生活动)利用老师提供的统一纸张或独做、或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发现好的设计作品,在大多数同学完成探究活动的情况下,展示好的作品,并给予适时肯定的点评。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唤起他们节约能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是本课的核心目标。【课堂小结】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河网密布的水乡,还是大江大旁湖的城镇,抑或是浩瀚大海边的渔村和城市,我们都要感恩水,感激水,善待水资源。尤其是在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是要有发展的眼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共同保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水上都市》.ppt 《水上都市》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