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登高》杜甫杜甫和《登高》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初中遇到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春望》创作《登高》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好几年,但是藩镇割据却是愈演愈烈,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所倾慕的大才子,被杜甫誉为“冠盖满京华”的李白又去世了。《登高》是杜甫晚年作品,当时他流落夔州(今重庆奉节地区),得了严重的肺病,生活困苦不堪,大概在重阳节“登高”这天,杜甫一个人在秋日登高远眺长江沿岸的萧瑟秋景,夔州本就风大水急,猿声哀鸣,不由得触目伤怀。从《望岳》到《登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人生暮年的百感交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回忆旧学登高诗王维登高,既是因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也是为了抒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杜甫登高,主要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本来约好一位友人一起登高,可是友人有事没有来,他只好独自一人强打精神登高。那么,这位伟大的诗人,一个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诗人,他这次“登高”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他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此诗曲折有致,出乎常情,更显诗人深厚功力。对比两诗,你能获得什么感悟呢?叙写羁旅之苦感念亲情之深抒发独居它乡《登高》品读诗意品读登高所见:秋风凛冽,江边的树林里传来阵阵猿猴的哀鸣之声,江心的沙洲上清冷孤寂,鸟儿盘旋飞舞,正在还巢。无边的落叶纷纷飘落,江水滚滚崩腾扑面而来。触景所感:在这萧瑟、肃杀的气氛中,诗人在检视自己的一生,一年年的颠沛流离,辗转飘摇万里之处,内心对还巢的鸟儿似乎生出了些许的羡慕。转瞬间,人生就已老去,时间像无尽的江水一样无情地流逝,自己迎来了人生的暮秋,拖着病体孤独的重阳日登高。一生的艰辛染白了鬓发,似乎只有酒可以浇灭这哀愁,可偏偏病疾缠身,人生潦倒无助之际,本可浇愁的酒水也不得。《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名 篇 初 识《登高》品读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景:首联:仰望秋风碧云天(听猿鸣哀声);俯视江水沙洲(见鸟儿归巢)。肃杀萧瑟的氛围尽显颔联:仰望无边落木(落叶纷飞);俯视无尽江水(滚滚而来)。时光流逝的表象凸显拓展知识——登高。传统数理哲学九为最大阳数,所以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古人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到唐代“重阳”正式列为节日,这时人们会进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活动。《登高》品读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情:颈联:悲秋作客(漂泊潦倒);带病登台(年老多病)。孤苦之愁尾联:苦恨双鬓(感慨年老力衰);新停酒杯(浇愁亦不得)。时光流逝的表象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诗圣”。叁知 人 论 世沉 郁 顿 挫饱经忧患穷困潦倒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漂泊西南时期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长安十年时期获得参军的官职一月后,安史之乱起,又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战乱流离时期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读书和壮游时期《登高》品读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孤独漂泊愁苦潦倒忧国忧己伤时伤身《登高》品读主题思想:由孤身登高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江边空旷、遥远、萧瑟、凄凉的秋日苦境,抒发了自己常年漂泊、苦难缠身、潦倒不堪、老病孤愁的忧伤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无尽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带来对生命的感慨,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具有哲理性的提醒我们时光的不可停留,苍茫大地下,主宰万物的本不是人类,诗人感慨于人生的渺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常作客”展现了诗人居无定所,一生辗转漂泊(更是对应看到鸟儿还巢有了人不如鸟的忧愁),“百年”可做一个约数,颇有夸张之意,这里更可指暮年,多病的诗人仍然在一个家人团聚、登高饮酒的重阳佳节孤苦无依。本诗的对仗工整,音律和谐。可以说是“格律”的忠实卫士,而更是将对仗应用到了极致。总 结 全 诗颈联首联颔联尾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洲渚仰望:无边落木俯视:不尽长江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忧愤无奈哀婉孤独沉郁高昂愁苦沉痛写景抒情忧国伤时诗人垂暮,深秋独登高。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坎坷里写着豪情万丈,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登高》拓展阅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拓展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境情感整 体 感 知意境: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绵邈。情感: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之情油然而生。无边落木萧萧下生 命 短 暂无边落木萧萧下宇 宙 永 恒反衬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意象?《登高》练习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B. “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高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漂泊孤苦之情;“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D.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