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5.1 分子动理论 内能物理观念:分子动理论、布朗运动、内能、扩散现象。1.知道分子动理论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2.了解扩散现象并能解释布朗运动.3.了解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科学思维:分子动理论“油膜法”。1.掌握分子模型的构建与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知识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 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宏观量 桥梁 微观量摩尔质量M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02×1023 mol-1 分子的质量:m0==摩尔体积Vmol 分子的体积:V0==(固体、液体) 对气体,V0为分子所占空间物质的量n== 分子数:N=n·NA2. 分子模型固体、液体 固体、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可将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体形 分子直径d= (球体模型)或d=(立方体模型)气体 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V0==不是气体分子的体积,而是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 分子间距d=(2023 淄博一模)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M,阿伏伽德罗常数NA,地面附近大气压强p0,重力加速度大小g。由此可以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 )A. B.C. D.(2023 天津二模)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油膜面积为S,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B.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C.油酸的密度为D.油酸分子的直径为(2023 西城区校级模拟)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的、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现有一根铁质晶须,直径为d,用大小为F的力恰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A.() B.()C.() D.()(2022 青浦区二模)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 )A.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B.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C.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2022 静安区二模)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kg/m3,取这种油剂0.8g滴在平静的水面上,最终可能形成的油膜最大面积约为( )(已知油滴分子的直径为1×10﹣10m)A.10﹣10m2 B.104m2 C.107m2 D.1010m2【知识点二】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实验图定义 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条件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空隙。 颗粒足够小,肉眼看不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永不停息,无规则;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注意:实验中描绘的是颗粒每隔30s的位置连线,不是运动轨迹。)原因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空隙。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气体)分子运动无规则性的反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越小,撞击的分子数目越少,分子运动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实质 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布朗运动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集团”即固体颗粒的运动,间接反映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2023 重庆模拟)关于下列五幅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图,加热一锅水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B.对乙图,半杯水与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总体积要小于整个杯子的容积,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有间隙C.对丙图,自由膨胀和扩散现象都具有双向可逆性D.对丁图、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2023 南平模拟)福建南平茶文化久负盛名,“风过武夷茶香远”“最是茶香沁人心”。人们在泡大红袍茶时茶香四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泡茶的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茶香越浓C.茶香四溢是布朗运动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D.茶香四溢是布朗运动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023 黄浦区二模)布朗运动实验中记录的折线表示( )A.花粉颗粒运动的轨迹B.液体分子运动的轨迹C.花粉颗粒各时刻位置的连线D.花粉颗粒的位置—时间图像(2023 衡阳二模)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B.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C.物体的内能越多,温度一定越高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2023 西湖区校级模拟)2021年12月9日,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如图所示,气泡静止在水中,此时( )A.气泡受到浮力B.因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不会有水分子进入气泡中C.气泡内气体在界面处对水产生压力D.水与气泡界面处,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知识点三】分子力与分子势能名称 项目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F 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图像随分子间距的变化情况 rr>r0 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F引>F斥,F表现为引力 r增大,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r减小,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r=r0 F引=F斥,F=0 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r>10r0 (10-9 m) F引和F斥都已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为零面积与斜率 面积:分子力做的功 斜率:分子力5. 判断分势能的变化有两种方法(1)看分子力的做功情况。(2)直接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判断,但要注意其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的区别。记住一个位置分子势能最小(不为零,且为负)——平衡位置;两个位置分子势能为零——无穷远处和小于r0处。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不为零,最小且为负。(多选)(2023 合肥模拟)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和活塞在注射器中封堵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用力向外拉动活塞会明显感觉到反向阻力,这一现象反映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B.两分子从相距无穷远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C.温度高的物体与温度低的物体相比,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更大D.人在夏天吃冰棍时,冰在嘴里由0℃的冰融化成0℃水时,内能变大(2023 永川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间存在磁力的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的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的作用(2022秋 静安区期末)一定质量的乙醚液体全部蒸发,变为同温度的乙醚气体,在这一过程中( )A.分子间作用力增大B.分子引力、分子斥力均减小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分子势能减小(多选)(2023 河南模拟)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B.不论温度有多高,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总是少数分子C.图中两条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D.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E.温度升高,曲线峰值向左移动(多选)(2023 河北一模)如图所示是氧气分子在0℃和100℃的速率分布规律图。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横坐标表示速率。对于一定质量的氧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速率为零的氧气分子个数越少B.温度越高,低速率分子占比越小,氧气分子总动能越大C.温度越高,高速率分子占比越大,氧气的压强越大D.温度越低,占比最大值所对应的速率越小,氧气体积可能不变(2022 江苏)自主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密闭容器中的氢气性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增大时,氢气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B.压强增大是因为氢气分子之间斥力增大C.因为氢气分子很小,所以氢气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看成理想气体D.温度变化时,氢气分子速率分布中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会变化(2021 重庆)图1和图2中曲线Ⅰ、Ⅱ、Ⅲ分别描述了某物理量随分之间的距离变化的规律,r0为平衡位置。现有如下物理量:①分子势能,②分子间引力,③分子间斥力,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则曲线Ⅰ、Ⅱ、Ⅲ对应的物理量分别是( )A.①③② B.②④③ C.④①③ D.①④③(2020 上海)悬浮水中的花瓣颗粒的布朗运动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花瓣颗粒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有斥力 D.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022 淄博二模)某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m3和2.1kg/m3,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约为( )A.3×1021 B.3×1022 C.3×1023 D.3×1024(2022 东城区二模)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将油膜看作由一个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的单层分子膜B.分子直径等于油酸的酒精溶液的体积与油膜的面积之比C.若油酸的酒精溶液浓度太高,会使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偏小D.若测量的油膜面积偏小,会使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偏小(2022 杨浦区二模)目前,“冷冻电镜”已经能确定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据此推测,该电镜的测量精度至少约为( )A.10 5m B.10 10m C.10 15m D.10 20m(多选)(2022 天河区校级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绝对湿度大则相对湿度不一定大,但相对湿度大则绝对湿度一定大B.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势能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势能大C.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到尘埃飞舞,这是尘埃在做布朗运动D.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多选)(2022 津南区校级三模)2021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m台决赛中,14岁的全红婵以总分466.2拿到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她的五次跳水中有三次满分,娴熟的动作和标准的姿势不禁让李小鹏感叹:我扔个硬币溅起的水花都比她跳水的水花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出水后泳衣上的水很快滑落,这是因为制造泳衣的材料对水不浸润B.运动员入水激起的水花中,很多呈现球形,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C.水池中的水温保持在26℃左右,用以保证运动员入水后的舒适度,此时运动员和水池中的水处于热平衡状态D.运动员入水后,身体周围会出现一些小气泡,在水中产生的气泡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这些小气泡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2022 徐汇区三模)如图1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绝热汽缸,汽缸内用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现向活塞上表面缓慢倒入细沙,如图2为倒入过程中气体先后出现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则( )A.曲线①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与曲线②时相等B.曲线①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比曲线②时更小C.曲线②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比曲线①时相等D.曲线②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比曲线①时更大(2022 新罗区校级模拟)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取r趋近于无穷大时EP为零。若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处,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对乙先做负功后做正功B.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2时,乙分子的速度最大C.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2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1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表现为引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5.1 分子动理论 内能物理观念:分子动理论、布朗运动、内能、扩散现象。1.知道分子动理论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2.了解扩散现象并能解释布朗运动.3.了解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科学思维:分子动理论“油膜法”。1.掌握分子模型的构建与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知识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 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宏观量 桥梁 微观量摩尔质量M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02×1023 mol-1 分子的质量:m0==摩尔体积Vmol 分子的体积:V0==(固体、液体) 对气体,V0为分子所占空间物质的量n== 分子数:N=n·NA2. 分子模型固体、液体 固体、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可将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体形 分子直径d= (球体模型)或d=(立方体模型)气体 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V0==不是气体分子的体积,而是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 分子间距d=(2023 淄博一模)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M,阿伏伽德罗常数NA,地面附近大气压强p0,重力加速度大小g。由此可以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 )A. B.C. D.【解答】解:大气中的压强由空气气的质量产生,即mg=p0S=p0 4πR2则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NNA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3 天津二模)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油膜面积为S,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B.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C.油酸的密度为D.油酸分子的直径为【解答】解:A、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等于总质量除以分子数,即,故A错误;B、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等于总体积除以对应的分子数,题干中V不是油酸的摩尔体积,故B错误;C、题干中V不是油酸的摩尔体积,题干中M是油酸的摩尔质量,根据ρ求密度,各物理量不具有统一性,故C错误;D、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恰好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故D正确;故选:D。(2023 西城区校级模拟)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的、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现有一根铁质晶须,直径为d,用大小为F的力恰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A.() B.()C.() D.()【解答】解:铁的摩尔体积:单个分子的体积:又:所以分子的半径:r分子的最大截面积:S0=π 铁质晶须的横截面上的分子数:n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故选:C。(2022 青浦区二模)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 )A.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B.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C.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解答】解:AB、铜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故A正确,B错误;CD、铜的摩尔体积为:;故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V0,故CD错误。故选:A。(2022 静安区二模)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kg/m3,取这种油剂0.8g滴在平静的水面上,最终可能形成的油膜最大面积约为( )(已知油滴分子的直径为1×10﹣10m)A.10﹣10m2 B.104m2 C.107m2 D.1010m2【解答】解:由质量与体积公式得由于D≈10﹣10m,因此形成的最大面积约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二】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实验图定义 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条件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空隙。 颗粒足够小,肉眼看不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永不停息,无规则;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注意:实验中描绘的是颗粒每隔30s的位置连线,不是运动轨迹。)原因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空隙。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气体)分子运动无规则性的反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越小,撞击的分子数目越少,分子运动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实质 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布朗运动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集团”即固体颗粒的运动,间接反映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2023 重庆模拟)关于下列五幅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图,加热一锅水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B.对乙图,半杯水与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总体积要小于整个杯子的容积,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有间隙C.对丙图,自由膨胀和扩散现象都具有双向可逆性D.对丁图、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解答】解:A.对甲图,加热一锅水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是水的对流引起的,不是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用肉眼观察不到的,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故A错误;B.对乙图,半杯水与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总体积要小于整个杯子的容积,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正确;C.对丙图,自由膨胀和扩散现象都具有单向性,不具有双向可逆性,故C错误;D.对丁图、扩散现象也能在固体之间发生,故D错误。故选:B。(2023 南平模拟)福建南平茶文化久负盛名,“风过武夷茶香远”“最是茶香沁人心”。人们在泡大红袍茶时茶香四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泡茶的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茶香越浓C.茶香四溢是布朗运动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D.茶香四溢是布朗运动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闻到茶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所以用高温开水泡茶,能很快泡出茶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3 黄浦区二模)布朗运动实验中记录的折线表示( )A.花粉颗粒运动的轨迹B.液体分子运动的轨迹C.花粉颗粒各时刻位置的连线D.花粉颗粒的位置—时间图像【解答】解:布朗运动实验中记录的不是花粉颗粒的运动轨迹,而是花粉颗粒每经过一定时间的位置,则实验中记录的折线表示的是花粉颗粒各时刻位置的连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 衡阳二模)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B.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C.物体的内能越多,温度一定越高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布朗运动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B错误;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越高,只能表明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不能说明物体内能越多,故C错误;D、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均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2023 西湖区校级模拟)2021年12月9日,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如图所示,气泡静止在水中,此时( )A.气泡受到浮力B.因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不会有水分子进入气泡中C.气泡内气体在界面处对水产生压力D.水与气泡界面处,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解答】解:A.由于在失重状态下,气泡各面收到水的作用力为零,没有差值,所以不会受到浮力,故A错误;B.气泡内气体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根据扩散现象,水分子会进入气泡中,故B错误;C.虽然在失重状态下,但气泡内气体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大量的气体分子会碰撞界面产生压强,所以对水产生压力,故C正确;D.水与气泡界面处,水分子较为稀疏,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D错误。故选:C。【知识点三】分子力与分子势能名称 项目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F 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图像随分子间距的变化情况 rr>r0 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F引>F斥,F表现为引力 r增大,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r减小,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r=r0 F引=F斥,F=0 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r>10r0 (10-9 m) F引和F斥都已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为零面积与斜率 面积:分子力做的功 斜率:分子力5. 判断分势能的变化有两种方法(1)看分子力的做功情况。(2)直接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判断,但要注意其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的区别。记住一个位置分子势能最小(不为零,且为负)——平衡位置;两个位置分子势能为零——无穷远处和小于r0处。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不为零,最小且为负。(多选)(2023 合肥模拟)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和活塞在注射器中封堵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用力向外拉动活塞会明显感觉到反向阻力,这一现象反映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B.两分子从相距无穷远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C.温度高的物体与温度低的物体相比,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更大D.人在夏天吃冰棍时,冰在嘴里由0℃的冰融化成0℃水时,内能变大【解答】解:A.用手和活塞在注射器中封堵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用力向外拉动活塞会明显感觉到反向阻力,是因为封闭气体的体积增大,由玻意耳定律可得压强减小的原因,但外接大气压不变,因此感觉到反向阻力,故A错误;B.两分子从相距无穷远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根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像可知,开始靠近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且引力先逐渐变大,然后逐渐减小到零,两分子在继续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并随着距离减小逐渐变大,故B正确;C.温度高的物体与温度低的物体相比,分子的平均动能大,而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更大,故C错误;D.冰在嘴里由0℃的冰融化成0℃水时,需要吸热,则内能会变大,故D正确。故选:BD。(2023 永川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间存在磁力的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的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的作用【解答】解: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但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两铅块紧密结合,分子距离靠的比较近,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得下面的铅柱不脱落,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秋 静安区期末)一定质量的乙醚液体全部蒸发,变为同温度的乙醚气体,在这一过程中( )A.分子间作用力增大B.分子引力、分子斥力均减小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分子势能减小【解答】解:A.乙醚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乙醚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会减小,故B正确;C.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乙醚液体在蒸发变为乙醚气体时,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C错误;D.乙醚液体蒸发过程中,乙醚分子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B。(多选)(2023 河南模拟)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B.不论温度有多高,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总是少数分子C.图中两条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D.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E.温度升高,曲线峰值向左移动【解答】解:AD.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的,故A错误,D正确;B.根据分子运动的特点,在任意温度下,气体速率分布均满足“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因此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总是少数分子,故B正确;C.由题图可知,两种不同情况下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与分子速率间的关系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都应该等于1,即相等,故C正确;E.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所占比例变大,曲线峰值向右移动,故E错误。故选:BCD。(多选)(2023 河北一模)如图所示是氧气分子在0℃和100℃的速率分布规律图。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横坐标表示速率。对于一定质量的氧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速率为零的氧气分子个数越少B.温度越高,低速率分子占比越小,氧气分子总动能越大C.温度越高,高速率分子占比越大,氧气的压强越大D.温度越低,占比最大值所对应的速率越小,氧气体积可能不变【解答】解:A、从图中可看出温度越高,速率为零的分子所占的百分比越小,速度为零的分子个数越少,故A正确;B、从图中可看出温度越高,低速率分子占比越小,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总动能越大,故B正确;C、从图中可看出温度越高,高速率分子占比越大,但不知道气体的体积的变化,所以不能判断气体的压强大小,故C错误;D、从图中可看出温度越低,占比最大值所对应的速率越小,体积的变化还与压强有关,压强的变化未知,则体积可能不变,故D正确。故选:ABD。(2022 江苏)自主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密闭容器中的氢气性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增大时,氢气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B.压强增大是因为氢气分子之间斥力增大C.因为氢气分子很小,所以氢气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看成理想气体D.温度变化时,氢气分子速率分布中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会变化【解答】解:A、密闭容器中的氢气质量不变,分子个数不变,根据可知,当体积增大时,单位体积的分子个数变少,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故A错误;B、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持续的、无规则撞击,故压强增大并不是因为分子间斥力增大,故B错误;C、要实际气体的压强不是很高,温度不是很大,才可以近似的当成理想气体来处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看成理想气体的,故C错误;D、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随着温度的变化时,气体分子中速率大的分子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变化,故D正确。故选:D。(2021 重庆)图1和图2中曲线Ⅰ、Ⅱ、Ⅲ分别描述了某物理量随分之间的距离变化的规律,r0为平衡位置。现有如下物理量:①分子势能,②分子间引力,③分子间斥力,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则曲线Ⅰ、Ⅱ、Ⅲ对应的物理量分别是( )A.①③② B.②④③ C.④①③ D.①④③【解答】解:根据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即分子之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可知,曲线I为分子势能随分子之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根据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即分子之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为零,可知曲线Ⅱ为分子力随分子之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根据分子之间斥力随分子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可知曲线Ⅲ为分子斥力随分子之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0 上海)悬浮水中的花瓣颗粒的布朗运动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花瓣颗粒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有斥力 D.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答】解: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无法说明分子间存在哪种作用力,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22 淄博二模)某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m3和2.1kg/m3,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约为( )A.3×1021 B.3×1022 C.3×1023 D.3×1024【解答】解:设吸入空气的密度为ρ,呼吸一次吸入空气体积为V、质量为m,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每呼吸一次吸入空气的分子数为n。则有:m=ρVn则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Δn3×102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 东城区二模)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将油膜看作由一个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的单层分子膜B.分子直径等于油酸的酒精溶液的体积与油膜的面积之比C.若油酸的酒精溶液浓度太高,会使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偏小D.若测量的油膜面积偏小,会使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偏小【解答】解:A、该实验中将油膜看作由一个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的单层分子膜,故A正确;B、分子直径等于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与油膜的面积之比,故B错误;C、若油酸的酒精溶液浓度太高,但是操作正确,则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不变,故C错误;D、根据若测量的油膜面积偏小,会使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偏大,故D错误。故选:A。(2022 杨浦区二模)目前,“冷冻电镜”已经能确定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据此推测,该电镜的测量精度至少约为( )A.10 5m B.10 10m C.10 15m D.10 20m【解答】解:已知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冷冻电镜”已经能确定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说明该电镜的测量精度至少约为10 10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多选)(2022 天河区校级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绝对湿度大则相对湿度不一定大,但相对湿度大则绝对湿度一定大B.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势能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势能大C.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到尘埃飞舞,这是尘埃在做布朗运动D.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解答】解:A、相对湿度的定义B100%,式中p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压强,ps为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ps在不同温度下的值是不同的,温度越高,ps越大,故A错误;B、液体表面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等于平衡距离r0时,分子势能最小,所以表面层分子间的势能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势能,故B正确;C、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在液体内做的无规则的运动,空气中的尘埃受到重力的影响,会落回到地面,不属于布朗运动,故C错误;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故D正确;故选:BD。(多选)(2022 津南区校级三模)2021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m台决赛中,14岁的全红婵以总分466.2拿到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她的五次跳水中有三次满分,娴熟的动作和标准的姿势不禁让李小鹏感叹:我扔个硬币溅起的水花都比她跳水的水花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出水后泳衣上的水很快滑落,这是因为制造泳衣的材料对水不浸润B.运动员入水激起的水花中,很多呈现球形,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C.水池中的水温保持在26℃左右,用以保证运动员入水后的舒适度,此时运动员和水池中的水处于热平衡状态D.运动员入水后,身体周围会出现一些小气泡,在水中产生的气泡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这些小气泡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解答】解:A.运动员出水后泳衣上的水很快滑落,这是因为泳衣由对水不浸润的材料制成,故A正确;B.运动员入水激起的水花接近球形,这是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正确;C.水池中的水温约26摄氏度,用以保证运动员入水后的舒适度,此时运动员的体温和水池的水温并不相同,故C错误;D.运动员入水后,身体周围会有一些小气泡做无规则的运动,这些小气泡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故D错误。故选:AB。(2022 徐汇区三模)如图1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绝热汽缸,汽缸内用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现向活塞上表面缓慢倒入细沙,如图2为倒入过程中气体先后出现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则( )A.曲线①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与曲线②时相等B.曲线①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比曲线②时更小C.曲线②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比曲线①时相等D.曲线②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比曲线①时更大【解答】解:向活塞上表面缓慢倒入细沙,重力逐渐变大,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处在绝热容器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图中曲线可知曲线②中分子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百分比较大,即曲线②的温度较高,所以曲线①先出现,此时气体内能比曲线②时更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 新罗区校级模拟)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取r趋近于无穷大时EP为零。若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处,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对乙先做负功后做正功B.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2时,乙分子的速度最大C.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2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1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解答】解:AB、r2处是平衡位置,r3处分子力为引力,所以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分子力先做正功,运动到r2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分子势能最小,后做负功,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故A错误,B正确;C、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2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为零,故C错误;D、当两个分子相距为r=r1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D错误。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15.1 分子动理论 内能(原卷版).docx 专题15.1 分子动理论 内能(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