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平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命题说明
南平市语文学科指导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何让包括工作在内的整体生活实际生发出美感体验,这是包括生活美学在内的所有美学理论都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因为,“真正的审美生活应该是在艰辛的生存中收获生存的喜乐,而非在逃离中寻找美的避难所,若是这样,占生活绝大部分的劳作未免太过逼仄。在功利生活中超越功利,这即是生活美学的现实辩证”。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体验,是一种纯净的喜悦感与满足感,因而审美最终通向幸福感。
不难看到,无论是以康德为代表的形式美学,还是日常生活美学,其关注的焦点是艺术活动的终端——艺术品。形式美学对艺术品的各种形式特征进行审美静观与客观分析,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性的审美愉悦;日常生活美学则对业已完成的艺术品及图像符号进行大量复制,装点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审美静观还是符号装饰,实际上都是对艺术品的消费,只不过消费的方式和状态不同,前者是审美鉴赏与精神愉悦,后者是功利占有与视听浸染。因此,两者可归为以艺术品为对象的“消费型美学”,其最大特点是仅仅守住艺术活动的终端,对艺术品的形式加以非功利或功利性的审美接受,而对艺术活动的起始环节不甚关注。比如,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或一幅书画作品时,注意力多聚焦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而对该作品创造的过程与细节不会太在意。因为我们在鉴赏时已然意识到了自己是在休闲与消费,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去关注艺术品的创造环节。消费型美学内部存在一道裂隙,这道裂隙将生活分隔为工作与休闲、创造与消费、功利与审美等二分性的状态,实际上是对审美场域的收缩与限制。
事实上,艺术活动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技艺,而这恰恰是审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与艺术的制作生产之间存在时空隔膜,人们被复制的艺术品所环绕,少有机会亲见艺术原作。或许是对这种艺术产品过剩状况的反弹,近年来,人们的趣味也由单一的审美接受转向了更有挑战性和创造意义的技艺制作,这就回到了艺术的原初形态。在杜威看来,艺术就是一个完整的“经验”,它通过制作的方式实现其自身。舒斯特曼也说:“艺术是一种生活中清醒的专注,可以让人对自己知觉、执行和体验的对象有个更为丰富、清晰、批判性的认识。”当美学回归生活,那就要将“身心合一”当作一个基本前提加以考量。在这个前提下,审美不是挑拨欲望、让人血脉偾张的感官刺激,也不是剿绝思量、对意象形式进行无功利的审美静观,而是在身心谐和、物我互融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每一个真实细节,在各种生活技艺的实践中体验参与、创造所带来的价值感与幸福感。
(摘编自詹冬华《试论“具身化”的技艺美学》)
材料二:
庄子认为高超的技艺本身就有审美价值,值得欣赏。在《养生主》篇中,他写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进而借文惠君之口称赞说:“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徐复观指出,“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不是技术自身所须要的效用,而是由技术所成就的艺术性的效用”。也就是说,庄子并非在实用层面理解技术,而是将技术视为一种审美现象。又如在《达生》篇中,他描写一位善泳者,在鼋鼍鱼鳖不能游的瀑布飞落之处,却能游数百步,然后“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这固然是寓言,但这夸张的描写背后是可以见出作者的思想倾向的,即技艺可以作为审美对象观赏。在诸子百家中,即使工匠出身的墨子,也并没有意识到高超的技艺本身是具有自在价值的审美现象。庄子第一次揭示了技艺本身的审美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庄子技艺美学的逻辑原点。
庄子还深入地探究了技艺的审美心理。他发现,技艺这种知识不仅“得之于手”,还要“应于心”,因而,必然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在《达生》篇中,梓庆的技艺,“见者惊犹鬼神”。他自己解释说,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关键在于“其巧专而外骨消”,具体做法是:斋戒三日,不再怀有庆赏爵禄之心;斋戒五日,不再怀有非誉巧拙之心;斋戒七日,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四肢形体。也就是说,要想技艺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具备无功利之心。无功利之心并非是说对外物漠不关心,而是专注于对象本身。如痀偻者所言,“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无功利之心、专注于对象本身的状态,其实是一种审美的状态。正如康德所言,审美就是“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来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与康德所谓审美状态不同的是,庄子认为,技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审美的超越功利之心,甚而是审美主体的彻底消失,达到“忘己”“无己”状态。在《达生》篇中,工倕“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痀偻者忘记了自身,同于自然万物,伸出去的手臂“若槁木之枝”,说的就是这种主体完全沉浸、消失于对象之中的状态。
(摘编自季中扬《〈庄子〉中的技艺美学与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美是一种纯净的喜悦感与满足感,它能让人们在艰辛的生存中,获得一种超越功利的存在体验。
B.形式美学和日常生活美学都是以艺术品为审美对象,它们都关注艺术品的形式而忽视其创造环节。
C.庄子认为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其技艺超出实用层面,具有审美价值。
D.庄子揭示出技艺本身的审美意义,深入地探究了技艺的审美心理,这形成他技艺美学的逻辑原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鉴赏诗歌或书画作品时,我们应聚焦作品创造过程与细节,摒弃“消费型美学”。
B.技艺是审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参与技艺实践。
C.庄子《达生》篇用夸张手法展现善泳者高超泳技,表明庄子意识到技艺的审美价值。
D.抛却功利心,专注于对象本身,有助于进入技艺的审美状态,达到技艺的最高境界。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技艺美学”的一项是(3分)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B.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
C.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杨万里《插秧歌》)
D.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文征明《题高房山横轴》)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一开头说“如何让包括工作在内的整体生活实际生发出美感体验”,针对这一问题,技艺美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述。(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南柯一梦① 星新一
“恭喜!恭喜!!”
许多人在我的身边蜂拥而至,七嘴八舌地喊叫。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我胡乱刨地时,意外地刨出个坛子,打开一看,啊!满坛子金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我开始摆弄着金币玩。时而一枚一枚地摆起,时而把它抛起,倾听那美妙的响声。不一会儿,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并喊道:“恭喜呀,发财!”
这些人不停地向我点头哈腰,满脸堆笑,阿谀奉承。此种作态,笑脸,真令人生厌。有个家伙,竟想趁机偷一枚。不巧,被旁人瞧见,只好把手抽了回去,继而在场的人似乎都在觊觎着这块金币。
我觉得太无趣。
其间,还来了几位年轻姑娘。她们都围在我的身旁,悄悄地说“您太了不起!”“真是个美男子呀!”云云。
看到这番情景的男人们,不禁赞道“身边环绕着如此美貌的女人,真叫人羡慕!”“但愿今生能如此!”等等。
我抛出一把金币,并用手示意他们走开,那些家伙弯腰拾起,连连点头道谢,就走开了。这才稍微清静了些。
周围的女人,唧唧喳喳地也扰人不安,又都赖着不走,可我毫无兴趣。塞给金币后,总算打发走了二三个。可是片刻,她们又折了回来。
她们端来了丰盛佳肴,一个偌大的银盘子里,盛满了鱼、肉,还有酒。可我毫无兴趣,我吃了一片面包,喝了口水。她们见我不肯动筷,便说:“让我们品尝品尝吧!”其姿态看上去,颇为彬彬有礼,但却吃起来没够,贪馋极了。
尔后,来了一个男人说:“我想请您去公司当经理。全体职员都很敬佩您。因此,不叫您为烦杂事务操心,只是想实现敬佩您的这份心愿。”
我一点头,就被请到台上,数百人队伍整齐,向我低头致敬,并振臂高呼:“万岁!万岁!”我觉得这还有那么点意思。给他们当头头,倒也不坏。
“您的勋章已从国外运到了。”一个提着箱子的人这样说道。打开箱子一看,只见镶嵌着金光宝石的勋章上,缀有一条长长的绶带,虽然把它挂在了脖子上,但半点意思都没有。
“这是您的专车。”
面前停着两辆车。一辆是赛车,另一辆是涂黑的大型车。我仍然觉得没趣,哪辆车我也不肯坐。
然而,不管怎么讨厌,也不行。女人们一边尖声欢叫着,一边前簇后拥地把我推进了大客车。虽不情愿坐进这种车里,但又不便拂逆。车轮前飞,一加大油门,顿时觉得头晕目眩,太扫兴了。
不一会儿,车子开到海滨。一艘扬起白帆的游艇停在那儿。我被领到艇上,女人们弹着琴,唱着歌儿。苍空、白云、海鸥、波浪……
“您必须在这儿……”
她们不让我进舱,可我什么都无心欣赏,只想躲入舱内,但好象这也不允。真没趣。
游艇冲向大海,自然,船儿开始颠簸。我感到厌烦。一旦落水,岂不……想到此,惶惶不安,猛然间一股苦涩味儿涌上胸口。我慌忙抓住栏杆,紧闭双目,强忍着。
此时,别无所求,只求“快停船吧”!
一场荒诞离奇的梦,终于结束了。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被放到桌子上。头上安着小型金属装置。周围人正在议论。
“我们研制出了使人做梦的这一装置。用它,人们就可以做理想的梦。刚才试验的录像磁带,是面向成年男子的初梦用的。但是,如对人有害,就不妥了。因此,首先用猴子做试验,看它是否有害。”
因为我是猴子,不通人语。然而,真是无聊、令人厌倦的初梦一收场,我觉得轻松了。难道人类喜欢做这样的梦吗?
我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并且喜欢做个梦,在那静寂的大森林里,饱餐一顿香蕉。如果再梦上成为猴王,那更是妙哉,妙哉……
人们仍然在我的身边讨论。
“这只猴子似乎有些疲倦了。看来有一定的害处。但总有一天会改进的。真盼着早一天应用。使用这种产品已经为期不远了。科学在进步,恭喜……”
(张丽娟译 有删改)
[注] ①南柯一梦:出自《南柯太守传》,写东平人淳于棼在古槐树下醉倒,梦见自己变成槐安国的驸马,任南柯太守,荣耀一时,后失宠遭馋,被遣返故里,惊醒后发现“槐安国”竟是蚁穴。这个故事喻人生如梦,后来有成语“南柯一梦”。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逃避男人、女人们虚伪的奉承、赞美与羡慕,“我”只得忍痛给了他们一些金币。
B.地位、荣誉、特权等纷至沓来,“我”却深感无聊,形象展示了“我”内心的空虚。
C.人类“理想的梦”与“我”喜欢的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D.人们虽然认为做梦装置不完善,但仍对此充满期待,顽固不化,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动物的视角叙述故事,观察人类,构思新颖独特,巧妙而富有深意。
B.结尾点明“我”竟然是一只猴子,情节陡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同为荒诞手法,《促织》整体荒诞而局部真实,本文则整体真实而局部荒诞。
D.本文刻画人物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让人物在语言和行动中展示性格。
小说题目“南柯一梦”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节选自《左传·吕相绝秦》)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答案标号。(3分)
君A若B惠C顾D诸E侯F矜G哀H寡I人J而K赐L之M盟N则O寡P人Q之R愿S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指申明,与《离骚》中“申之以揽茝”的“申”字意思不相同。
B.履,指踩、涉,与《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的“履”字意思相同。
C.疾,指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的“疾”字意思相同。
D.就,指完成,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相受命与秦国绝交,先言两国友好关系,提及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立即帮助晋文公回国继位的史实。
B.吕相认为晋文公有功于秦:征伐东方诸侯,让虞、夏等国的后代朝见秦王;平息诸侯之怒,让秦军安然回国。
C.白狄是秦国的仇敌,却是晋国的婚姻亲属国。但晋君不顾与白狄的联姻关系,接受了秦国攻打狄族的命令。
D.吕相不卑不亢地向秦君表明,晋国希望与秦国交好,但前提是秦国能施予恩惠使之如愿,否则将与秦国绝交。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4分)
(2)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4分)
14.《古文观止》评“秦晋权诈相倾,本无专直。但此文饰辞骂罪,不肯一句放松”,请概括吕相所历数的秦国罪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①语出《楚辞·招魂》,指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一事。苏轼与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每思还朝,有所作为,未能如愿,故有“飞魂”之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无风花自谢,点明作者送别友人的时节。
B.“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以植物变化、园林寂寞渲染离别的氛围。
C.上片景中含情,“落日多情还照坐”,点出两人促膝长谈,不忍言别。
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实写友人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之景。
16.请简要分析词中“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两句所用手法及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诗人勤勉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 , ”。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治国用“ ,
”的方式,老百姓只会表面上恭敬而不心服。
(3)“鸥”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唐宋诗词中含有“鸥”意象的语句有 “ , ”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看戏之趣,来自台上台下的共鸣。2016年跨年夜,由我们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在南京上演。戏里,汤显祖与他笔下的角色共同唱出《牡丹亭》中的《皂罗袍》,全场观众① 地同声共唱!情感涌动之处,呼应着无数曾年轻与正年轻的生命。
  我们相信年轻人和戏曲的亲近之心,更相信古典戏曲的魅力。“戏曲进校园”取得的成效印证了这一认识。寻求共鸣成为必须,这要求艺术院团、剧作主创② ,把最优秀的作品带给年轻人,让他们能切身感受戏曲艺术的璀璨光华。演出之余,我们越来越积极地开展导赏、对话,让主创与青年观众面对面,以情感的涌动为端点、为启发、为引领,理性地甄别和探究戏中人物以及戏曲本身的文化语境,与青年观众共同成长。
戏曲总能将人们的情感连接起来,如藤蔓相连、花叶相依。每当我们看到年轻观众们为《梅兰芳·当年梅郎》痴心陶醉时,为《眷江城》潸然泪下时,为《瞿秋白》情感激荡时……我们都深感,古典戏曲的大树正吐绽新绿!我们与年轻观众共同感受③ 的戏曲之美,让“古老”与“青春”进行大合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不少人眼中,非遗就像老古董一样,只适合摆在博物馆的展架上。最近这几年,只要你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① 。从书签、文具、茶杯到时装、家电、数码产品,从吃的、喝的到玩的、用的,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含有非遗元素。
设计将非遗摆渡进现代人生活。设计语言是作品能够进行自主表达,并与观者、使用者交流的一套符号系统。非遗丰富了现代设计的语言,非遗都有比较突出的地域性特征,而现代设计也强调差异化、个性化。非遗的地域性特征,恰恰能够强化设计的差异性,助力设计师设计出更多能够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加上大数据和智能化被引入现代设计后,同质化已经成为设计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② ,值得设计师学习研究借鉴。从产业角度看,全国上下都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少地方建立了非遗创意园、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未来,设计产业必将成为朝阳产业。③ ,有助于设计文化的产业转化,也有助于提升设计产业的文化内涵。
2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呼喊远人更是特殊:前声拖十二分的长,末了方极快地道出内容。
B.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C.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D.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有人说,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远方,眼前所有的苟且,都可能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南平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35分)
(一)(19分)
1.(3分)D(“这深入地探究了技艺的审美心理”不是“逻辑原点”)
2.(3分)A(“摒弃‘消费型美学’”说法绝对)
3.(3分)B(A项描写了琵琶女演奏前的情态。B项展现女工在刺绣过程中娴熟、高
超的技艺。C项写农忙的紧张和劳作的辛苦。D项描绘横轴画作的内容。故选B项)
4.(4分)
①先提出审美生活的话题;②然后指出消费型美学的局限,着眼于“破”;③最后提出技艺美学的主张,着眼于“立”。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酌情给分)
5.(4分)
①关注制作、创造的过程,不仅仅关注终端结果;②体味生活的细节,在实践中体验价值感与幸福感;③专注于对象本身,不被功利之心束缚。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16分)
6.(3分)D(A项,“虚伪”“忍痛”理解有误。B项,“展示了‘我’内心的空虚”理解有误。C项,“一褒一贬”理解有误)
7.(3分)C(“《促织》整体荒诞而局部真实,本文则整体真实而局部荒诞”分析有误)
8.(6分)
①指的是猴子在金属装置的引领下做的荒诞离奇的梦。②指的是人类成年男子的理想生活之梦。③批判了人们扭曲的金钱观,揭露了人性的贪婪与丑恶。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6分)
①叙述视角。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事件亲历者,增加了小说真实性。②细节真实。文中的金币、佳肴、绶带、豪车、游艇等都来源于现实世界。③情感真实。“我”对人们行为的感受、人们对“我”的态度,都是现实中实有的情感。④主题真实。对金钱的渴求,对有钱人的追捧奉承,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35分)
(一)(20分)
10.(3分)FJN(每填对一处给1分)
11.(3分)B(“意思相同”理解有误。“足下蹑丝履”的“履”,意为“鞋”)
12.(3分)A(“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立即帮助晋文公回国继位”不符文意)
13.(8分)
(1)(4分)等到君王您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边,说:“(秦国)大概会安抚我们吧!”
(译出大意2分;“引领”“庶”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我们和你们相互交好,抛弃怨恨,重新恢复过去的恩德,来追念前人的功绩。
(译出大意2分;“女”“修”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①反复无常,背弃盟约;
②背信弃义,发动侵略战争;
③挑拨离间,挑唆狄族进攻晋国。
(答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9分)
15.(3分)D(是想象之景,应为虚写)
16.(6分)
①“凭仗飞魂招楚些”用典,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们回去的愿望;②“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想象、直抒胸臆)手法,写出两人的深厚友情,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想象之景的照应。
(每点3分,手法1分,情感2分;答对两点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6分)
17.(6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3)示例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示例二: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
示例三: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登快阁》)
(答对一处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则该处不给分。字迹潦草,
辨认不清,不给分)
三、(20分)
(一)(11分)
18.(3分)
①情不自禁
②精益求精
③连绵不绝
(填其他成语如果符合要求也可给分;成语中出现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9.(4分)我们相信古典戏曲的魅力,更相信年轻人对戏曲的亲近之心。
(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改对一处2分,改对两处4分)
20.(4分)①用“为……时”语句,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突出强调古典戏曲与年轻人产生情感共鸣。②用大树正吐绽新绿来比喻古典戏曲对年轻人情感的影响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形象鲜明,贴切生动。
(第①点,答出三个“为……时”构成排比1分,答出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任意一点1分;第②点,答出比喻的构成1分,答出表达效果“形象鲜明,贴切生动”任意一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9分)
21.(3分)B(A项,“是”为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肯定;B项,“是”为判断动词,表示属于什么,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是”用法相同;C项,“是”为判断动词,表示人物的特征;D项,“是”为判断动词,表示事物的存在)
22.(6分)
①非遗已经走进生活
②强调个性化的非遗
③非遗融入现代设计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60分)
23.(60分)(略)
【参考译文】:
夏四月戊午日,晋厉公派吕相与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申明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仍不忘旧日恩德,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主持祭祀。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这一大功业,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文公亲自披甲戴盔,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侯国,让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境,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说明我晋国是大有功于秦国的。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晋国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我晋国的败类,前来骚扰我国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室,损害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等到君王您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边,说:‘秦国大概会安抚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晋国结为盟好,却利用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黄河沿岸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将兵卒聚于辅氏,以抵御秦军。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交好,抛弃怨恨,重新恢复过去的恩德,来追念前人的功绩。’盟约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世了。可是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传来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因而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分心倾向于狄人,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所要求的仅仅是友好。君王如果友好仁慈地顾念诸侯,哀怜我寡君,赐我们以盟约,那可真是我寡君的心愿。我们将接受君王的命令,使诸侯安宁并让其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君王如果不愿施予恩惠,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