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学习目标1、了解列夫 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2、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3、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作者名片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世界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躁》等,传记《三作家》《三大师》《罗曼 罗兰》等。本文节选自《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坟墓”。感受到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为其写了传记《三作家》。创作背景文体知识传记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其特点是:记言记行并重,大节细节并重,优点缺点并重,主观客观并重。请2位同学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词或值得摘录的词写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可就字音、字形或词义角度分析)交流积累髭髯鬈黝黑滞留禁锢甲胄粲然一绺绺颔首低眉锃亮犀利广袤无垠炽热黯然失色藏污纳垢zīránquányǒuzhìgùzhòucànhànzèngxīmàoyínchìàngòuliǔ读读写写黝黑:颜色深黑粗糙:指粗笨拙劣;草率马虎平庸:寻常 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迟钝蒙昧:愚昧,不通事理 酒肆:酒馆器宇:气概,风度。 缰绳:牵牲口的绳子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胆怯:形容某人非常害怕。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入木三分: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粗制滥造: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mèi词语积累学习目标一:了解托翁生平,感受人物形象。1、了解列夫 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2、把握其独特的外貌特征,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马克·吐温)后世评价走近大师出生:他的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女儿。作为:一心渴望并致力于去改革俄国当时的农奴制度,把自己的私有财产分给农民,他很厌恶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只想像一个农民一个亲自劳动,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因而他的家庭后来变成了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们的收容所,为此他遭受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并差点被流放。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晚年:他更为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他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创办了20多所农民学校。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因而和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紧张,后来1910年10月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1、跳读课文,结合各段的关键词,快速把握各段主要内容。并为课文划分层次。第1段: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第2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第3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容表情。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第5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第1~5段)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6~9段)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2、课文抓住了托尔斯泰外貌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1)、面部多毛、须发浓密:胡髭、长髯、眉毛、鬈发(2)、长相平庸、粗鄙:额头、皮肤、狮子鼻、头发、招风耳、脸颊、嘴唇(3)、表情忧郁愚钝:铺陈渲染泰面容的忧郁消沉、愚钝压抑(4)、相貌普通平常: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5)、外貌令拜访者失望:想象中威严非凡,见到后疑惑惊讶。阅读方法指导(示例第1段)(1).用 圈划描写对象:胡髭 长髯 眉毛 鬈发 须发 胡子(2).用三角形圈划写作对象特点(修饰语、修辞)3、课文抓住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1、目光犀利且富有洞察力:像黑豹、像钢刀、像枪弹、像金刚刀2、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粲然笑意、热泪涟涟、忧郁凄凉、冷酷锐利、涌出好奇3、眼睛的威力强大:看清细节、看透灵魂、注视上苍、摧毁虚无、扯掉伪装、露出真相学习目标二:梳理文章思路 ,体会多样写法。1、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2、体会先抑后扬的构思与人物描写手法。列夫·托尔斯泰茂密的须发(1)粗鄙的面部部位(2)忧郁的表情(3)普通的相貌(4)拜访者的失望(5)犀利的目光(6)最富情感的眼睛(6)眼睛的威力(8)人生的不幸(9)丑陋、普通的外表透射光芒的眼睛先抑后扬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Text title one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Text title one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Text title one1、从感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须发:浓密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表情:消沉忧郁、丑陋可憎长相:普通平常、大众一员贬义词用语“刻薄”眼睛目光犀利(第6段)感情丰富(第7段)威力巨大(第8段)犀利、敏锐、深邃褒义词极尽赞美欲扬先抑作用: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突出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和精神的高贵,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1)欲扬先抑:课文极力写他外貌的粗鄙、丑陋反衬了他眼睛的犀利深邃,表现他天才灵魂的伟大。(2)欲抑先扬:第5段先写拜访者想象中威严非凡,反衬见到后疑惑惊讶失望,突出其外貌的普通平凡。抑扬手法概括起来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这抑扬四法,是从写作的曲笔角度说的,它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2、除了欲扬先抑,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精彩传神?尝试比较各段落写法的不同,在课本空白处做评价赏析式批注。提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描写方法有何不同?第5自然段和第1-4段的描写方法有何不同?第1段运用了特写(电影术语,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从而获得清晰的视觉形象,起到强调的效果),开篇脸上“毛发”的特写镜头,聚焦人物面部“多毛”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2段紧承上文,连用比喻,先整体后局部,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突出其长相粗劣。第3段描绘的是托尔斯泰的神态,不仅与陀斯妥也夫斯基作对比,而且写了他的外貌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使人物的形象显得丰富、真实可信。第4段从穿戴、职业、不同生活场景的变化中描写托尔斯泰的形象,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平庸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第5段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即写了拜访者的心理预设与现实的落差——客人们越失望,就越能从侧面突出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粗鄙。1、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2、正面与侧面结合3、整体和局部结合4、多角度、多层次5、特写镜头学习目标三:赏析精彩语言,体会语言风格。1、能结合相关词句赏析生动而精彩的语言。2、体会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朗读,并进行赏析。(1)、比喻第1段:植被、树皮、泡沫、热带森林、滔滔白浪第2段:粗制滥造的小屋、木柴、村舍外墙第6段:像黑豹、像钢刀、像枪弹、像金刚刀第7段:像手术刀、X射线第8段:珠宝、寒光四射的匕首(2)、夸张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描写眼睛:有一百只眼珠。(3)、排比第3段: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第4段:一个人长着这么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帮酒徒鬼混;既有可能在市场上卖面包,也有可能披着大主教的法衣,举起十字架从跪地的教徒的头上掠过。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第7段: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铺陈渲染 大量的比喻、夸张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更使读者回味无穷;运用大量整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增强感染力。语言典雅优美,文气酣畅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1).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2).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3).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 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犀利的眼睛,表现了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仰慕、崇敬之情。课堂小结课下阅读茨威格的《三作家》全文和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课后作业推荐一生必读的八本人物传记书1、《富兰克林自传》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处事经验,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特别是要通过不断行动改正自身缺点,培养良好的品德,成为更好的自己。2、《渴望生活》本书讲的是画家梵高对生活自然充满热爱,不断进行艺术创作的短暂的一生。3、《林肯传》这本书是非常励志的一本书,也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实现他们的目标。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一旦选定目标,就不要轻言放弃,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与窘境。4、《居里夫人自传》居里夫人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科学家,不仅对我们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她那无私的精神,谦逊的品德与淡泊名利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5、《忏悔录》是卢梭的一个自传,他毫无保留地把卢梭的一生写了出来。它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同时他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到现在仍然在影响着我们。6、《邓肯自传》邓肯被称为现代舞创立者,这本书讲述了邓肯为开启现代舞,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她也遭到很多的非议,这在当时没有人能理解她的这种舞蹈艺术。她的舞蹈的语言是人们自然的、自由的一种释放,一种解脱。7、《贝多芬传》一生执着于音乐创作的伟大的音乐家,他虽然遭受了很多的不幸,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创作音乐的梦想,为人类奉献了很多的经典的乐曲,读这本书让我们会感受到他的那份鼓舞人心的力量和勇气。8、《苏东坡传》苏东坡,中国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之一,也是及集文学、绘画、书法等各类艺术都造诣颇深的人。读这本书让我们会了解到苏东坡在面对困境时那份乐观与豁达,他的幽默,他的亲和力,他的坚韧与正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