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概念: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像水的三态变化(如云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水落下)、汽油挥发、铁丝被绕成各种形状、水果榨汁、块状固体研磨成粉末状等过程,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像煤矿自燃、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过程,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2)实质(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分子种类改变。(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是分子间的空隙可能改变(即分子的种类不变)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等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2)常见性质分类: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磁性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活泼性、稳定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四)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变化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重在“变”,因此变化往往用动词表示;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不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性质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会”“容易”“难”等文字描述。(2)联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因,而物质的变化则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一)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由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观察现象是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步骤。(二)物质变化的证据要有形状、状态、颜色、温度的改变,产生气体、沉淀、pH变化等。(1)形状改变:如铁丝弯折成各种形状,玻璃破碎等。(2)状态改变:如冰雪融化蜡烛熔化、干冰升华等。(3)温度改变:如钢铁的熔化。(4)颜色改变:如树叶变黄、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氧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5)产生沉淀:如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一)电离(1)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在溶液里,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不显电性。(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书写时,等号左边是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是构成物质的离子的符号。如NaCl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二)酸(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如SO42-是H2SO4的酸根。其他常见酸根有CO32-、NO3-、Cl-(2)常见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HC1==H++Cl-;HNO3==H++NO3-(3)生活中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三)碱(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2)常见碱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 Ca(OH)2==Ca2++2OH-; KOH==K++OH-(3)生活中常见的碱: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NH3的水溶液)等。四、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二)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 变红色 变蓝色酚酞试液(无色) 不变色 变红色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色 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变蓝色(三)自制酸碱指示剂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某些显色的物质,它们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取这些植物的花果茎、叶切碎捣烂,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如下表所示。花名 花的颜色 变色情况酸性 碱性月季花 红色 红色 黄色菊花 紫色 红色 黄色丝瓜花 黄色 黄绿色 黄色一串红 红色 红色 黄绿色五、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一)溶液的酸碱度不同酸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酸碱指示剂只能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无法衡量酸碱性强弱的程度。用酸度、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1)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2)取值范围通常为0~14(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二)测定溶液pH的方法(1)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2)pH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1)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常见的情况如下:①溶液为酸性时,酸性变弱,pH偏大。②溶液为中性时,pH不变。③溶液为碱性时,碱性变弱,pH偏小。(2)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试的溶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六、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一)溶液酸碱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胃液的正常pH为0.9~1.5。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使胃液pH下降,容易出现胃痛等症状。人体血液的pH为7.35~7.45。血液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人就有生命危险。(二)溶液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1)人的汗液的pH为5.5~6.6。洗衣皂香皂药皂的pH也有所不同。洗衣皂的pH高,碱性强,适用于洗衣物;香皂、药皂的pH低,适用于洗脸、洗澡。(2)牛奶的pH通常小于7,酱油的pH为4.8左右,番茄的pH≤4.5;生鲜肉的pH为7.0~7.4,生肉久放后,由于微生物作用产生酸性物质,pH变为5.4~5.5。(3)食醋里含有醋酸,它的pH为3左右。(三)溶液酸碱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各种农作物对pH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来说,中性土壤最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向有效养分转化,促进农作物生长。pH为4~6的土壤会使农作物根系发黑;pH为8以上的土壤会腐蚀农作物并板结成块,盐碱地的pH多在9以上,草木难生。(四)溶液酸碱性与环境的关系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正常雨水的pH≈5.6。某些地区因工业生产产生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直接向空气中排放而导致雨水的酸性增强。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例1、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不同品牌的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洗手液c的碱性比d弱 B.洗手液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D.洗手液d和b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例2、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下图是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C.生成物甲醇属于有机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例3、2021年6月份公布的《2020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5年我市酸雨率逐年降低,这与电动汽车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自然降水因空气含二氧化碳而呈酸性,燃油汽车的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从而使降水的pH降低,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1)自然降水呈酸性的原因是 。(2)使用纯电动汽车减少 排放,符合环保。(3)小明想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寻找蒸馏水变成酸雨的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1.金华婺州窑、磐安炼火、永康锡雕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丽水市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烧制婺州窑 B.磐安炼火C.永康锡雕 D.油煎稻田鱼2.如表是四种常见水果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水果名称 香蕉 苹果 雪梨 橘pH值 6.8~8.0 2.9~3.3 4.0﹣4.5 3.4﹣4.0A.香蕉 B.苹果 C.雪梨 D.橘3.如图,向点滴板①~④滴孔中分别滴入指示剂后,①②③④滴孔内的溶液显示的颜色依次是( ) A.红色、蓝色、黄色、紫色 B.无色、蓝色、红色、蓝色C.蓝色、红色、紫色、无色 D.无色、红色、蓝色、红色4.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5.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1)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填“强”或“弱”)。(2)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 (“大”或“小”)。6.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①铁在空气中生锈②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③蜡烛熔化④酒精挥发⑤食物腐烂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7.央视正在热播的“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广告中有如下画面:[情景描述]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其中一只盛“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另一只盛其他的水.水样中分别浸有pH试纸后,一杯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一杯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提示大家: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请你回答:(1)常温时,“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pH约为( )A.4 B.5.6 C.7.3 D.14(2)小茜同学看了图示中测定水样pH的方法后指出:这种测定方法是错误的,请你说出错在哪里? (3)请你判断:从(1)中选出的结果能用一般的pH试纸测出的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8.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表:作物 ①水稻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油菜 ⑤马铃薯pH 6 7 6.3 7.5 6 7 6 7 4.8 5.5(1)该农场的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填序号)(2)该农场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序号)________试剂来改良土壤。①工业盐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3)该厂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___(填序号):A.废气循环利用B.将废气点燃后排放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1.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指示剂 甲 乙A 黄色 蓝色B 无色 粉红色A.甲溶液的pH可能是6B.乙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乙溶液,最后溶液呈绿色D.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2.将NaOH溶液用足量水稀释,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已经举行了六季。下列古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如图所示,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以上现象中,能说明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银白色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5.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猜想与假设] 溶液pH的可能情况:①pH<7,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设计与实验]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①pH试纸 ②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同学。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测定不同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取了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五种溶液,若要再增加一种溶液,你认为选取下列哪种溶液最为合适 ?(A)硫酸钠 (B)硝酸钙 (C)氢氧化钡 (D)氯化钾(2)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本实验应控制多种实验条件,如烧杯的规格相同、烧杯内溶液的体积相等、相同的电极材料、各电极间的距离相等、溶液的温度相同、灯泡的功率相同等,除此外,你认为还应控制的最关键的条件(或因素)是 。(3)本实验通过观察到 现象,间接说明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4)通过本实验,证实了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可直接推出的结论是 。答案及解析例1、C解:A、洗手液c和d的pH均大于7,均显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d的pH大于c的pH,因此洗手液c的碱性比d弱,说法正确;B、洗手液b的pH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法正确;C、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说法错误;D、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洗手液b的pH小于7,显酸性,因此洗手液d和b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说法正确。故选:C。例2、A【解析】根据图片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B.反应前后,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C.甲醇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D.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子,生成物为甲烷分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例3、解:(1)自然降水呈酸性的原因是雨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答案为:雨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2)使用纯电动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符合环保,故答案为: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证明SO2溶于水生成的溶液是成酸性,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即可,故答案为: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1.C解:A、烧制婺州窑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磐安炼火,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永康锡雕,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油煎稻田鱼,鱼肉成分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2.B解:溶液的pH小于7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苹果的酸性最强;故选:B。3.D【解析】①酚酞试液遇稀盐酸性溶液不变色;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③紫色石蕊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④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4.C【解析】物质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导热性等。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描述的颜色和气味,为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描述的是热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描述的溶解性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5.解:(1)酸雨和正常雨水的pH均小于7,且酸雨的pH小于正常雨水的pH,因此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强;故答案为:强;(2)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测得溶液的酸性偏弱,会使pH偏大;故答案为:大。6.解:①铁在空气中生锈,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蜡烛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⑥7.(1)C(2)直接将pH试纸放入玻璃杯的水样中是错误的 (3)不能【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可以根据广告说明判断“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酸碱性,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是将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要精确测定,需要使用pH计。(1)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所以“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呈弱碱性,所以它的PH应该为7.3;(2)正确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3)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pH试纸测定的溶液的酸碱度为整数值。8.(1)⑤ (2)② (3)B【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农场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 ,则适宜酸性土壤生长的作物,故选 ⑤ ;(2)小麦适宜土壤pH范围为6.3-7.5,所以需加碱性物质改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为熟石灰(3)废气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将废气点燃后排放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B不正确;废水呈酸性,用碱中和后排放,C正确;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可保护环境,D正确;1.C解:A、甲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可能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乙能使B指示剂显粉红色,则乙溶液的pH大于10,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可能是碳酸钠这种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最后溶液不一定显绿色,也可能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蓝色、绿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C【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稀释时碱性减弱,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等于或小于7。3.A解:A.磨铁杵的过程中,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爆竹中的火药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野草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氧气反应生成草灰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落花变成春泥,生成了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4.D【解析】判断化学变化是利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能证明镁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白色固体生成。5.[猜想与假设] pH=7 pH>7 [设计与实验] ②③[评价] 甲 乙同学不应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丙同学不应把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解析】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也不能用蒸馏水润湿。溶液可以显酸性、碱性或中性(顺序可调换) ;设计和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只能用pH试纸,不能用酸碱指示剂。甲乙同学不应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同学不应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不准确6.解:(1)影响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之一为:离子所带电荷。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五种溶液中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都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氯化钾钾电离出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故选D。(2)影响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之一为:离子的浓度,故答案为:五种溶液的物质的浓度相同。(3)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灯光的亮度不一,故答案为:灯光亮度不一。(4)本实验的外在条件相同,只有所用电解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故答案为: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2023浙教版科学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优讲义(一)物质的变化和酸碱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