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什么是盐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盐是酸碱反应的产物之一。【能力拓展】(1)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硫酸钙晶体(CaSO4.2H2O)、硫酸铝钾晶体[ KAl(SO4)2.12H2O]等。a.碳酸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像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所含的水称为结晶水。b.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里,Na2CO3.10H2O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2)“潮解”和“风化”不是逆过程。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属于化学变化。潮解:一些固体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蒸气,在固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是物理变化。二、几种盐的性质(一)碳酸钠( Na2CO3)(1)俗名:纯碱、苏打。(2)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3)化学性质:①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能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Na2CO3+2HCl = 2NaCl+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产物)。③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如Na2CO3+Ca(OH)2 = CaCO3↓+2NaOH ]。④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Na2CO3+BaCl2 = 2NaCl+BaCO3↓)(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玻璃、肥皂,去油污等。(二)碳酸钙(CaCO3)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是碳酸(H2CO3)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产物:Ca(OH)2+H2CO3== CaCO3↓+2H2O。(1)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汉白玉、鸡蛋壳等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3)化学性质:①加强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高温CaO +CO2↑)。②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CaCO3 +2HC1 = CaCl2+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产物)。(4)用途:重要的建筑原料,可用来制水泥、炼钢、制生石灰等。(三)氯化钠( NaCl )(1)俗名:食盐。(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不大。(3)化学性质: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NaCl+AgNO3=AgCl↓+NaNO3)。(4)用途:重要的调味品,用来腌渍蔬菜;可用来制取烧碱、金属钠、氯气等;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具有杀菌作用;农业上用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等。例1、小雅将滴有酚酞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往甲、乙两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硫酸钠溶液至过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始终为红色 B.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始终为红色C.甲烧杯中,氢离子的数量一直不变 D.乙烧杯中,钠离子的数量一直不变例2、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就是一种混盐。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A.Ca2SCl2 B.(NH4)2Fe(SO4)2 C.KAl(SO4)2 D.K3[Fe(CN)6]例3、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__(写离子符号)。(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例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20g放在烧杯里。然后将200g稀盐酸均分成4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项 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烧杯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70.00 117.5 165.0 M 263.4根据实验数据回答问题:(1)表中数据值M=________;(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下列每组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C.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D.氧化钙、熟石灰、CaCO32.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小亮和小丽分别做了如图①②所示实验: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烧杯③中,观察到废液中的白色沉淀有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结束后Na2CO3一定有剩余B.实验②结束后稀盐酸可能有剩余C.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D.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3.某稀溶液溶质可能是NaNO3、HCl、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H2SO4和HCl B.一定有H2SO4、CuCl2,一定没有HClC.一定有HCl、CuCl2、NaNO3 D.一定有HCl和CuCl2,一定没有H2SO4,可能有NaNO34.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有沉淀生成C.G点溶液的pH=7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5.小金在种植蔬菜时需要选购化肥,查阅资料发现:有些化肥是不可以混用的。(1)下列属于氮肥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NH4HCO3 B.K2SO4 C.Ca3(PO4)2(2)若误将铵态化肥NH4Cl和碱性化肥一起施加,两者反应,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填写化学式),从而降低肥效。6.“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它既有碳酸盐的性质,又有双氧水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印染和医药等领域.“过碳酸钠” 的制备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________。(2)在“过碳酸钠”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二氧化锰 B.稀盐酸 C.硫酸钠 D.石灰水(3)“过碳酸钠”极易分解,得到碳酸钠、水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2Na2CO3 3H2O2) ═4Na2CO3+6H2O+3O2↑请通过计算说明:若“过碳酸钠”分解产生氧气12g,则同时产生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1.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类物质B.纯碱的水溶液pH<7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可用稀盐酸除杂2.某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图关系:(1)A的俗称是________。(2)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3.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1。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③利用m2与m1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1)海螵蛸有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其原理是________。(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下列情况会使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 (可多选)。 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逸出4.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性质二:NaHCO+HCl==NaCl+H2O+ CO2↑(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________(选填“一”或“二”),理由是________。(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 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0 10 10 0 10 10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5.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②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答案及解析例1、B【解析】A、甲烧杯中氢氧化钡与加入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最终稀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酚酞试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选项错误;B、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乙烧杯中加入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呈碱性,酚酞试液始终呈红色,选项正确;C、甲烧杯中开始加入稀硫酸时,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氢离子数量为零保持不变,当加入的稀盐酸过量后,随之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逐渐增加,选项错误;D、乙烧杯中随着硫酸钠溶液的加入,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沉淀,硫酸钠溶于水,溶液中钠离子的数量逐渐增加,选项错误,故选B。例2、A【解析】“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因此其中金属离子只有一种,而酸根离子至少有两种。A.Ca2SCl2 中,只有一种金属钙离子,含有氢硫酸根和盐酸根离子,故A符合题意;B.(NH4)2Fe(SO4)2 中,只含有一种酸根离子,即硫酸根离子,不是混盐,故B不合题意;C.KAl(SO4)2 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一种酸根离子,不是混盐,故C不合题意;D.K3[Fe(CN)6],含有两种金属离子,一种酸根离子,不是混盐,故D不合题意。例3、(1)产生白色沉淀 (2)CO32- (3)CuSO4+2NaOH===Na2SO4+Cu(OH)2↓【解析】(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2)碳酸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CO32-;(3)硫酸铜溶于水能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uSO4+2NaOH===Na2SO4+Cu(OH)2↓例4、(1)213.4(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70g+50g×4-263.4=6.6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 CO2↑100 44x 6.6g x=15g CaCO3%= ×100%=75%(3)解:算出HCl%=8.3% m盐酸溶液=131.9g【解析】(1)首先比较实验1和2,确定50g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推算出实验5中应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与实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较,从而确定本次实验时碳酸钙是否完全反应,接下来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进而确定M的数值即可。(2)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它的质量分数。(3)根据(1)中的分析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解答】(1)比较实验1和实验2可知,加入5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0g+50g-117.5g=2.5g;如果实验5中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那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为:2.5g×=10g;而实际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0g+200g-263.4g=6.6g;因为6.6g<10g,所以碳酸钙完全反应,而稀盐酸有剩余;生成6.6g二氧化碳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因为132g<150g,所以实验4加入150g稀盐酸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则M=70g+150g-6.6g=2.13.4g。(3)根据(1)中的计算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32g。1.D【解析】A.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能表示同一种物质。B.硫酸铜晶体的俗名叫胆矾或蓝矾,化学式为CuSO4 5H2O;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能表示同一种物质。C.碳酸钠晶体俗称纯碱晶体,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是Na2CO3 10H2O,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能表示同一种物质。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2.D【解析】A、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烧杯③中,观察到废液中的白色沉淀有增多,说明实验①结束后CaCl2一定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最后观察到废液中仍有白色沉淀存在,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说明一定没有盐酸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C、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或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D、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3.D【解析】①如果溶液中存在稀硫酸,那么加入氢氧化钡后,会马上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②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③实验中,无法证实是否有硝酸钠的存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钡后,先不产生沉淀,过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和氯化铜,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因硫酸与氢氧化钡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一定无硫酸,硝酸钠可能存在。4.C【解析】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A.OE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确不合题意;B.PF段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不合题意;C.G点时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此时溶液成碱性,pH>7,故C错误符合题意;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5. A NH3【解析】(1)NH4HCO3 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A正确;K2SO4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B错误;Ca3(PO4)2 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属于磷肥,C错误;故填:A。(2)NH4Cl和碱性化肥一起施加,两者反应,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化学式为NH3 。6.(1)防止双氧水分解(2)C(3)设产生碳酸钠的质量为x,2(2Na2CO3 3H2O2) ═4Na2CO3+6H2O+3O2↑ ; 424 96 x 12g; 解得:x=53g。【解析】(1)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氧气和水,加入稳定剂后,可以防止双氧水分解;(2)凡是既不与碳酸盐反应,也不与双氧水反应的物质就是正确选项。(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产生碳酸钠的质量即可。【解答】(1)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双氧水分解。(2)A.二氧化锰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故A不合题意;B.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酸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B不合题意;C.硫酸钠既不与过氧化氢反应,也不与碳酸盐反应,故C符合题意;D.碳酸盐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D不合题意。故选C。(3)设产生碳酸钠的质量为x,2(2Na2CO3 3H2O2) ═4Na2CO3+6H2O+3O2↑ ; 424 96 x 12g; 解得:x=53g。1.C【解析】A、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不符合题意;B、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pH>7,不符合题意;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D、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不可用稀盐酸除杂,不符合题意。2.(1)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2)有气泡产生(3)Na2CO3 + Ca(OH) 2 = CaCO3↓+ 2NaOH【解析】根据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说明A和B都含钠元素,再结合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流程图可知,A和B为钠的碱和盐,A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则A溶液为氢氧化钠,俗称 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 ;B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则B为碳酸钠;(2)反应①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3)反应③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 Na2CO3 + Ca(OH) 2 = CaCO3↓+ 2NaOH 。3.(1)海螵蛸中碳酸钙能与胃中盐酸反应(2)分液漏斗内液面不再下(3)C,D【解析】(1)海螵蛸中碳酸钙能与胃中盐酸反应,所以海螵蛸有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2)图示装置需用压强差的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即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分液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3)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以保护碳酸钙完全反应,使结果准确,A错误; 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会使结果偏大,B错误;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会使结果偏小,C正确; 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逸出会使结果偏小,D正确;4.(1)二;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或人体的胃内有盐酸(2)解:mCO2=105g-100g=5g2NaHCO3+H2SO4=Na2SO4+2H2O+ 2CO2↑168 88x 5gx=9.55g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3)偏大【解析】(1)根据体内温度不能达到50℃的温度及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氢钠分析;(3)根据去掉B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会使结果偏大分析。【解答】(1)因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但人体的胃内有盐酸,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性质;(3)去掉装置B,则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进入C中,使得结果偏大;5.(1)钾肥(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3)解: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K2CO3+CaCl2=2KCl+ CaCO3↓138 100x 5克解得:x=6.9克K2CO3%= ×100%=13.8%答: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3.8%。【解析】(1)根据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可作钾肥分析;(2)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分析。【解答】(1)碳酸钾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2)要证明碳酸根离子,需用到酸和氢氧化钙溶液,通过加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2023浙教版科学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优讲义(七)几种重要的盐(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