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法治全册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法治全册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如何认识中学时代?)
(1) 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
(2)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身心不断发展,自我意识逐步觉醒,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生活体验日渐丰富。
2.中学生活给我们提供哪些机会(成长的礼物)?
(1) 新的机会和可能。如集体生活,新的课程,丰富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
(2)新的目标和挑战,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3)重塑自我,能坚持,有韧性,会合作,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3.面对中学生活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怎么办?★
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4.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梦想的作用?)★
(1)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有梦想就有希望。
(2)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有梦想才有方向和动力,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5.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1)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6.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1) 实现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2)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所以我们需要立志,需要坚持,需要方法。
7.青少年如何努力?
(1)需要立志,立早志,立大志,立长志。
(2)需要坚持,坚持就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3)需要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劳逸结合,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结合,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
(3) 学习表现为接受、掌握、探究、发现、体验、感悟。
(4)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5) 学习伴随我们的成长。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作用、意义)★
(1)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打开生命的视窗,拓展新通道,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带来更多选择。
(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3)学习给生命添加养料,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3.为什么说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对学习苦与乐的认识、理解)
(1)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经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成果时,享受学习的美好。
4.怎样学会学习?★
(1)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
第三课 发现自己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自知者明、人贵自知)
(1)促进自我发展。增强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促进与他人的交往。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
(1)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方法: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等)
(2)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方法: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3.自我评价的作用(原因)
(1)帮助我们接受自己,不骄傲也不自卑。(2)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他人评价的作用(原因)
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5.怎样对待他人评价
(1)正确对待他人评价。掌握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等方法。
(2)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6.怎样接纳自己 ★
(1)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2)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7.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飞得更高)★
(1)接纳与欣赏自己。 (2)扬长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3)主动改正缺点。
(4)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如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人对自己的需要,积极合作。
(5)在和他人共同生活中不断成长,更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1.交友的变化?
①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②朋友圈变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 友谊的力量/朋友的作用?(交友的意义)
(1)对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产生很大影响。
(2)真诚友善的朋友能见证我们的成长历程。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3.友谊的特质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4.友谊的澄清有哪些?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要遵守道德与法律。
(4)友谊可以带来快乐,也会带来困扰和烦恼。要多交益友、诤友(能指出对方缺点的朋友),不交损友。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1.我们如何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3)需要掌握具体的交友方法。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①面带微笑。②记住对方的名字。③真诚夸赞。
④寻找共同之处。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⑥要保持好奇。
3.如何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网上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5.网上交往有哪些利与弊?网上交往的影响?
(1)利:①网络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
②互联网开辟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
③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2)弊:①网络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6.如何慎重结交网友?(网上交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网上交往过程中药遵守法律、法规。
(5)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7.网络交往应如何加强自我保护?(补)
(1)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2)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
(3)对个人真实信息要注意保密。
(4)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或网站。
(5)不沉溺网络等。
第六课 师生之间
1、教师的作用/为什么要尊重教师
(1)传道受业解惑。
(2)传承文明。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3)教书育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领路人。
2、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为什么老师有不同的风格?
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
4、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
(1)承认老师的差别,接纳并尊重老师的不同。
(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4)主动交往,拉近师生的距离。
5、教学相长的含义/教与学的关系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3)师生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6、促进教学相长的方法/如何促进教学相长
(1)保持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
(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4)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7、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如何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8、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1)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2)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9、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③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亲情之爱
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的意义/如何理解家的意味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4、如何孝亲敬长?
(1)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学会尊敬、倾听和感恩。
5、亲情的特点/我们如何体味亲情?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每个家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不能否认亲情的存在。
(3)家庭结构会变,但家中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6、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1)独立意识的增强。
(2)逆反心理的出现。
(3)代沟的存在。
7、如何化解亲子冲突/如何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
(1)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2)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3)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4)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8、现代家庭发生了怎体的变化/现代家庭的特点
(1)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和家庭生活内容发生了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9、如何创建和谐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体谅和包容。
(2) 尊重家庭成员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3) 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
(4)以良好心态面对家庭发生的变化。
第八课 探问生命
1、生命的特性/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1)生命来之不易。 (2)生命是独特的。 (3)生命是不可逆的。
(4)生命是短暂的。 (5)生命发展是有自然规律的。
2、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1)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2)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3)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3、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1)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4、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1)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人类生命不断发展,精神文明不断积累和丰富。
我们如何实现生命的接续
(1)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我们要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精神上不断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
6、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如何理解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
(3)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4)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5)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7、怎样理解生命是休戚与共的/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1)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与他人共同生活。
(2)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3)敬畏生命是内心自愿的选择,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第九课 珍视生命
1、如何爱护生命
(1)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爱惜自己的身体。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3、我们如何养护精神家园?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2)每个中国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4.怎样守护生命?
(1)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什么是挫折?
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和失败。
6、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1)消极影响:挫折会使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
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3)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难免会遇到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7、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怎样正确面对/战胜挫折?)★★
(1)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2)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3)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1、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2)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自愿承担责任;
(3)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
2、探索生命意义的原因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3、怎样探索生命的意义?★
(1)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4、生命贫乏的表现
(1)封闭自我 (2)缺乏生活目标
5、充盈生命的做法
(1)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
(2)敞开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使生命得以滋养。
(3)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6、为什么要关切他人生命?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2)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有利于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7、如何关切他人生命?
(1)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2)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
8、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是什么?P118
(1)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2)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9、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1)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2)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3)平凡的生命也有自己的价值。 (4)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
10、我们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1)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创造不平凡的社会价值,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1、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 ★★
(1)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生命得到滋养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2)生命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的生命,传递温暖,共建和谐社会
(3)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平凡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